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宇宙、地球和生命的进化:时间的1000个瞬间   》 第19节:一、恒星(2)      林为民 Lin Weimin

  2.第一阶段-星云凝聚
  最早的宇宙充满了宇宙尘埃,这些尘埃互相吸引、碰撞、远离,渐渐形成了一团一团的云雾一样的形状。我们知道,在天空中看到的云,实际上是无数细小的水颗粒或者叫水珠构成的。这些宇宙尘埃也同样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恒星和星系的原始状态,这就是星云
  就是在现今的宇宙中,也依然存在着古老的星云组织。这些星云组织呈一团团不规则云雾状,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气体和尘埃。这些古老的星云,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形成星系,而是按原来的形态保存了下来,它们给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恒星形成原因的最宝贵的资料。有很多这样的星云我们至今还能看到,如著名的马头星云。因为星云是离散的,所以它们都不发光,而且它们十分稀疏,有些甚至稀疏到我们的目光可以穿越它们。也许,当我们注视一颗遥远的恒星时,那颗恒星的星光已经穿过了无数古老原始的星云才到达我们这里。
  星云由于分布不均匀而往往分裂成团块,并向中心凝聚,成为弥漫星云
  弥漫星云在逐步凝聚收缩过程中进一步分裂,变成体积和质量更小而密度却更高的小球状星云
  星云很庞大,半径起码有好几光年。它的外原物质自由地向中心坠落,坠落速度相当快,但也需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落到中心区。
  星云的质量通常和恒星差不多,但是体积却比恒星大成千上万倍。在宇宙形成早期,由于星云团中颗粒间的万有引力作用、热运动造成的碰撞作用和分子结合力,这些星云物质开始凝聚,在这个凝聚过程中,星云体积收缩,并且逐渐变热。变热的原因来自热力学定律,气体收缩导致分子间距变小,分子势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由于收缩是由引力造成的,所以这个收缩阶段很快,大概只需要几百万年。随着快收缩过程的进行,星云内部的密度迅速增大,温度快速升高,气压也相应增强,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使外原物质下落的速度和星云的收缩速度减缓,即进入慢收缩阶段。
  一般把处于慢收缩阶段的天体称为原恒星。慢收缩开始后,中心区受强烈压缩而升温并发出热辐射,直到最后中心温度升到约800万摄氏度到1000万摄氏度以上,由氢原子核聚变为氦原子核的热核反应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内部压力与引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一颗恒星就正式诞生了。
  原恒星进一步形成恒星的收缩过程要持续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
  经过凝聚的星云就开始向恒星演化,当体积逐渐缩小时,亮度就开始增加。当能在赫罗图上看到这团星云物质时,我们就可以称它为恒星了。这时候它一般位于赫罗图的右下角,成为一颗主星序恒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1节:一、时间荒漠第2节:二、时间零点(1)第3节:二、时间零点(2)第4节:二、时间零点(3)
第5节:二、时间零点(4)第6节:二、时间零点(5)第7节:三、物质形成(1)第8节:三、物质形成(2)
第9节:三、物质形成(3)第10节:三、物质形成(4)第11节:三、物质形成(5)第12节:三、物质形成(6)
第13节:三、物质形成(7)第14节:三、物质形成(8)第15节:三、物质形成(9)第16节:三、物质形成(10)
第17节:三、物质形成(11)第18节:一、恒星(1)第19节:一、恒星(2)第20节:一、恒星(3)
第21节:一、恒星(4)第22节:一、恒星(5)第23节:二、太阳系形成(1)第24节:二、太阳系形成(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