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未死的沙威   》 第19節:虛假柔情似水(3)      梁曉聲 Liang Xiaosheng

  是接受習慣的不適和排斥?還是喜聞樂見的歡迎?
  倘是前者,為什麽?
  倘是後者,又為什麽?
  這麽一部電影中,包含有美國人對自己所主導成的全球文化潮流的自嘲式的反思和猶抱瑟琶半遮面的批評麽?抑或最終還是通過一部影片達成了與自己當下文化的握手言和?
  倘有,體現在哪裏?
  倘無,又何以無?或者,以上一切聯想,衹不過是一廂情願自作多情的認真,而在美國佬那兒,僅僅是為自娛和娛人?正所謂中國人一認真,美國人就發笑?
  此片的結局可以多種多樣,為什麽美國人偏偏選擇了握手言和?是影片發行的商業考慮,還是美國電影在全世界穩居竜頭老大地位的文化心理使然?
  同學們誰能設想出另外的結局?比如走投無路的楚門選擇了自殺?
  那麽一來,美國人將怎麽看待自己的這一部電影?別國人又會怎麽看待?
  楚門之門暗示着些什麽?門的那一邊為什麽起初是黑洞洞的而不是一門即開,燈火輝煌別有洞天的情形?
  當然,人類的影視文化,包括美國的影視文化,並沒有糟到將人類都快變成了楚門的地步。這世界上人和人的關係,也絶對沒有虛假到無論親情、愛情還是友情全都變質了的程度。
  但,人類不是已經開始擔心科技發展對人的異化了嗎?那麽,科技的直接介入,會否異化人類的文化本身?異化了的人類文化,會否會使人類在不知不覺中迷失了文化這一人類古往今來的理性燈塔?
  而有一點是肯定的——美國人經由此片,又在全世界大賺了一筆美元。
  這一點應帶給別國人,包括中國人一些文化反思嗎?
  我們中國人的當下文化也有值得反思之處嗎?
  我們的當下文化對我們的社會形態和生活方式也産生重大影響嗎?
  正面的影響是什麽?
  負面的影響又是什麽?
  我們中國人每天面對的中國特色的文化形態,也有虛假幹擾智商的現象嗎?或並無此慮?
  倘有,是哪些現象?
  倘純係杞人憂天,我們明天的文化前景又是怎樣的?
  是我們文化形態中的虛假多,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虛假更多?
  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虛假其實也表現得柔情似水?握手言和也許反而會使我們獲得楚門也曾獲得過的“幸福”?誰寧肯放棄楚門式的“幸福”?為什麽?
  當女大學生在網上公開拍賣自己的幽會權時,這是女性權力的自覺,還是女性意識的異化?
  這一現象的出現,儘管是特例,沒什麽普遍可言,這是由於文化影響使然,還是由於社會的商業傾嚮太濃使然?抑或是二者合謀之下催生的結果?
  倘女大學生夠漂亮,而男大學生又錢包鼓脹,我們班上有哪一名男生願意參與競標嗎?
  試問,當現實生活中虛假柔情似水,那麽我們誰更專業?
  蘇格拉底說:“人啊,認識你自己!”
  我認為,在今天,人認識自己已經不成大的問題,而人認識世界的睏惑,則比以往任何世紀都更加多了。人無法認清世界,則必迷失了自己。
  “人啊,認識這世界。”——這應該成為當代箴言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第1節:目錄第2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1)第3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2)第4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3)
第5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4)第6節:十種關係(下篇)(1)第7節:十種關係(下篇)(2)第8節:十種關係(下篇)(3)
第9節:十種關係(下篇)(4)第10節:讀書與人生(1)第11節:讀書與人生(2)第12節:讀書與人生(3)
第13節:讀書與人生(4)第14節:讀書與人生(5)第15節:讀書與人生(6)第16節:讀書與人生(7)
第17節:虛假柔情似水(1)第18節:虛假柔情似水(2)第19節:虛假柔情似水(3)第20節:關於說話
第21節:紙簍該由誰倒空第22節:讀書與人生(1)第23節:讀書與人生(2)第24節:一個國傢的明信片(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