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      吳建雄 Wu Jianxiong

  無名人的這種想法是君主們應該學習的,但君主的悟性往往要比他低得多,莊子在接下的文字裏也列舉了幾個優秀的君主事例。
  陽子居去拜見老子,對他說:"我認識一個人,他精明強幹,通達聰慧,學道不倦。這樣的人應該可以跟明王相提並論了吧?"老子說:"這樣的人怎能跟聖人相提並論呢?他衹不過是一個俗吏而已,這樣的人有才智,有技能,但勞心苦志,擔驚受怕,就好像老虎豹子因為身上有漂亮的花紋而被獵人捕捉,又好比獼猴身體敏捷所以被人捉來使用,像他這種為才智所纍的人怎麽能和英明的明王相比呢?" 陽子居聽了這番話臉色頓改,不安地說:"冒昧請教明王怎麽治理天下的?"老子說:"我所知道的英明君主治理天下,雖然功績普照天下,卻又像與他沒有一點關係似的;他用自己的智慧影響着天下,安排大傢勞作,恩惠施及百姓,但百姓都不會覺得自己是依靠了他;他有無法稱述的大德大恩,他能讓天下萬物各自處於應該處於的位置;他是個幕後英雄,總站在高深莫測的地方。這纔是大道合一。"
  從這番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明王是莊子眼中的楷模,他有霸氣,但不顯露。這樣的君主看起來什麽也沒做,其實他什麽都做了,是萬物幫他做的,萬物各司其職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也幫助明王完成了任務。這就是莊子心中的和諧,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和諧。當然,這樣的和諧是需要條件的:一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身份的平等,二是他們間的相互尊重。當每個人都能成為生命和世界的主宰者,那麽大傢就都是王了,平等與尊重也就都符合了。
  莊子的推論並非止於明王,畢竟明王與聖人還有很大距離。明王的明是世俗的明,他能做到的平等與尊重也衹是理解好事物的關係而已,或者說他衹不過是有眼光。但這樣的明還不夠,衹有和萬物合為一體纔是真的明。有眼光與合為一體有什麽區別呢?於是莊子又講了個算命的故事。
  鄭國有個占卜識相十分靈驗的巫師名叫季鹹,他對人的生死存亡和禍福壽夭了如指掌,他所預卜的年、月、旬、日都準確應驗。鄭國的百姓都擔心他能看到自己的死亡日期和兇禍,所以一見到他就急忙跑開。列子見此情景,如醉如癡,打心底裏佩服他。回到學堂後,列子便把剛纔見到的情況告訴了老師壺子:"以前我總以為先生您的道行是世間最為高深的了,如今我纔知道,世上還有更為高深的巫術。"
  壺子說:"此言差矣,我教給你的還全是道以外的東西,我還沒教給你道的實質,難道你就已經得道了嗎?不知道道的實質,就等於一個沒有雄性的世界,就算有再多的雌性,又怎麽能生出受精的卵呢!現在你衹學到皮毛就跟世人相比,還想得到別人的肯定,也難怪你會讓人替你看相。這樣吧,明天你帶着你所說的那個神人來見我,讓他也幫我看看相。"
  第二天,列子果真拉着季鹹來見壺子。季鹹看了看壺子,衝出門口對列子說:"不好啦,你的先生快要死了,活不了十來天了!我剛纔看到他臨死前的怪異形色,就像遇水的灰燼一樣奄奄一息了。"
  列子一聽潸然淚下,淚水打濕了衣襟。他進到屋裏,傷心地把季鹹的話告訴老師。壺子不緊不慢地說:"剛纔我衹是把如同地表那樣寂然不動的心境顯露給他看而已,既沒有震動也沒有止息;用他看相的方法去看我,恐怕衹能看到我閉塞的生機了。你可以讓他再來給我看看相。"
  第三天,列子又拉着季鹹去看壺子。季鹹看完相後,走出門來欣喜地對列子說:"哈哈!幸運啊,你的先生幸好遇上了我!他的癥兆減輕了,他有救了!我已經可以看到他閉塞生機中的一絲神氣在慢慢飄動。"
  列子又把季鹹的話告訴老師。壺子說:"我剛纔將類似於天與地那樣相對而又相應的心態顯露給他看,把名聲和實利等一切雜念都排除在外,我又運氣讓我的生機從腳跟油然升起,一直擴散到全身。這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麽能看到一綫生機。明天你讓他再來給我看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