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我的生活:海倫·凱勒自傳   》 第19節:海倫.凱勒自傳(19)      海倫·凱勒 Helen Keller

  “我的小妹妹將會聽懂我的話。”這個強烈的念頭已經超越了任何學習上的障礙。我常常出神地重複着一句話:“我不再啞了。”可以預見,我會同母親快樂地交談,我可以通過摸她的嘴唇來讀懂她的話,我不會再感到沮喪失望了。而且,我驚訝地發現,語言交流要比用手指拼寫來得更容易。所以,我會放棄使用手語字母的交流手段。不過蘇立文小姐和少數幾個朋友仍然用手指拼寫的方式同我講話,因為同唇讀相比,這種方式要方便快捷得多。
  說到這裏,我要好好解釋一下我們使用手語字母的過程,因為這似乎令很多不瞭解我們的人感到睏惑。如果一個人想為我閱讀或者跟我講話,那麽他就會用到聾啞人使用的手拼字母法。我會把自己的手輕輕地放在講話者的手上,我的動作會輕到不妨礙對方的任何行動。而手對位置的變化很敏感,如同長了眼睛一樣。所以,當你為我“讀”的時候,我並不會感到辨別字母的速度比你看的速度慢。長期的訓練令手指變得異常靈活。在我的朋友們當中,有些人的拼寫速度驚人——就像一個熟練使用打字機的行傢裏手一樣快。當然,這種拼寫方式衹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
  當我能夠開口講話的時候,我幾乎無法抑製住迫切的歸傢心情。終於,最快樂的時刻到來了,我踏上了返鄉的旅程。一路上,我不停地和蘇立文小姐說話。當然,這並不是為了單純地說話,我决心提高我的說話水平,直到最後一刻。不知不覺間,火車已經停靠在圖斯康比亞車站,全家人都站在月臺上迎接我。我的眼中噙滿淚水,我想到了母親是如何把我緊緊地摟在懷裏,激動得渾身顫抖不能言語,她仔細地聆聽我發出的每一個音節;我想到了小妹妹米爾德萊德抓住我的手又吻又跳;我想到了父親以長久的沉默來表達他的慈愛和自豪。我們相會的景象就像《以賽亞書》中應驗的預言:“大山小山必在你們面前發聲歌唱。田野的樹木也都拍掌。”
  第十四章
  1892年鼕天,我童年時代的明亮天空被一抹烏雲所遮蓋。喜樂的心棄我而去。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期裏,我都活在疑惑、焦慮和恐懼之中。書本在我眼中失去了吸引力,直到現在,那段可怕的日子仍然令我心有餘悸。我曾編寫過一個題目叫做《冰雪之王》的小故事,我還把它送給了帕金斯盲人學院的阿納戈諾斯先生,這個故事就是引起麻煩的根源。為了把事實交代清楚,我必須先從相關的綫索講起,我想,這對於我的老師和我要陳述的事件也是公平合理的。
  我是在傢中寫下那個故事的,時間是在我學會說話之後的那年秋天。當時,我們住在弗恩采石場,睡覺的時間也比平時晚得多。蘇立文小姐嚮我描述了深秋樹葉的美麗多彩,她的講述似乎喚醒了(我對)某個故事沉睡的記憶。這個故事一定被我讀到過,我一定是在不知不覺間記住了這個故事。於是我想,我也要編寫一個故事。說寫就寫,我任憑各種各樣的思緒從頭腦中汩汩涌出。我體會到了文思泉涌的快樂,我發現了創作過程的喜悅。富有生命的文字和想象輕快地遊走在我的指端,我把一個又一個句子寫在了我的盲文木板上。如今,假如詞語和想象變得唾手可得,顯然,這表明它們並非是出自我思想的産物,最多衹是被我頭腦遺棄的零星碎片。那時,我如饑似渴地汲取我讀到的任何東西,從來就不會對著作本身有什麽想法。即使是現在,我也無法完全在我的思想和我讀到的那些書之間劃清界限。我想,這是因為我過多地接受了別人的所見所聞,我衹能依靠別人的眼睛“看”世界。
  故事一寫完,我就讀給老師聽。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景——我沉醉其中的樣子,還有被老師糾正單詞讀音時的懊惱之情。晚餐時,我把故事讀給全家人聽。他們驚訝於我寫得如此之好,甚至有人問我這是不是從書裏讀到的故事。
  這讓我也感到非常吃驚,因為我不記得有誰曾為我讀過這樣的故事。我大聲說道:“哦,不,這是我自己的故事,是我為阿納戈諾斯先生寫的故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浙江文藝出版社
第1節:海倫.凱勒自傳(1)第2節:海倫.凱勒自傳(2)第3節:海倫.凱勒自傳(3)
第4節:海倫.凱勒自傳(4)第5節:海倫.凱勒自傳(5)第6節:海倫.凱勒自傳(6)
第7節:海倫.凱勒自傳(7)第8節:海倫.凱勒自傳(8)第9節:海倫.凱勒自傳(9)
第10節:海倫.凱勒自傳(10)第11節:海倫.凱勒自傳(11)第12節:海倫.凱勒自傳(12)
第13節:海倫.凱勒自傳(13)第14節:海倫.凱勒自傳(14)第15節:海倫.凱勒自傳(15)
第16節:海倫.凱勒自傳(16)第17節:海倫.凱勒自傳(17)第18節:海倫.凱勒自傳(18)
第19節:海倫.凱勒自傳(19)第20節:海倫.凱勒自傳(20)第21節:海倫.凱勒自傳(21)
第22節:海倫.凱勒自傳(22)第23節:海倫.凱勒自傳(23)第24節:海倫.凱勒自傳(2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