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鄭和下西洋與馬哥來華考:被誤讀的遠行   》 第19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5)      陳存仁 Chen Cunren

  凡是意大利餐館或歐洲菜館中,都有這種意大利粉的名目。還有在意大利菜館中有一種餃子,也是用面粉做的,裏面有肉餡,澆上了一些紅色的汁液,這叫做意大利餃子(Rovari)。但是要他們用手工來做餃子,他們是不懂這種訣竅的,因此就用鐵製成一個模子,將餃皮攤入一個個模子中,每個餃子裏塞上一些肉末,再加上另一張面皮,一夾就成為九個或十六個機械化的餃子。這種鐵夾,當然比較中國人工手包的餃子製法相差極遠,但意大利人個個都知道這種餃子是馬哥孛羅由中國傳入的。
  還有一種意大利人稱作Pissa的東西,這種東西就像北方流行的餡兒餅,小的餅像飯碗口那麽大,大的餅則像木盆那麽大。
  中國北方的餡兒餅,用的是肉末、蔥末,花樣多的還有加上京鼕菜、羊肉、牛肉等,做成餅餡,而Pissa是將餡鋪在餅面上,分別在此。有些貧傢單以面粉製餅,其中沒有餡兒,那就和我國的戧面餅差不多了。
  意大利餅不但在全國菜館流行,家庭內也都會做,而且我在美國,也吃到過街頭攤販仿製的意大利餅。
  至於意大利粉,即中國式的面。不過因為全國歡迎,人們不再以面包為主食,所以用大型的機器製造,有許多廠傢成噸成噸地製成,據一九五一年我到意大利時,導遊的人告訴我,意大利粉在意大利全國每月能銷到九千億噸,運銷出國數量達美金七億元,所以意大利人吃意大利粉,超過吃面包的數量。而且從前意大利人傢的面包爐,早已廢棄不用。過了一個時代,他們又發明一種空心的面,中國人叫它為通心粉,這是從意大利粉蛻變出來的。但馬哥孛羅衹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國人的拉麵技術,變化多端,全用手工,流傳迄今,他卻沒有學到。
  我聽到導遊所說的數量,就想到馬哥孛羅是中國元朝時代的人物,回到意大利是十三世紀,如此說來,已經歷時六百八十年。
  意大利人受到中國的影響且不必說,單是他們意大利粉的外匯收入,數百年來要論億萬數字。中國人一種小小的事物,已經令意大利國傢受到無窮的影響,對意大利國傢來說,"當然也是中國的一種發明"。
  其他真正的大發明,由馬哥孛羅帶回歐洲的容後再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第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2)第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3)
第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4)第5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5)第6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6)
第7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7)第8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8)第9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9)
第10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0)第1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1)第1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2)
第1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3)第1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4)第15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1)
第16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2)第17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3)第18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4)
第19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5)第20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1)第21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2)
第22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3)第23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4)第24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5)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