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季羨林談人生   》 第19節:論朋友      季羨林 Ji Xianlin

  論朋友
  人類是社會動物。一個人在社會中不可能沒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搏鬥。在這一場搏鬥中,如果沒有朋友,則形單影衹,鮮有不失敗者。如果有了朋友,則衆志成城,鮮有不勝利者。
  因此,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上,任何國傢,任何社會,沒有不重視交友之道的,而中國尤甚。在宗法倫理色彩極強的中國社會中,朋友被尊為五倫之一,曰"朋友有信"。我又記得什麽書中說:"朋友,以義合者也。""信"、"義"涵義大概有相通之處。後世多以"義"字來要求朋友關係,比如《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之類就是。
  《說文》對"朋"字的解釋是"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鳳"和"朋"大概衹有輕唇音重唇音之別。對"友"的解釋是"同志為友"。意思非常清楚。中國古代,肯定也有"朋友"二字連用的,比如《孟子》。《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卻衹用一個"朋"字。不知從什麽時候起,"朋友"纔經常連用起來。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重視友誼的故事不可勝數。最著名的是管鮑之交,鐘子期和伯牙的故事等等。劉、關、張三結義更是有口皆碑。一直到今天,我們還講究"哥兒們義氣",發展到最高程度,就是"為朋友兩肋插刀"。衹要不是結黨營私,我們是非常重視交朋友的。我們認為,中國古代把朋友歸入五倫是有道理的。
  我們現在看一看歐洲人對友誼的看法。歐洲典籍數量雖然遠遠比不上中國,但是,稱之為汗牛充棟也是當之無愧的。我沒有能力來旁徵博引,衹能根據我比較熟悉的一部書來引證一些材料,這就是法國著名的《蒙田隨筆》。
  《蒙田隨筆》上捲,第28章,是一篇叫做《論友誼》的隨筆。其中有幾句話:
  我們喜歡交友勝過其他一切,這可能是我們本性所使然。亞裏士多德說,好的立法者對友誼比對公正更關心。
  寥寥幾句,充分說明西方對友誼之重視。蒙田接着說:
  自古就有四種友誼:血緣的、社交的、待客的和男女情愛的。
  這使我立即想到,中西對友誼涵義的理解是不相同的。根據中國的標準,"血緣的"不屬於友誼,而屬於親情。"男女情愛的"也不屬於友誼,而屬於愛情。對此,蒙田有長篇纍牘的解釋,我無法一一徵引。我衹舉他對愛情的幾句話:
  愛情一旦進入友誼階段,也就是說,進入意願相投的階段,它就會衰落和消逝。愛情是以身體的快感為目的,一旦享有了,就不復存在。相反,友誼越被人嚮往,就越被人享有,友誼衹是在獲得以後纔會升華、增長和發展,因為它是精神上的,心靈會隨之淨化。
  這一段話,很值得我們仔細推敲、品味。
  1999年10月26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做真實的自己(代序)第2節:人生第3節:再談人生
第4節:三論人生第5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1)第6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2)
第7節:不完滿纔是人生(1)第8節:不完滿纔是人生(2)第9節:緣分與命運
第10節:謙虛與虛偽第11節:做人與處世第12節:走運與倒黴
第13節:牽就與適應第14節:知足知不足第15節:有為有不為(1)
第16節:有為有不為(2)第17節:三思而行第18節:論壓力
第19節:論朋友第20節:論恐懼(1)第21節:論恐懼(2)
第22節:愛情(1)第23節:愛情(2)第24節:愛情(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