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生活 如临大敌(第一季)   》 第19节:第二章(6)      Liu Meng

  严林点点头:"坐下吧。我今天开始让你们学习狙击手的历史。有什么意义呢?--是为了培养你们作为狙击手的信念感和自豪感。成为一个真正的狙击手,不光是枪打的好,还要具备狙击手的文化,有着坚强的信念感和自豪感--为什么?因为你们要面对的是无止境的孤独、寂寞、疲劳、恐惧、寒冷、炎热,要面对的是内心深处杀人后的巨大折磨,因为我们虽然是国家机器,但是我们也是活人,活人是有思想的--你们见到枪决爆头以后,是什么感觉呢?而你们未来作为特种部队的狙击手,其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去爆人头,或者射击心脏等要害部位。你们靠什么去战胜这些?--靠信念,靠信仰,靠狙击手自身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就是狙击手的文化,而我将中国特种部队狙击手的文化概括为--'刺客'。"
  队员们静静听着。
  "什么是'刺客'?司马迁的《史记》当中专门写了一章《刺客列传》--'刺客'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侠之大者,谓之刺客'!为了一句承诺,可以赴汤蹈火,付出性命亦在所不惜!仅仅一句承诺,就要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忠诚、勇敢、顽强!并且具有侠义之心,决不滥杀无辜!有着坚不可摧的信念感和使命感,这样的精神实质足以战胜一切困难,去完成自己的承诺!"
  严林的声音变得高昂:
  "所以,只有最好的狙击手--才能称之为'刺客'!"
  韩光的目光炯炯。
  大家的目光都闪耀着光芒。
  "刺客--这就是这次狙击手集训队的代号,也会是历年狙击手集训队的代号。"严林说,"我们已经报请上级批准,从这次集训开始,我军特种部队的狙击手分为三个等级--'刺客'、'响箭'和'鸣镝'。至于评选的标准,你们以后会逐渐接触到。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比例非常小--在你们32个人当中,能够赢得'刺客'资格的,只会有一个人!"
  蔡晓春跃跃欲试。
  严林把枪丢给田小牛,"今天上午--进行狙击战术小组基础训练,先给他们普及一下。你来组织。"
  "是!"田小牛跑步到集训队员跟前,"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所谓的狙击手小组,一般由2到3人组成,分为第一狙击手、观察手也就是第二狙击手,特别情况下还会有火力支援手也就是第三狙击手。狙击手的任务,可以简单概括为--指定猎杀,随队侦察,火力支援,巡航游猎,定点清除,非硬性目标控制和破坏……"
  严林在一边坐在伞兵突击车上,看着这些年轻的集训队员们开始编组。
  未来的狙击手们开始进行专业基础训练,等待他们的会是严峻的考验,但是他们已经不在乎,因为本来就是硬汉。更何况还有一个梦想,在召唤他们。
  那就是--"刺客"。
  4
  凌晨两点,穿着吉利服戴着单兵夜视仪的孙守江如同一个绿色的毛毛熊一样从树林里面钻出来,在齐腰深的草丛当中小心前行。他的手里不是狙击步枪,是伪装过的81-1自动步枪,这次他的职责是观察手。当他感觉周围安全的时候,半蹲挥挥手,于是后面又钻出来一只绿色毛毛熊。
  这是手持85狙击步枪的韩光,他的枪身上裹着专用狙击手伪装枪衣。
  他们两人采取的是一种在常规部队从未见过的低姿前进方式,在狙击手训练当中,这叫做"猴子跃进"前行法。
  狙击手的术语当中,将双手分为"强手"和"弱手"。所谓"强手",就是用来扣扳机的手,一般情况下是右手;另外一只手自然就是弱手了。中国武器设计思路跟西方国家相比欠缺人性化思维,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现代轻武器都可以左右开弓,只需要转换抛壳导向板就可以满足右手和左手的射击需要;但是中国武器不行,抛壳窗是固定的,无法进行方向转换,所以无法满足左撇子的需要。(笔者注:其实至今中国国产轻武器都没解决这个问题,95步枪和88狙击步枪也不能提供左撇子使用,可见在武器设计思路上落后了不是一年两年的。)
  "猴子跃进"前行法,是狙击手隐蔽移动的方法之一,也是严林教授给他们的,主要是用来通过这种齐腰深的灌木丛。用"强手"握持步枪,以比较低的高度平行于地面,另一只手触碰地面配合两脚移动。完成动作特点是:配合移动的手不能离开地面--这关键是为了限制狙击手运动姿态的高度,只要手不离开地面,那就能保证狙击兵不会在不经意间抬起上半身来。这个姿态是用在植被比较高的地方,如灌木丛和长草地等地形上。移动速度比较快,视野全面,灵活。用"强手"持枪,一方面避免手受伤,另一方面发现情况出枪也快,便于快速反应。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大众文艺出版社
第1节:第一章(1)第2节:第一章(2)第3节:第一章(3)第4节:第一章(4)
第5节:第一章(5)第6节:第一章(6)第7节:第一章(7)第8节:第一章(8)
第9节:第一章(9)第10节:第一章(10)第11节:第一章(11)第12节:第一章(12)
第13节:第一章(13)第14节:第二章(1)第15节:第二章(2)第16节:第二章(3)
第17节:第二章(4)第18节:第二章(5)第19节:第二章(6)第20节:第二章(7)
第21节:第二章(8)第22节:第二章(9)第23节:第二章(10)第24节:第二章(11)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