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入乡随俗
有读者对我说,他从电视中观察到在一些国际交往中,经常会有一些比如是按照对方国家,或者对方民族的一些习俗来安排的一些活动,很有意思。有一个国家就是以碰碰鼻子表示友好,表示问候。他问这种习俗,我们是否应该遵循它呢?
他说的这种事情,在国际交往中的确十分常见。比如,我们国家领导人到俄罗斯访问,俄罗斯作为主人,经常会采用它的传统礼节,献上面包和盐,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尊重。再比如到蒙古国去访问,蒙古国按照他们的传统礼俗会向客人献哈达。如果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去访问,他们会献上用兰花编织成的花环。但是这样一些习俗,如果离开了特定的地理背景,可能就会比较麻烦。所谓入国而问禁,入乡而随俗,入门而问讳。这实际上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礼节。
讲到这里,有人也许会问,在上一讲中我曾讲过在国际交往当中要遵守国际惯例,现在又说要入乡随俗,是不是有冲突有矛盾呢?
其实,二者是并行不悖的。国际交往确实首先是要强调遵守惯例,我们也再三强调惯例是国际交往的交际规则,是"交通规则",是对话的平台和基础。但是,这并不排除民俗的问题。黑格尔曾经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哥德曾经讲过,世界上的每一片绿叶都是可爱的。实际上他们讲的都是个性存在的必要性问题。如果说遵守惯例讲的是国际交往的共性,那么入乡随俗则强调的是我们对特定交往对象的独特礼仪和习俗的一种尊重,这强调的是个性化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这一点应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讲遵守惯例,实际上是谈国际交往中的一般性要求,而入乡随俗是指的面对特定的交往对象时所提出的特殊性要求、对象化要求,指向是非常明确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