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 》 怎樣把倉鼠變成化石 》
第19節:騙人的蘋果
佚名 Yi Ming
騙人的蘋果
你可以愚弄自己,讓自己相信自己正在吃的並不是嘴裏的食物。的確可以這樣嗎?
感覺可以被欺騙,這當然是真實的。作者有着個人的經歷,知道一種感覺是怎樣被感知為另一種感覺的。當病毒暫時奪去人們的嗅覺時,把一種感覺和另一種感覺相互混淆是那麽地容易,作者為此十分吃驚。“我會經常在某個寒冷的一天離開某間空調辦公室,感受冰冷的空氣,同時想道:‘啊!我的嗅覺回來了。’從某個角度講,我的大腦當時正在把感受到寒冷的觸覺和我回歸的嗅覺相互混淆。”這個經歷顯示了人類的感覺多麽容易就會被欺騙。在愚弄自己之後,你可以去讀一下與“關聯感覺”有關的內容……
所需的材料
一塊蘋果
一塊梨
自己的鼻子
自己的嘴
要做的事情
拿着一塊梨放在鼻子下面,同時吃一塊蘋果。
會嘗到什麽
儘管事實上你正在吃蘋果,但你會認為自己是在吃梨。
究竟發生了什麽
部分程度上,因為大多數人認為他們是使用味蕾進行品嚐,所以産生了混淆。其實人們並不使用味蕾進行品嚐,我們都是通過我們的嗅覺來感覺味道的。
的確,大多數稱之為味覺的,實際上都是食物氣味産生的味道。食物的氣味通過口腔進入鼻竇,在鼻竇裏通過嗅覺被感受到。真正的味覺衹有苦、甜、鹹、酸,以及鮮(umami)等通過味蕾感受的味道。咬一口草莓,舌頭衹會告訴你它是甜的,就像它是巧剋力一樣。恰恰是草莓的氣味經由喉部升至鼻子,告訴你這種特別的甜香是草莓味道的。
如果沒有氣味的感覺,或者阻斷那些氣味,再或如上面我們的實驗將其替換掉,便可以蒙混嗅覺和味覺。味蕾使用探測甜和酸的味覺細胞,感受嘴裏的蘋果,認為是甜酸的;觸覺識別出食物的結構是一種樹生水果。然而,因為和口腔背後的蘋果味道相比,你會更強烈地感受到鼻子下面梨子的氣味,所以你的大腦遭受蒙騙,認為你自己嘴裏吃的是一塊梨。
本實驗以這種方式進行效果最好,因為梨子比蘋果有着更強的氣味。
附註:
具有關聯感覺的人總是會産生奇怪的感覺聯想。沒有一種感覺是真正確定的,但是一般認為這種狀態與大腦中交叉的神經有關。我們一出生時自己的大腦在不同區域之間就有着很多相連接的係統,但是隨着我們發育成熟,大腦切斷了那些不需要的連接。負責關聯感覺的連接係統可能是那些在嬰兒時期沒有被斬斷的部分連接係統。有些人認為一些字母、單詞、數字或者一個星期中的每一天都具有鮮明的和不變的顔色。這是個不同尋常的結果,大約25個人中有一個人會這樣。一小部分人甚至會把聲音體會為具有顔色,或者是味道具有某種形狀。據報道有一個這樣的人,聲稱她可以知道奶液什麽時候會變質,因為奶液的形狀開始發抖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發泡酒的誤會 | 第2節:麵條之謎 | 第3節:究竟發生了什麽 | 第4節:香蕉皮 | 第5節:會看到的現象 | 第6節:鐵人 | 第7節:黏稠的醬 | 第8節:埃文斯(搖溶)法 | 第9節:蹦跳的米粒 | 第10節:速溶咖啡的和諧音符 | 第11節:緑色雞蛋與紫甘藍 | 第12節:烤焦的麵包 | 第13節:銀襯裏 | 第14節:盤結的“綫繩” | 第15節:意大利餃子(1) | 第16節:意大利餃子(2) | 第17節:咬出來的麻煩 | 第18節:漂浮的早餐𠔌片 | 第19節:騙人的蘋果 | 第20節:形態漂移 | 第21節:對準了再倒 | 第22節:和弄着的東西(1) | 第23節:和弄着的東西(2) | 第24節:塑料奶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