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成都方式   》 第19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7)      易中天 Yi Zhongtian

  我說,豈止是四份收入,還有四種身份:地主、工人、房東、股東,真是立地成佛。衹不過我總覺得你們的情況太特殊,未必是人人都學得來的。
  白剛說,怎麽學不來?有人說,紅砂村你搞小盆花種植我們學不懂,幸福梅林有梅花我們又沒有算你運氣。我們承認這兩個地方有一定的特殊性,但盆花、梅花你沒有,菜地你也沒有?種菜你總會吧?大傢都說,推進城鄉一體化,一定要找到産業,一定要找到載體,可惜自己沒有。如果你要這樣想就錯了。每個人,每個地方,其實都是有優勢的。你自己不會發揮,不去找,你就會覺得別人可以你不可以。實際上到處都是産業,到處都是載體,甚至到處都是機會,關鍵是你去不去發現,怎麽去發現。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難題也能變成機會。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去想問題。
  這話在理。必須承認,錦江確有一定的特殊性。他那"五朵金花",不要說別的地方沒有,便是在成都,也獨此一傢。但,事不同而理同。這個"理",就是科學發展觀。衹要總體思路是對的,所有的地方便都可以那樣做,衹不過要因地製宜而已。至於具體如何做,那就要靠智慧了。就說三聖鄉,原來不也"下雨一包糟,天晴一把刀",差一點落得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嗎?誰想到他們就能變劣勢為優勢,反敗為勝,突出重圍呢?
  窮則思變,急中生智,智者勝出。所謂"錦江經驗",或可作如是解。
  七 潤物細無聲
  陳代康體會深刻:最大的效益是群衆信任政府了
  2005年8月3日,蒲江縣復興鄉農民李啓鬆傢。
  蒲江縣復興鄉其實是我實地考察的第一個點。但當時初來乍到,感受並不很深。毛主席有一句名言,感覺的東西並不一定能夠理解,衹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真正感覺。當我開始理解成都市的城鄉一體化以後,對復興鄉黨委書記陳代康的話就有了新的感受。
  陳代康是一個很樸實的人。他皮膚微黑,身體健壯,風塵僕僕,看起來不像黨委書記,倒像一個農民工,當然是農民工當中比較有文化的那種。這就讓人放心。我有一個偏見,認為鄉鎮一級的基層幹部,整天東奔西走,上山下鄉,和農民打交道,如果白白淨淨,大腹便便,就讓人生疑。陳代康既然把自己整得像個農民工,就說明他的工作是真抓實幹,不是光耍嘴皮子。
  復興鄉的農民集中居住區搞得不錯。有樓房,有平房,有一樓一底,有兩樓一底,連成一片,看上去像是聯排別墅。"別墅"對面,是統一建設的豬圈,也連成一片,是豬兒的"聯排別墅"。陳代康告訴我,蓋這樣的房子,農民基本上不用掏錢,鄉裏按戶頭算每個人補助2 500元到3 000元,從項目資金裏來解决。像修這個平房,大概也就是二、三萬,我們給他補助的就是一萬多,剩下的他拆了舊房也就夠了。水、電、路都給他修好,公用配套也全部給他。戶型自由選擇,經濟條件稍差的修平房,經濟條件稍好的修樓房。樓房的標準每平方米大概就是1 000多元,也不高,一傢一戶住起安逸。
  我想,你說得倒是好聽,這房子看起也不錯,不過農民的事情我也是曉得一點的。他們戀土重遷,不喜歡搬來搬去。老房子雖然爛一點,但是住慣了,也未必肯走。
  陳代康說,剛開始我們動員的時候,老百姓一是不相信,二是不願意。群衆說,啥子喲,農民還有空調,哪裏有這樣的好事?天上掉餡餅了?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們開了10多次會,進行協調,進行訪問,進行宣傳。我們宣傳小區建設的好處。好處體現在哪裏呢?第一個好處是人畜分開,專門為他們在房子對面另修了養豬場,豬兒問題解决了。豬兒集中飼養,再修個沼氣池,燃料的問題解决了,污染的問題、環境的問題,也解决了。第二個好處是治安,我們治安都是聯防,小偷小摸進不來。第三個好處,就是小區離他們種的田並不遠,最遠的也就是1公裏,所以老百姓還是很容易接受。以前,他們想住好房子又沒條件住,他們要自己修房子又不符合規劃的要求,現在他們的夢想一夜之間變成了現實,他們說"真是死了我都幹"。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引言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1)第2節:引言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2)第3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
第4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2)第5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3)第6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4)
第7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5)第8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6)第9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7)
第10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8)第11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9)第12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0)
第13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1)第14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2)第15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3)
第16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4)第17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5)第18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6)
第19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7)第20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8)第21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9)
第22節:第二章 夯實基礎(1)第23節:第二章 夯實基礎(2)第24節:第二章 夯實基礎(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