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类 世界王牌特種部隊實錄   》 第19節:英國特種部隊(19)      王軍校 Wang Junjiao

  英國警方馬上派談判專傢與恐怖分子進行對話,政府中的反恐怖官員、特警很快趕到現場,而特別空勤團也接到通知,要求他們處於待命狀態。
  當時,在特空團營地的大多數成員還在進行訓練。11時48分時,他們接到命令,要他們前往伊朗使館附近的陸軍教育隊駐地等待下一步指示。隊員們領取了早就放在軍械室裏、放有所需裝備的背包,在最短時間內就上了路。為了避開敏感的記者,他們一隊人馬是三三兩兩分批走的。50名特別空勤團成員全部到達指定集合地點時約晚9時半。這會兒他們纔被告知事件的詳細情況。
  恐怖分子發佈了新的聲明:如在第二天中午前不能滿足他們的條件,他們就炸毀使館,與人質同歸於盡。聽到這個消息,特別空勤團的隊員們暗暗思索,或許他們將會有出戰的機會了。
  下午3點,在英國內政部長懷特勞主持下,來自國防部、國傢安全和秘密部門的頭頭們正在召開一次緊急會議。撒切爾夫人沒有到會,但她的指示十分明確:對恐怖分子最終一定要繩之以法,但要盡可能與他們進行談判,哪怕談上數月都行,力爭和平解决危機。然而與會的特別空勤團的指揮官德拉彼埃爾准將卻有一種強烈的預感,覺得這次事件最終必定在血腥中結束。在會上,沒有人提出特別空勤團將主動出擊,按照懷特勞的意見,衹有在劫持者殺死兩名以上人質的情況下,纔會考慮攻擊使館的行動。
  儘管如此,在陸軍教育隊軍營裏的特空團成員卻一刻也沒有閑下來。他們研究了兩套方案。一個是即行方案,簡稱IA方案,另一個是延時方案,簡稱DAP案。在最初階段,前者設想部隊在尚無充分情報保障的情況被迫立即行動,除了采取強攻外別無選擇。按這套方案,行動隊員將用大錘子硬砸開使館的門窗,投入催淚彈,然後一間一間地掃蕩房間裏的恐怖分子。後者則是選擇有利時機出擊,最好是在恐怖者疲憊不堪,而人質具體位置已被偵知後行動。特別空勤團隊員被分為紅藍兩隊,各按一套方案準備,每12小時輪換一次。準備第一方案的隊員蹲在一輛運傢具的車裏,車就停在使館不遠處的地方。在隨後的幾天裏,特別空勤團反復修改着進攻方案,研究每一個細小的環節,並一遍遍地進行演練。
  事實上,特別空勤團平日裏對各式各樣營救人質的套路已練了上百次,每個隊員都能熟練掌握近戰、射擊、攀援、房屋侵入、爆破及攜帶夜視儀和防毒面具作戰的技巧。特別空勤團最常見的訓練就是“死亡屋”訓練。在“死亡屋”裏放置有許多紙製的假人,進攻隊員進入屋內後,要迅速區分出誰是恐怖分子,在4秒內射殺敵人並保證不傷到自己人。之所以叫“死亡屋”,是因為要求一槍斃命,把敵人擊傷也算失敗。這樣的“死亡屋”到20世紀80年代時已建成五六種,內部除有裝修成普通房屋的,也有修成飛機座艙、船艙或核電站的。
  在教育隊營房裏的隊員頭天晚上都沒睡好。那是一個年久失修的宿舍,到處是蛛網積塵,沒有熱水,也沒有床上用具。但隊員們更多是因為想到可能來臨的戰鬥而失眠。
  第二天一早,行動隊伍接到消息說恐怖分子釋放了一名婦女,但那位被稱作“通知”的頭頭對自己提出的要求未得到很好的滿足表示了不滿,再次威脅說,如果不能說服伊朗政府放人,他們將拿剩下的人質開刀。然而,從外交途徑傳來的信息是,伊朗政府已表明態度,稱這6名恐怖分子是為美國中央情報局服務的特工,被抓人質若能為伊斯蘭革命獻身,那將是他們莫大的榮耀。
  各種形式的偵察活動在緊張地進行。在16號樓旁邊的建築裏,專傢們正在鑿墻打洞,往裏面塞竊聽器和攝像頭。為了掩蓋這麽大的動靜,警方調來燃氣公司的管道工,有意在使館附近街面上打鑽,並安排進出希思羅機場的飛機都從使館上空繞一下,這些巨大的噪音把恐怖分子攪得心煩意亂。後來的竊聽記錄表明,其中一個恐怖分子甚至說,他發誓這輩子再也不回倫敦了。實際上,用不了幾天,他就會發現自己的誓言被完全兌現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央編譯出版社
第1節:英國特種部隊(1)第2節:英國特種部隊(2)第3節:英國特種部隊(3)
第4節:英國特種部隊(4)第5節:英國特種部隊(5)第6節:英國特種部隊(6)
第7節:英國特種部隊(7)第8節:英國特種部隊(8)第9節:英國特種部隊(9)
第10節:英國特種部隊(10)第11節:英國特種部隊(11)第12節:英國特種部隊(12)
第13節:英國特種部隊(13)第14節:英國特種部隊(14)第15節:英國特種部隊(15)
第16節:英國特種部隊(16)第17節:英國特種部隊(17)第18節:英國特種部隊(18)
第19節:英國特種部隊(19)第20節:英國特種部隊(20)第21節:英國特種部隊(21)
第22節:英國特種部隊(22)第23節:英國特種部隊(23)第24節:英國特種部隊(24)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