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品三国下   》 无力回天(5)      易中天 Yi Zhongtian

  那么,蜀汉又是怎么得罪了他们呢?
  也有四点。
  第一是“分利不均”。实际上,只要看看反对蜀汉的都是些什么人,就不难明白这一点。周舒,巴西阆中人;杜琼,蜀郡成都人;谯周,巴西西充人。这是散布“反动言论”的。此外,还有图谋不轨被诸葛亮所杀的彭羕,广汉人;断言东汉将亡、刘备将失荆州,后来被刘备所杀的张裕,蜀郡人;刘备时期装聋作哑“闭门不出”,好不容易被诸葛亮请出山来又“乞老病求归”的杜微,梓潼涪县人。很清楚,清一色都是益州人。
  再看刘备、诸葛亮信任重用的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不算,其他的如庞统,荆州襄阳人;法正,扶风郿县人;许靖,汝南平舆人;糜竺,东海朐(音渠)县人;董和,南郡枝江人;魏延,荆州义阳人;杨仪,荆州襄阳人;马谡,襄阳宜城人;蒋琬,零陵湘乡人;费祎,江夏鄳(音盟)县人;姜维,天水冀县人。这些人有的属于荆州集团,有的属于东州集团,但都不是益州人。当然,益州土著也有受信任的,比如费诗,犍为南安人;黄权,巴西阆中人;王平,巴西宕渠人。不过他们的受信任都要打折扣,或者先不受信任(如王平),或者后不受信任(如黄权),或者中间出问题(如费诗)。
  平心而论,这个问题,诸葛亮不是没有意识到,也不是没有做工作。比如杨洪,犍为武阳人,就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据《三国志·杨洪传》,当时,李严在犍为当太守,杨洪在他手下做功曹(办事员)。因为反对郡政府搬家,杨洪与李严分手,到了成都,被诸葛亮发现是人才。结果,李严还在犍为,杨洪就当了蜀郡太守(严未去犍为而洪已为蜀郡)。杨洪提拔的门下书佐(抄写文书的办事员)何祗,几年后也当了广汉太守,而这时杨洪也还仍然是蜀郡太守(时洪亦在蜀郡)。所以,当时益州人士都佩服诸葛亮能人尽其才(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人之器用也)。此外,被诸葛亮信任重用,同时也敬重佩服诸葛亮的益州人士,也还有一些,比如蜀郡成都人张裔等等。
  不过,这些努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既不能改变刘备既定的组织路线(荆州第一,东州第二,益州第三),又无法消除益州集团的顾虑。他们的账算得很清楚:蛋糕就这么大,吃的人多了,到嘴的就少了,何况“分利不均”?刘璋的时代,他们是“二等臣民”。刘备一来,他们变成“三等”了,怎么会愿意?还不如让曹魏来统治。
  那么,曹魏来了,益州集团就不会变成“四等臣民”吗?不会。因为曹魏要夺取的是天下,不是在益州占山为王。何况曹丕接班以后,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也就是由各地名流担任本郡“中正官”,负责推荐本籍士人。这对益州士族是有利的。果然,司马昭灭蜀后,就将原属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官员都调回中原,实施“蜀人治蜀”。这就更让益州集团觉得,他们反蜀汉是反对了。
  第二是“治蜀过严”。众所周知,诸葛亮执政,实行的是依法治国,而且令行禁止执法如山。这原本是对的,但也难免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蜀记》中甚至有这样的话:“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这个说法很多人不赞成,因为第一,这条史料被裴松之认为不实,裴松之的说法是“未闻善政以刻剥为称”。第二,陈寿对此另有说法,他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评语中说的是“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一个是“咸怀怨叹”,一个是“而无怨者”,这就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当然宁信正史,不信野史,即“蜀人无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话说三国
内容简介非常君臣(1)非常君臣(2)非常君臣(3)非常君臣(4)非常君臣(5)
非常君臣(6)难容水火(1)难容水火(2)难容水火(3)难容水火(4)难容水火(5)
难容水火(6)难容水火(7)无力回天(1)无力回天(2)无力回天(3)无力回天(4)
无力回天(5)无力回天(6)无力回天(7)殊途同归(1)殊途同归(2)殊途同归(3)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