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Text is not something   》 第19节:无罪以当富贵      Liu Shaoming

  无罪以当富贵
  廉政公署来函,谓将举办“倡廉洁、觅理想”的青年活动,鼓励青年人培养正面的价值观,希望借此“认识金钱以外的生活姿彩,建立积极进取、平衡健康的人生态度”。我小学在天主教学校念书。因是寄宿生,过的是若无神父或家长带领,则小子不能越校园雷池半步的“集训”生话。在念经、上课、吃饭、到操场做运动之余,就是听训。管理寄宿生的师长,几乎是清一色的外籍神职界人士,不是神父就是修士。他们训话用的是广东话。也许因为语言隔膜,教训我们怎样做好孩子时,说来说去,还是善人上天堂、罪人下地狱这些老话。要做善人,就做乖孩子,信奉上帝、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坏人呢?我们的神父语焉不详,把“坏”的品种一一收在违反天主十诫之内。而今想来,天堂地狱的观念毕竟是赏罚分明的“警世通言”。信者得救。人生的各种选择均从信仰开始。有了信仰支持,才会发奋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即使后来发觉自己志大才疏,治国平天下的志愿全落了空,能够独善其身,安分守己,已是法制社会的一个好公民。无罪以当富贵第一辑写作这回事 但滔滔俗世,我们不能期望每一个人都去教堂,听神父、牧师的指示去“培养正面的价值观”,做好公民。无神论者要找安身立命之所,得靠自己去摸索。安身立命的另一说法,是找寻一种可以令自己如醉如痴的寄托。“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种境界,庶几近矣。 问题是不是人人可为尧舜。凡夫俗子能否安贫乐道,得先看看自己有没有这种胸襟怀抱,“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见《战国策·齐策四》。。果能把繁华世界看得通透,不必遁入空门,人生已得解脱。可令自己“发烧”的玩意儿多的是。寄情山水或浸淫于琴棋书画的天地中,自我感受一定良好。既然认识到无罪等于富贵,这类“发烧友”绝不会偷鸡摸狗,作奸犯科。 可是,香港是个商业社会。安定繁荣的基础利于建立各人“有利可图”的机会。教青年人“认识金钱以外的生活姿彩”,用意很好,但应有补充。在某种层面上说,拜金主义本身,不但不是坏事,而且还是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原动力。 科技的突破和商业产品的日新月异,无不与“利益诱导”有关。这已是老生常谈,不必再做文章。要紧的是,我们应该让青年人了解到,努力赚钱也是人生的“正面的价值观”。要赚钱当然要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特殊技能,如此施受之间,社会得益,自己受惠。 据香港《明报》所载,李嘉诚在香港电台电视制作的“杰出华人系列”节目中,即席挥毫,书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自述经商宗旨。富而知书,真是难得。他引的古训,极切时需。没有说出来的话是:“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我个人觉得,我们要“倡廉洁,觅理想”,向青年人灌输sentimental(情感的)的“心灵鸡汤”,效果如何,无法预料。营求是人权,只有义与不义之别。正因李嘉诚的风范不是人人可师法,而营求易使人利令智昏,我们才需要法治,才需要像廉政公署这种不sentimental的机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1节:新版自序第2节:目录第3节:且说床边故事第4节:另类专家
第5节:赵元任与爱丽丝第6节:校园风景第7节:编辑的眼睛第8节:将相本无种
第9节:遗老独白第10节:写作这回事第11节:memo狂想曲第12节:猎头校长
第13节:浪得虚名第14节:眉批第15节:自我陶醉第16节:马丁尼之恋
第17节:热辣辣的隐私第18节:寿则多辱第19节:无罪以当富贵第20节:作家的心理阻滞
第21节:书看不完,怎么办?第22节:新狂人日记第23节:虚拟文本第24节:林行止的两个世界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