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考古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解密記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1)      嶽南 Yue Na

  曙光初露
  當1928年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開始之後,根據考古學的地層學原理和同層出土的甲骨文及其他商代器物,連同後來發現的商代宮殿基址和陵墓等各種文化遺跡推斷,殷墟在考古學上作為商文化已成定論。既然商文化如此豐富厚重,那麽文獻記載中的夏文化是否也可以通過考古學找到呢?隨着學者們對古史信心的不斷增強,對於夏文化的探索也在學術界從幾個方面開始興起。就在這個歷史轉折點了,一個在中國考古史上無法回避的人物,為夏文化的實質性探索揭開了輝煌的一頁,這個人就是傑出的古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徐旭生。
  徐旭生在仔細研究有關夏代先秦文獻的基礎上,認為尋找夏文化的重點應放在豫西和晉西南兩個地區。為了讓這個理論得到事實的驗證,1959年春夏之交,已是72歲高齡的他不顧年老體衰,帶着助手親赴豫西對文獻記載中的“夏墟”展開調查。就在這次行動中,徐旭生分別對河南省登封縣的八方、石羊關,禹縣的閻砦、𠔌水河等古文化遺跡作了田野調查。有一日,當他途經偃師縣境內,準備到中科院考古所洛陽考古工作站落腳時,來到了洛河邊一個叫二裏頭的村外。徐旭生發現此處有些異常,便停下來四處轉悠,以尋找心目中的東西。當他在村外轉了半圈後,有一個正在田地裏勞動的農民感到很奇怪,心想這個外地老頭一定是丟失了什麽,便主動嚮前詢問。這一問,徐旭生樂了,他幽默地說:“丟了一件大東西,是一座城,幾千年的一座城。”這位農民不解,徐旭生解釋說:“我是搞考古調查的,想在這一帶看看有沒有古代留下的陶片什麽的。”這位農民聽罷,不以為然地說:“陶片,我們這裏多的是呢,還有完整的陶罐、陶盆,都是搞水利建設挖出來的。”徐旭生一聽大為驚喜,急忙對眼前的農民說:“好兄弟,你說的地方在哪裏,能帶我去看看嗎?”
  “中”,農民爽快地答應着,領徐旭生到了村東的一片田野。果然,徐旭生在這裏發現了許多陶片,並且還撿到了一件完整的陶器。從遺留的陶片以及陶器的花紋、質地等特點判斷,這是一處規模甚大的古文化遺址。
  徐旭生在對二裏頭遺址作了初步判斷後,立即回到中科院考古所洛陽工作站,將調查的情況告知了工作站的趙芝荃等人。衆人一聽很是振奮,决定第二天由工作站站長趙芝荃帶領幾名考古人員,一道赴二裏頭做進一步調查。
  二裏頭遺址位於河南省偃師縣城西南約9公裏處,西近洛陽城。就其位置而言,它南臨古洛河及伊河而望嵩嶽、太室、少室山,北依邙山而背黃河,東有成臯之險,西有降𠔌崤函之固。其所處的河洛地帶自古被稱為中土、土中、地中。並有“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和“萬方輻輳”之譽。傳說自伏羲至周成王各代聖王皆在河洛地帶膺圖受瑞,並有“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的記載。由於武王曾在此處廷告於天:“餘其宅茲中國,自之義民。”因而這裏也是本來意義的中國。後來周公遵武王旨意在此營建洛邑作成王之都。此外,周公還在嵩山附近興建測景(影)臺,從禮製上確定此地為天下“地中”,並賦予“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合也”等等神秘意義。漢魏以後亦有不少王朝留意於此,在此建都,這裏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和古代文明的核心地區。
  當趙芝荃等人隨徐旭生來到二裏頭村外時,當地農民仍在田野裏大搞農田水利建設。他們一行人來到農民們正在挖掘的一個水塘邊,發現遍地都是挖出的陶片,待進入水塘的臺階,又看到塘壁上布滿了陶器的碎片,用手輕輕一摸,這些碎陶片便嘩啦嘩啦地四散跌落下來。這個情景讓趙芝荃等人興奮異常,在以往的考古調查中,都沒遇到過這般激動人心的場面。如此豐富的文化堆積,如果不是古代的都城遺址,那又是什麽?
  離開水塘之後,徐旭生等人又在二裏頭村的四周作了詳細調查,估計此遺址範圍東西約長3—3.5公裏,南北寬約1.5公裏。從地理環境和歷史淵源以及發現的遺跡、遺物看,這裏有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帝都。按照徐旭生在後來發表的調查報告,他認為這裏應是商湯時代的都城“西亳”。從文獻方面作了論證後,徐旭生又補充道:“此次我們看見此遺址頗廣大,但未追求四至,如果鄉人所說不虛,那在當時實為一大都會,為商湯都城的可能性很不校”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章 千年夢尋(1)序章 千年夢尋(2)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1)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2)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3)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4)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5)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6)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7)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8)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9)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1)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2)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3)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4)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5)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6)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7)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1)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2)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3)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4)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5)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6)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