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怕是風流負佳期:西廂記裏的世情男女 》
第19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3)
侯虹斌 Hou Hongbin
3、濃墨重彩莽和尚惠明
張生的退敵辦法,就是先穩住孫飛虎,同時暗暗派人去給掌握着十萬大軍的八拜好友杜確,派兵來救。孫飛虎倒也好性子,聽說崔鶯鶯父孝在身,便答應三天後再來討要鶯鶯。
派誰衝出重圍去給杜確送信呢?他們用激將法把和尚惠明激出來了。
這位和尚"不念《法華經》,不禮梁皇懺,颩了僧伽帽,襢下我這偏衫。殺人心逗起英雄膽,兩衹手將烏竜尾鋼椽揝"。而且,公然宣稱:"我經文也不會談,逃禪也懶去參",顯然就是一個莽和尚魯智深的模樣。一邊,惠明還批判,"別的都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想起法本和尚的外貌堂堂而小氣猥瑣的樣子,不得不承認,他是對的。
惠明誇海口說,"熱血權消渴,生心且解饞","將這五千人做一頓饅頭餡"。他武藝高強,"瞅一瞅古都都翻了海波,滉一滉廝琅琅震動山岩;腳踏得赤力力地軸搖,手扳得忽剌剌天關撼"。一排疊字用法,朗朗上口,氣勢洶洶,英雄之氣,灌滿胸臆。
這個人物是在"董西廂"纔濃墨重彩地出現,衹不過,叫做法聰。"董西廂"寫法聰的外形似乎更具體些:
細端詳,見法聰生得搊搜相:刁厥精神,蹺蹊模樣,牛膀闊,虎腰長。帶三尺戒刀,提一條鐵棒。一匹戰馬,似敲了牙的活象。偏能軟纏,衹不披着介胄,八尺堂堂,好雄強,似出傢的子路,削了發的金剛。
這段描寫,今天看起來似乎很有文采,其實質描寫全是程式化而空洞的,言之無物。反而不及"王西廂"的繪聲繪色更為形象。
金聖嘆讀書總能看到他人看不到之處。惠明喜酒肉,好廝打,平日為衆僧所不齒。然不食酒肉者,即真心嚮佛乎?且看金氏評語:
昔日世尊於涅槃場製諸比丘,不得食肉;若食肉者,斷大慈悲。夫大慈悲止於不食肉而已乎?麋鹿食薦,牛馬食料,蚯蚓食泥,蜩螗食露,乃至蛣蜣食糞,皆不食肉,即皆得為大慈悲乎?
那些群蠅宵小都不食肉,難道能用食肉與否來斷定慈悲與否嗎?這裏藉群僧的唯唯諾諾,來反襯惠明的豪邁大氣。他更稱贊這一段描寫:"寫五千人,便有千軍萬馬之狀。寫橫掃,便有斬將搴旗之樂。狹巷短兵相接處,殺人如草不聞聲,紙墨間亦復爾爾。"
這裏,足足用了一折加一個楔子的麯子專門給惠明主唱。可我們知道,"王西廂"裏,除了這折以外,衹有張生、崔鶯鶯、紅娘三人主唱,連戲份吃重的老夫人、鄭恆、杜確都衹有對白,一支麯子也沒有唱。這就十分奇怪了。按說,惠明是配角中的配角,從情節推動來說,他的重要性顯然還不如杜確,他可以一句話就交代完,為何特意安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1) | 第3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2) | 第4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3) | 第5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4) | 第6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5) | 第7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6) | 第8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7) | 第9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1) | 第10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2) | 第11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3) | 第12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4) | 第13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5) | 第14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6) | 第15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7) | 第16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8) | 第17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1) | 第18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2) | 第19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3) | 第20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4) | 第21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5) | 第22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6) | 第23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7) | 第24節:第三本 張君瑞害相思雜劇(1)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