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堯山堂外紀 》
捲十八·六朝(前趙、後趙、前涼、秦、燕、後涼、北涼)
蔣一葵 Jiang Yikui
【陳安】 〔成紀人。少慷慨,讀書見許褚慕之,乃自字虎侯。〕
晉懷愍間,劉曜圍陳安於隴城。安敗,南走陝中,曜使將軍平先率勁騎追之。安與壯士十餘騎於陝中格戰,安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近交則刀、矛俱發,輒害五六,遠則雙帶服,左右馳射而走。平先亦壯健絶人,與安搏戰,三交,奪其蛇矛而退,遂追斬於澗麯。安善撫按,及其死,隴上為之歌曰:“隴上健兒曰陳安,軀幹雖小腹中寬,愛養將士同心肝,驄駿馬鐵鍛鞍,七尺大刀配齊,丈八蛇矛左右盤。十蕩十决無當前。百騎俱出如雲浮,追者千萬騎悠悠。戰始三交失蛇矛,十騎俱蕩九騎留。棄我驄攀岩幽,天非降雨迨者休。阿呵嗚呼奈子乎!嗚呼阿呵奈子何!”曜聞而嘉傷,命樂府歌之。(初漢高以公主妻冒頓,故其子孫遂冒姓劉。魏、晉間,呼延氏祈子竜門,有一白魚,頂有一角,至祭所,久之乃去。其夜,夢所見魚變為人,把一物,大如雞子,授之曰:“此是日精,服之生貴子。”自是十五月生淵,建國號曰漢。至曜改稱趙,是為前趙。)
【汲桑】 〔清河貝丘人,力能扛鼎。晉太安中,並州荒亂,刺史東瀛公騰執諸鬍,賣充軍實,石勒亦在賣中。既賣與茌平人為奴,主傢鄰馬牧,桑時為牧率。勒以能相馬自托於桑,遂招集桃豹、逯明等為群盜。〕
晉東海王越,字元超,懷帝永嘉初,出鎮許昌,率兗州刺史苟及冀州刺史丁邵討汲桑,破之。時有謠雲:“洛中大鼠長尺二,若不早去天狗至。”又云:“元超兄弟大洛度,上桑打椹為苟作。”越聞而惡之,乃轉為青州刺史,自領充州。由是與有隙。
汲桑殘忍少恩,六月盛暑,重裘纍裀,使十餘人扇之。意不清涼,便斬扇者。後為並州大姓田蘭所殺。士女慶賀,奔走道路而歌曰:“士為將軍何可羞,六月重裀披豹裘,不識寒暑斷人頭。雄兒田蘭為報仇。中夜斬首謝並州”。(石勒初歸劉淵,以為輔漢將軍。後滅曜,稱大趙天王,是為後趙。勒每破一州,必簡別衣冠,號為君子城。)
【祁嘉】 〔字孔賓,酒泉人。〕
祁嘉,少清貧好學。年二十餘,夜窗中有聲呼雲:“祁孔賓,祁孔賓。隱去來,隱去來。修飾人世,甚不可諧。所得未毛銖,所喪如山崖。”及旦,嘉逃去。西至敦煌,依學官誦書,遂博通經傳,精究大義,西遊海渚,教授門生。張重華徵為儒林祭酒。在朝卿士、郡縣守令受業者,二千餘人,竟以壽終。(張氏自軌及實、茂、駿,四世忠晉。至重華自立為王,傳祚天錫,是為前涼。)
【宋纖】 〔字令艾,敦煌人。〕
宋纖隱居酒泉南山,不應闢命。酒泉太守馬岌造焉,纖拒而不見。岌嘆曰:“名可聞而身不可見。德可仰而形不可睹。今而後知先生人中竜也”。銘詩於石壁曰:“丹崖百丈,青壁萬尋。奇木蓊鬱,蔚若鄧林。其人如玉,維國之琛。室邇人遐,實勞我心。”張祚時,太守楊宣畫纖像於閣上,出入視之,作頌曰:“為枕何石?為漱何流?身不可見,名不可求。”
【韓博】。〕
張天錫嗣位涼州,時苻堅強盛,天錫遣從事中郎韓博奉表江左,剋日大舉。博有口才,大司馬桓溫甚稱之。當大會,溫使司馬刁彝嘲之,彝謂博曰:“卿是韓盧後?”博答彝曰:“卿是韓盧後。”溫笑曰:“刁以君姓韓,故相問耳。他自姓刁,那得是韓盧後邪?”博曰:“明公脫未之思,短尾者為刁也。”一坐推嘆。
【辛攀】 〔字懷遠,隴西人。〕
辛攀父,嘗為尚書郎,兄鑒、曠,弟寶、迅,皆以才識知名,西涼為之語曰:“五竜一門,金友玉昆。”
【蒲洪】 〔字廣世,其先有扈氏苗裔,世為氐酉。其傢池中生蒲,長五丈五,節如竹形,時鹹異之,謂之蒲傢,因以為氏。後以讖文有“草付應王,”又以孫堅背文曰“草付之祥”,遂改姓苻,洪見堅壯貌,欲令頭堅腹軟,字之曰堅頭。〕
蒲洪好施,多權略,晉永嘉之亂,宗人蒲光、蒲突共推洪為盟主,石虎以洪為竜驤將軍。先是,隴右大雨,百姓苦之,謠雲:“雨若不止,洪水必起。”故因名洪。
苻堅,洪季子雄之子也。洪死,世子健嗣位。健入關時,夢天神遣使者,朱衣赤冠,命拜堅為竜驤將軍,健翌日為壇以授之。泣謂堅曰:“汝祖昔授此號,今汝復為神明所授,可不勉乎?”及健死,其太子生嗣位,殘虐無度,堅遂殺之,以升平元年稱大秦天王。初,生夢大魚食蒲,又長安謠雲:“東海大魚化為竜,男便為王女為公,問在何所洛門東。”時堅為竜驤將軍,東海,堅封地也。其第在洛門之東。生不知是堅,以謠言之故,誅其侍中魚遵及其子孫。時又謠雲:“百裏望空城,鬱鬱何青青。瞎兒不知法,仰不見天星。”於是悉壞空城以禳之。
苻堅初,鳳凰集於東闕,民歌之曰:“鳳凰於飛,其羽翼翼。淵武聖後,饗齡萬億。”
晉太和間,苻堅聞慕容恪死,陰有圖燕之計,卒滅燕,時慕容衝姊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堅納之,寵冠後庭。衝年十二,亦有竜陽之姿,堅又幸之。姊弟專寵,宮人莫進。長安歌漢紫宮諺曰:“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時鹹懼為亂。又有謠雲:“鳳凰鳳凰止阿房。”堅以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乃植桐竹數十萬株於阿房城以待之。衝小字鳳凰。後堅敗,衝起兵河東,進攻蒲坂,果入止阿房城焉。
苻堅既滅燕,故長史申胤曰:“福德在燕,秦雖得志,而燕之復建,不過一紀。”黃泓曰:“其在吳王乎?”吳王,慕容垂也。時關中謠曰:“長鞘馬鞭擊左股,太歲南行當避虜。”秦人呼鮮卑為白虜。後垂起關東,歲在癸未,纔一紀雲。
苻堅強盛之時,國有童謠雲:“阿堅,阿堅,連牽三十年。後若欲敗時,當在江湖邊。”又有謠雲:“河水清復清,苻詔死新城。”秦人稱其君曰詔。堅聞此謠而深惡之,每徵伐,戒軍候雲:“地有名新城者避之。”後敗於淝水,竟為姚萇縊於新城佛寺。在偽位凡三十年。
【王猛】 〔字景略。初隱華山。桓溫伐秦入關,猛被褐謁溫,溫將還,資猛車馬,欲與之俱,猛還山咨師,師曰:“卿與桓溫豈並世哉!在此可富貴,何為乎遠行?”後苻堅因呂婆棲招猛,任以國事。〕
王猛化洽六州,人移風變,百姓歌之曰:“長安大街,夾樹楊槐。(葉)下走朱輪,上有鸞棲。英彥雲集,誨我人黎。”
【趙整】 〔字文業,一名正。年十八仕為黃門郎。後出傢,更名道整。〕
秦王堅宴群臣於釣臺,秘書侍郎趙整以堅頗好酒,因為酒德歌,曰:“獲黍西秦,采麥東齊。春封夏發,鼻納心迷。”
秦王堅與群臣飲,以極醉為限,趙整作歌曰:“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識,儀狄先知。紂喪殷邦,桀傾夏國。由此言之,前危後則。”
秦王堅與慕容垂夫人段氏同輦遊於後庭,趙整歌曰:“不見雀來入燕室,但見浮雲蔽白日。”堅改容謝之,命夫人下輦。
苻堅分氐戶於諸鎮,趙整因侍,援琴而歌曰:“阿得脂,阿得脂,博勞舊父是仇綏,尾長翼短不能飛。遠徙種人留鮮卑,一旦緩急語阿誰。”堅笑而不納,及敗於姚萇,整言始驗。
趙整性好幾諫,無所回避。苻堅末年,寵惑鮮卑,惰於治政。整因歌諫曰:“昔聞孟津河,千裏作一麯。此水本自清,是誰攪令濁?”堅動容,曰:“是朕也。”又詠棗詩曰:“北園有一樹,布葉垂重陰。外雖饒棘刺,內實有赤心。”堅笑曰:“將非趙文業耶!”
【梁讜】 〔字伯言。〕
梁讜博學,有雋纔,與弟熙俱以文藻清麗見重一時。人為之語曰:“關東堂堂,二申兩房。未若二梁,環文綺章。”
【王嘉】 〔字子年,隴西人。清虛服氣,不與世人交遊。石季竜未至長安,潛隱終南山。苻堅纍徵不赴,公侯已下,鹹躬往參詣。及姚萇入長安,禮嘉如堅故事,後因事為萇所害。苻登聞嘉死,設壇哭之,贈太師,謚文定公,所著有《拾遺記》。〕
王子年嘗著歌讖三章,事過皆驗。其一云:“帝諱昌明運當極,特申一期延其息。”又云:“諸馬渡江百年中,當值卯金折其鋒。”至安帝,果為劉氏所代。又有雲:“欲知其姓草肅肅,𠔌中最細低頭熟。鱗身甲體永興福。”後齊太祖諱道成,姓蕭氏。𠔌中精細者,稻也。熟猶成也。
【慕容垂】 〔其先曰東鬍,為匈奴所敗,分保鮮卑山。曾祖莫護跋,魏初率其諸部入居遼西,時燕代多冠,“步搖冠”,莫護跋見而好之,乃斂發襲冠,諸部因呼為“步搖”。其後音訛,遂為慕容焉。垂小字阿六敦,長七尺七寸,手垂過膝,父嘗曰:“此兒好奇,終能破人傢,或能成人傢。”故名霸。因墜馬傷前二齒,改名。尋以讖文去“垂”為“垂”。〕
慕容垂初封吳王,鎮信都,威名大振,慕容評深忌之,謀誅垂。時有謠雲:“慕容攀墻看,吳軍無邊岸。我身分自當,枉殺墻外漢。慕容愁憒憒,燒香作佛會。願作墻裏燕,高飛出墻外。”垂懼禍,乃奔苻堅。
慕容垂定都中山,立寶為太子。寶嗣位,以慕容德都督冀、兗六州諸軍事。會魏師入中山,寶出奔薊,時有謠雲:“大風蓬勃楊塵埃,八井三刀卒起來。四海鼎沸中山頽,惟有德人擄三臺。”於是德之群臣勸德稱帝。
慕容超,德兄子也。超不恤政事,引所親公孫五樓為腹心,王公內外無不憚之。尚書都令史王儼諂事五樓,遷尚書郎,出為濟南太守,入為尚書左丞。時人為之語曰:“欲得侯,事五樓。”故大臣北地王鐘謂段宏曰:“黃犬之皮,恐終補狐裘也。”五樓聞而恨之,後宏奔魏,鐘奔秦。
慕容熙為政暴虐,其將馮跋、張興皆坐事奔亡結盟,推高雲為主。初,童謠雲:“一束藁,兩頭然,禿頭小兒來滅燕。”“藁”字上有“草”,下有“禾”,“兩頭然”,則“禾”“草”俱盡而成“高”字。雲父名援,小字禿頭,三子,而云季也。熙竟為高雲所滅。
【呂光】 〔苻堅故將。〕
晉太元間,呂光僭即三河王位,徙西海郡人於諸郡,時有謠雲:“朔馬心何悲?念舊中心勞。燕雀何徘徊?意欲還故巢。”頃之,遂相扇動,光復徙之於西河。
【鬍叟】 〔字倫許,安定臨涇人。以姚氏將衰,遂入長安觀風化,後入沮渠,不得志,乃歸魏,賜爵復始男,傢於密雲。〕
鬍叟入沮渠,沮渠牧犍遇之不重,叟乃為詩示所知廣平程伯達,其略曰:“群犬吠新客,佞暗排疏賓。直途既已塞,麯路非所遵。望衛惋祝它,盼楚悼靈均。何用宣憂懷,托翰寄輔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堯山堂外紀顛末 | 捲一·黃、虞、三代 | 捲二·列國 | 捲三·漢 | 捲四·漢 | 捲五·漢 | 捲六·漢 | 捲七·漢 | 捲八·三國(魏) | 捲九·三國(蜀吳) | 捲十·六朝(晉) | 捲十一·六朝(晉) | 捲十二·六朝(晉) | 捲十三·六朝(宋) | 捲十四·六朝(齊) | 捲十五·六朝(梁) | 捲十六·六朝(梁) | 捲十七·六朝(陳) | 捲十八·六朝(前趙、後趙、前涼、秦、燕、後涼、北涼) | 捲十九·六朝(北魏) | 捲二十·六朝(北齊、周) | 捲二十一·六朝(隋) | 捲二十二·唐 | 捲二十三·唐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