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縱橫十六國 》
一 前仆後繼的鮮卑人
陳羨 Chen Xian
如果有人問我,在十六國時代我最敬佩和欣賞哪位君主,我會毫不猶豫地投前秦君主苻堅一票。這位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甚至可以說有些與衆不同的君主,的確很容易引起人們對他的註意和研究。如果有人再問我最感興趣的國傢,那我會首先想到燕國——這個由鮮卑的慕容氏建起來的國傢,讓我深深體會鮮卑人特有的民族特色。在前後將近一百年的歲月裏,人才輩出的慕容傢族經歷了數次失敗與成功,體會了許多光榮和恥辱,在亂世的北中國一連建立了四個燕國,難怪一千五百年後的金庸先生要選擇慕容傢族的後裔作為《天竜八部》的主角之一。那個矢志復國的慕容復與歷史上亡國又復國,復國又亡國的鮮卑慕容傢族的子孫們何其相似。慕容氏是第一批問鼎中原的鮮卑統治者,儘管他們從未成為中原的霸主,但卻好比投石問路,他們邁出了第一步,就必有繼之而起者。從那以後,鮮卑人一批接一批地邁入中原,他們對於中原漢人乃至此後整個中國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五鬍中的另四鬍。在漢人看來,是鮮卑人在創造和改變他們的歷史;而在鮮卑人看來,鮮卑人的歷史就在那個時代與漢人的歷史,或者說中國的歷史逐漸融合在一起。這段歷史甚至可以延伸到三百年後的“隋唐盛世”,這兩個朝代的皇族在最初都帶有一半的鮮卑血統。後世的繁榮,在當年或許不可逆料,但卻是對這種歷史與民族融合的優劣性的最佳回答。
有關鮮卑人的起源,一般認為他們是東鬍的一支(東鬍是當時對於地處匈奴部落以東的東北少數民族的總稱)。“鮮卑”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東漢的文獻中,但其實際存在的時間應遠早於東漢,《後漢書·東夷傳》中提到:“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從後世的鮮卑崇尚白種(很可能就是白色人種),並常被稱為白虜的綫索來看(參見“淝水之戰”第十八章),鮮卑很可能就是九夷中的白夷。戰國以後東鬍勢盛,鮮卑一般被認為就是東鬍的支係,在《三國志》、《後漢書》中鮮卑更是與烏桓並稱東鬍,列於一傳,兩者語言習俗皆相近(其語言應屬今日之阿爾泰語族,與今天的滿語、蒙古語、土耳其語乃至朝鮮語可能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由於鮮卑人的祖先居住在鮮卑山(今內蒙古東北),故而以地得名,稱為鮮卑。
東漢初年,烏桓人大量遷入塞內,與之相鄰的鮮卑人也跟着南遷,這些鮮卑部落大多聚居在遼東一帶,後來又有鮮卑部落內遷至遼西,因此又有遼東鮮卑、遼西鮮卑之分。當鮮卑各部漸漸興起之時,曾經盛極一時、雄霸漠北的北匈奴遭到東漢與南匈奴聯軍的致命打擊,北匈奴各部逐漸瓦解成小的部族。自那以後,關於北匈奴的歷史記錄漸漸從中國的歷史記錄中消失,這個昔日異常強大的遊牧民族的衰亡,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比較普遍的一種看法是,在那以後,大部匈奴部族西遷康居一帶,以後又輾轉進入東歐,也就是歐洲史中曾經名噪一時的匈人(Huns),後來成為匈牙利人的先民;而留居漠北的十餘萬戶匈奴人,由於鮮卑部落的強大和徙居漠北,也幹脆自號為鮮卑,成為漠北鮮卑的祖先。(鮮卑自發展初期起源就不單一,因此發展到後來形成了多個分支,從東北到西北,都有鮮卑的部族。)
鮮卑各部在力量還比較薄弱的時候,對東漢政權是相當恭敬的。自光武帝時起,鮮卑的首領就多次入塞,到東漢的國都洛陽朝賀。後來明、章兩帝在位時,鮮卑的騎兵還充當驅馳,多次平定東漢邊患,這一時期漢和鮮卑的關係真可以算是親如一傢。然而好景不長,東漢的第四位皇帝和帝繼位後,中央政府的政治實力和軍事實力都有所下降,對於邊境各族的威懾力更是一落千丈。力量此消彼長,遼東鮮卑當然不再甘心總為人下了。他們開始一次又一次地闖入東漢的東北邊境燒殺搶掠,擾亂邊民。東漢的軍隊與之交手,總是處於下風,有時還不得不求助於南匈奴的騎兵。但因為鮮卑各部落之間也是矛盾重重,故而他們的搶掠多為間斷性的活動,沒有造成特別大的混亂。
到了東漢末年,遼東鮮卑出了個傑出人物,也可以說是他們的“民族英雄”吧,他的名字叫檀石槐。這個人的出生很有意思,他的父親投鹿侯在匈奴部落(這個匈奴就是北匈奴西遷後的餘留部落)從軍三年,忽然聽說妻子在傢生子,於是跑回傢質問妻子,並要殺死這個不明來歷的孽種。投鹿侯的妻子哀求他說:“我有一次在路上走的時候碰上了打雷,我朝天看了一下,恰好一個冰雹落入口中,就這麽懷孕了,這個孩子定有異常之處,不如先把他養大吧。”這樣的話今天我們聽了也就一笑了之,投鹿侯當然也不可能相信,但他對於神怪一類的事情又不敢完全不信,於是决定把孩子扔掉。他妻子私下裏把孩子交給娘傢收養,檀石槐終於得以保全下來。檀石槐長大後果然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打仗十分勇猛,所嚮無敵。最後,不但徵服了遼東鮮卑的各個部落,而且還徵服了鮮卑的其他各部,統一了鮮卑人居住的地區,占據了匈奴人的故地,取代了昔日匈奴的地位,從而對南方的東漢構成了嚴重威脅。
東漢朝廷還想學着當年匈奴強大時安撫匈奴的方法與檀石槐和親,結果遭到檀石槐的斷然拒絶。從此,擺脫匈奴騷擾纔一個世紀的北部邊境再次進入持續的不安定狀態之中。檀石槐把鮮卑自東嚮西分為三部,分別稱為東部、中部和西部,各部由一名大人統轄,這三部後來就演變成為十六國時期的遼東(包括遼西)鮮卑、漠北鮮卑和隴西鮮卑。
漢靈帝年間,由於鮮卑各部在塞內塞外不斷燒殺搶掠,幽州、並州、涼州三個靠北的地區遭受了極大的損失。東漢朝廷决定效法武帝北擊匈奴,徹底打擊鮮卑的力量,於是發動了最大的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北伐鮮卑”的戰爭,漢軍聯合南匈奴分三路進攻鮮卑的三部。然而此時的東漢早已不是當年的強漢,雖有武帝的大志,卻沒有武帝的雄纔大略,結果被檀石槐的三部軍隊打得大敗。其後東漢又開始了黃巾內亂,無暇再顧及邊境上的亂事,對檀石槐衹能是消極防禦,此時的鮮卑在北方達到了全盛。
可惜,檀石槐衹活了四十多歲就死了,他的兒子才能比他差了很多,當然難以服衆,各部落紛紛叛亂。及到檀石槐的孫子統治鮮卑的時候,鮮卑各部重新回到了過去的分裂狀態,而且各部之間也常常是戰亂不休。在以後的歲月裏,鮮卑人開始了漫長的等待,他們呼喚新的“檀石槐”的誕生,為鮮卑民族再創輝煌的歷史,歷史的重任最終落到了慕容傢族的肩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前言 | 序章 從三國歸晉說起 | 一 南匈奴興起 | 二 劉淵建漢 | 三 文“達”武“曜” | 四 蜀中流民 | 五 羯人石勒 | 六 石勒歸漢 | 七 漢晉洛陽大戰 | 八 洛陽淪陷 | 九 劉琨孤城抗漢兵 | 十 “右侯”張賓 | 十一 陳元達鎖腰諫劉聰 | 十二 石勒詐降破王瀎 | 十三 西晉滅亡 | 十四 漢宮之變 | 十五 兩個趙國 | 十六 前趙的末日 | 一 前仆後繼的鮮卑人 | 二 遼東三部 | 三 慕容翰巧計敗宇文 | 四 慕容傢族的內亂 | 五 後趙的危機 | 六 暴君石虎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