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王蒙自传:(第一部)半生多事 》
第19节:艺术生活
王蒙 Wang Meng
有谁知道他呢,
为什么目光一闪,
为什么目光一闪?
最后一句更是摄魂夺魄。
1953年以后,我再也没有滑过冰,也再没有听到过这样好听的《有谁知道他呢》,直到52年以后,我才在莫斯科宇宙饭店听到了一次原装原味的俄罗斯女孩的演唱。而一切已经时过境迁,江山依旧,人事国事全非。
我流泪不止。
那个期间我读过弗拉伊尔曼的《早恋》,描写一个男孩把自己喜欢的一个女孩的名字通过粘贴后晒太阳的方法印到自己的胸上,还写他和妈妈怎样善待与妈妈已经离异的父亲与他的新婚妻子。小说的内容与我的心绪不沾边,但是小说对于人的心理的细腻描写仍然击中了我的神经,人与人,男与女,孩子与少年之间,原来有那么多风景,那么多感动。
我也读了屠格涅夫的《初恋》。它的孩子初恋的原来是父亲的情人的描写我很讨厌。一个小孩子爱一个大女人的故事也早就不适合我了。但是它的结尾处的抒情独"青春,青春,你什么都不在乎……连忧愁都给你以安慰……"我已经永远地背诵下来了。
我有没有初恋呢?我的第一个爱的人是芳。我的新婚妻子是芳。现在快要与我度金婚的妻子还是芳。但是,团区委的岁月,仍然是我的初恋,后来1955年至1956年我们有一年时光中断了来往,这是初恋的结束。初恋最美好。初恋常常不成功,这大体上仍然是对的。直到1956年夏天,我们开始了真正的青年人的恋情,1956年夏天的重逢使我如遭雷电击穿,一种近似先验的力量,一种与生命同在或者比生命还要郑重的存在才是值得珍惜的与不可缺少的。而所有的轻率,所有的迷惑,所有的无知从此再无痕迹。2004年我在莫斯科看巴蕾舞剧《天鹅湖》,我看到王子受了黑天鹅的迷惑,快要忘记白天鹅奥杰塔的时刻,舞台的背景上出现了一个窗口,是白天鹅的匆忙急迫的舞蹈,这使我回想旧事,热泪盈眶。人生中确实有这样的遭遇,这样的试炼,这样的关口,这样的陷阱。我们都有可能落入陷阱,万劫而不复。这样的故事我就知道不止一个。
我这一生常常失误,常常中招,常常轻信而造成许多狼狈。但是毕竟我还算善良,从不有意害人整人,不伤阴德,才得到护佑,在关系一生爱情婚姻的大事上没有陷入苦海。1956年我们相互的选择仍然与初恋时一样,我们永远这样。这帮助我谍过了多少惊险。这样的幸运并不是人人都有。
十三、艺术生活
我喜欢工作和学习,我也喜欢假日,我差不多把全部宝贵的休息时间(这个时间常常被占用),用到了阅读和欣赏(电影与演出)上。
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我享有一个方便:常常获得各种文艺演出的赠票。还在中央团校学习期间,我就看过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爱国者》,表现一个女革命家,如何在酷刑之下坚贞不屈。女演员的嗓子沙沙的,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力。刑讯的场面是通过投影表现的,惊心动魄。演出前廖承志同志前去中央团校讲课,还特别提到这出戏,当时,廖是"青艺"的院长,全国青联的主席。
我也看了两个版本的歌剧《刘胡兰》,和歌剧《白毛女》《赤叶河》和《血泪仇》。看完这些歌剧,我们的同伴,团区委的这些人,连喊带叫,兴奋得要命,充满阶级义愤,恨不得亲手把黄世仁毙掉。我在东单铁道部礼堂看《赤叶河》时,旁边坐着一个工人模样的人,他的口里发出了浓重的蒜气,我拼命抑制住自己的不适,努力说服自己,他的口气虽然不算清新,然而,他是我们的阶级弟兄,是最可爱的人,现在我面临的考验就是,以小资产阶级的观点来嫌弃人家的蒜味呢,还是以无产阶级的情感来爱自己的阶级弟兄呢?我当然选择了后者。
我喜欢《刘胡兰》的旋律的晋剧味道与《白毛女》的河北梆子味道。"刀杀我,斧砍我,你不该这样糟蹋我……"一曲昂扬,二曲血泪,三曲绕梁,革命天生地与人民的文艺相亲。中国民歌民乐地方戏曲的忧愤、压抑、痛苦、火热、大喊大叫,天生与革命相亲,叫做一拍即合,绝了!
"洋(意大利)歌剧"也同样感动青春。我深深地为张权与李光曦演出的《茶花女》而激动,为饮酒歌而神彩飞扬,为薇奥列塔与阿尔佛雷德最后的二重唱而悲痛愤怒,在女主人公死前,他们唱道:"让我们离开这万恶的世界,去到那遥远的地方……",我想告诉他们,"让我们摧毁万恶的旧世界,缔造一个崭新的社会吧。"
普契尼与威尔第的艺术,也修建了通向革命的大路!
我也在春节前后看过小白玉霜的评剧《小女婿》与李桂云的河北梆子《陈妙常》。前者内容虽然浅白,唱得却是甜美温柔,深情动人。我至今能学两口:"鸟噢入呜林,鸡上窝喔喔噢,,黑嘿了啊噢天安嗯……"后者我更喜欢的是音乐,是伴奏的笛子,也是表演。而不论深也罢浅也罢,戏里弥漫着的仍然进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得不到幸福生活的悲哀。
那时候当然没有其他手段,然而仅仅从电子管收音机里,我也听遍了各地民歌与接近民歌的创作歌曲。共产党来了,我才知道中国各地有这样多精彩的民歌民乐,而国民党与日本时期,北京的空气里震响着的只有流行歌曲,靡靡之音。共产党能不胜吗?东北的《五更小调》《王二嫂拜年》,西北的《十二把镰刀》《信天游》《在那遥远的地方》,云南的《小河淌水》《猜调》,山西的《绣金扁》《兰花花》,新疆的《迎春舞曲》《新疆好》,内蒙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西藏的《藏族人民歌唱解放军》。我特别得意的是,一听《兰花花》我就觉得不凡,"你要是死来你早早地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词与调,这就是革命的火焰。一个同事听到这里说:"这个浪丫头!"我感到了太多的亵渎。我不喜欢。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文学与艺术,歌曲与音乐都包含了太多的神圣,它不能容忍"凡人"的说三道四,甚至讨厌幽默。年轻人容易做到伤感和激情,却还太娇嫩,容不下幽默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好孩子好学生 | 第2节:做诗与失眠 | 第3节:精神危机 | 第4节:我要革命 | 第5节:我有没有童年 | 第6节:老舍的话剧 | 第7节:雨果与周曼华 | 第8节:拥抱就会怀孕 | 第9节:思想赤化 | 第10节:冬天里的春天 | 第11节:中央团校 | 第12节:个人英雄主义 | 第13节:秋天的发现 | 第14节:充满阳光 | 第15节:走向胜利 | 第16节:终于离异 | 第17节:家庭主男 | 第18节:初恋 | 第19节:艺术生活 | 第20节:战斗的时候 | 第21节:爱恋和永恒 | 第22节:苦难与升华 | 第23节:青年作家 | 第24节:小说的命门穴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