|
道家类 》 《庄子》心得 》
第19节:境界有大小(7)
于丹 Yu Dan
有一句谚语,说:山坡上开满了鲜花,在牛羊的眼中它只是饲料。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有的时候,我们能够看见鲜花,但是当一个人的心被名和利那两条船遮蔽的时候,我们能看见的世界也差不多遍布饲料。毕竟,饲料是可吃的东西,是有用的,而鲜花是神秘的,是审美的,启迪心智的。
不要认为只有牛羊才看见饲料,其实,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每天看到饲料太多,看到鲜花太少。
这就需要我们重归庄子所说的道。我们去看一看,在那些最卑下的,甚至是最不堪的东西里,有没有真正的道理。放低我们的心去发现,这是一种态度。
大家知道,佛家的僧人出家时都穿僧鞋。这个僧鞋的形状很有意思,前面露五指,后面露脚后跟。为什么?
其实,穿这样的鞋是为了提醒一个道理,所谓六根通透,要去掉贪、嗔、痴、怨、疑、慢。你只有看穿这六根,心灵才真正清净,真正通透。
那这人生至理为什么要把你放在脚下鞋上呢?用佛家的话讲,人只有低下头,才能看得穿。你不低下头是看不见的。
逍遥游的境界告诉我们放眼长天,告诉我们道无所不在,甚至告诉我们道在屎溺,就是希望你用心去看,用心去问,用心去想。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至极的道理,既需要我们有辽阔浩瀚的眼界,也需要我们有眼前脚踏实地的实践。
据说佛祖在讲经布道,释伽牟尼拈花,弟子中只有伽叶微笑。伽叶微笑的那一刻,叫做有所心会,心领神会,他懂了,所以微笑。
我们来设想两种结果,第一是佛祖拈花,举座没有一个人笑,那么这个讲经失败了。第二是佛祖拈花,举座全笑了,其实那也很失败,也不可能。
因为这个世界上的道理,只要是一种精妙的、能够贴近人心的道理,人的参悟都会有深有浅,有远有近,都会根据人心智的不同、阅历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理想境界的不同而有高下之分。
这个世界永远没有一个规整件。真正的道理,不会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精确无误,人人明白。
当佛祖拈花的时候,只有伽叶在微笑。当庄子逍遥游的时候,又有多少心灵真正得到自由的长空?真正有几个人能够与他的天地精神共往来呢?
这句话我们不能追问庄子,但是我们可以追问自己的内心。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是南宋张孝祥写的一句词。其实,当我们阅读《庄子》,每一个人有了拈花微笑时的感悟;当我们徐徐合上一页,感到悠然心会的时候,庄子的价值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因为他的逍遥游给了我们每一个凡俗的生命一双非凡的翅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家讲坛 |
|
|
第1节:庄子何其人(1) | 第2节:庄子何其人(2) | 第3节:庄子何其人(3) | 第4节:庄子何其人(4) | 第5节:庄子何其人(5) | 第6节:庄子何其人(6) | 第7节:庄子何其人(7) | 第8节:庄子何其人(8) | 第9节:庄子何其人(9) | 第10节:庄子何其人(10) | 第11节:庄子何其人(11) | 第12节:庄子何其人(12) | 第13节:境界有大小(1) | 第14节:境界有大小(2) | 第15节:境界有大小(3) | 第16节:境界有大小(4) | 第17节:境界有大小(5) | 第18节:境界有大小(6) | 第19节:境界有大小(7) | 第20节:感悟与超越(1) | 第21节:感悟与超越(2) | 第22节:感悟与超越(3) | 第23节:感悟与超越(4) | 第24节:感悟与超越(5)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