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讀論語心得全集   》 第19節:論語心得(19)      劉廣宇 Liu Anyu

  歷史上的曹操,曾經多次下令公開嚮天下求賢。他針對東漢選官的積弊,以大無畏的膽略把“德行”、“名節”、“門第”等迂腐無用的選纔標準一掃而光,提出一條挑戰性的選人標準——“唯才是舉”,不拘一格。他要求各級官吏要不拘微賤、不拘品行、勿廢偏短,把那些具有真纔實學的人統統推薦上來。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天發佈的“求賢令”中,他鮮明地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急需要賢才。如果衹有廉潔的人才能當官,齊桓公怎能稱霸?難道現在就沒有胸懷謀略但身穿粗布衣的平民,像姜太公當年在渭水之濱垂釣的嗎?衹要有才能的人,就應該得到推舉和使用。”
  這以後,曹操又下了第二道“求賢令”,一道比一道說得明白。在公元214年12月發佈的“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中,他進一步強調:“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耶?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公元217年,曹操已63歲,行將就木,但求賢之心愈切,在“舉賢勿拘品行令”中更明確指出:“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吳起貪將,殺妻取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嚮;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他要求他的用人部門對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各舉所知,勿有所遺”。這充分顯示了曹操對人才的重視和愛惜,簡直可以說他把人無完人、慎無苛求的思想,把纔重一技、用其所長的思想,把衹用人才、不用庸纔的思想,推到了空前的高度,充分表現出他超凡的氣魄和見識。
  曹操不但如是說,而且努力付諸行動,在他南徵北戰、東拼西殺的歷程中,始終註意羅致人才。首先是荀彧、荀攸叔侄前來相投,接着荀彧推薦程昱,程昱又推薦郭嘉,郭嘉又推薦劉曄,劉曄再推薦滿寵、呂虔,滿寵又共薦毛玠。武將是於禁來投,夏侯惇引典韋進見……曹操對這些文武之才,個個以禮相待,並給予適當的職位。
  除了這樣大批地收羅之外,曹操一旦發現了什麽奇才、勇士之流,也是絶不放過,總是想方設法弄到自己的手中。例如,他曾用最優厚的待遇,企圖輓留關羽;在當陽長坂坡,不準放冷箭,極想生擒趙雲而留用;以取母騙子的方法,挖走了劉備的謀士徐庶……比較魏、蜀、吳三傢領袖人物,在收羅人才方面,曹操所花的代價是最大的。
  由於曹操招聘選拔人才不計門第、不憑資歷、不以名望為依據,衹是惟纔是舉,所以在他選用的人才中,文有屢進良策的郭嘉、程昱、荀彧、荀攸等謀士,武有典韋等一批神勇之士。同時,在曹操的人才班底中,有隱士,有狂士,有降士,有壯士,有屠夫,有商販,有逃犯,有盜賊,有降將,真是不一而足,充分顯示了人才來源的多空間、多階層、多渠道,從而構成“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強大陣容,使曹操實現“摧滅群盜,剋定天下”的政治抱負有了足夠的“本錢”。有了人才,創立強魏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名正言則順
  倡正名的智謀,在孔子以後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成了歷代帝王實施統治的法寶,正因為此智謀如此有效,所以歷史中的權謀實踐傢們極盡所能,將這一智謀思想加以充分運用。
  三國時期的曹操和劉備,其所以能在群雄紛爭、諸侯割據的局面下,迅速崛起,吞併其他政治、軍事集團,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與他們靈活運用“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的策略有着很大關係。
  曹操當年矯詔聯絡的十幾路大軍討伐董卓不成,紛紛離去之後,各軍閥趁朝廷動亂、無暇多顧的機會,彼此爭城奪地混戰開來。別的地方不說,單就關東一帶的軍閥,幾天前還是盟軍,轉眼卻反目成仇,相互絞殺。今天袁紹打公孫瓚,明天是孫堅擊劉表,後天是曹操攻陶謙,然後袁術襲劉備,過後是呂布戰完曹操又攻劉備。你爭我奪,互不相讓。就在此時,長安又發生了更大的動亂。董卓發難之後,15歲的漢獻帝帶着一幫皇親國戚和一些老臣,離開長安前往弘農避難。經過半年折騰,好不容易到達目的地,後面追兵又到,衹好丟下所有的細軟及宮女,倉皇逃嚮洛陽。一路上輾轉流離,坐牛車,住窩棚,吃青菜,啃窩窩頭,又經半年纔到洛陽。可是洛陽經董卓焚燒之後,又幾經戰亂摧殘,幾十萬人口的大城市,現在衹剩下幾百傢。宮殿全毀,獻帝衹好居住在中常侍趙忠的傢裏“辦公”,唯一趕來“勤王”的外官衹有一個河內太守張揚。這時的曹操,正在許昌一帶發展勢力。他的謀士看到漢朝天子幾經輾轉,如今初定洛陽,正需要人扶持,儘管漢朝天子已無能行令天下,但這塊牌子有它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對曹操這樣想成大事而眼下勢力還不夠雄厚的人。處在群雄割據的局面下,擁有“天子”這張王牌,別人必當另眼相看,打着牌子也好做事。於是便極力建議曹操西進洛陽“護駕”。謀士對曹操說:“春秋時,晉文公迎周襄王,終於當上了霸主;秦朝末年,漢高祖為義帝發喪佩孝,爭得天下人心。近年來董卓作亂,皇上蒙難,是將軍你首先起義兵,衹是因為關東諸軍彼此兼併戰亂,您纔沒有能遠上關中去輔佐朝廷,但天下人還是知道您有效忠皇上的心。現在皇上已經到達洛陽,忠義之士思念漢朝,黎民百姓也懷念過去的日子,將軍若此時能去保駕,下可順從民衆的願望,上可以賓服四方的豪傑。至於皇上周圍那幾個武將不過是盜賊之流,不值得顧慮。如果萬一失去了這個機會,讓別人搶先把皇上接走,那就悔之晚矣!”曹操一聽十分有道理,就帶領本部人馬來洛陽“護駕”,並把漢獻帝“請”到許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論語心得(1)第2節:論語心得(2)第3節:論語心得(3)第4節:論語心得(4)
第5節:論語心得(5)第6節:論語心得(6)第7節:論語心得(7)第8節:論語心得(8)
第9節:論語心得(9)第10節:論語心得(10)第11節:論語心得(11)第12節:論語心得(12)
第13節:論語心得(13)第14節:論語心得(14)第15節:論語心得(15)第16節:論語心得(16)
第17節:論語心得(17)第18節:論語心得(18)第19節:論語心得(19)第20節:論語心得(20)
第21節:論語心得(21)第22節:論語心得(22)第23節:論語心得(23)第24節:論語心得(2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