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山长水阔知何处   》 第19节:乱红飞过秋千去(5)      宋浩浩 Song Haohao

  四
  滁州位于长江淮河之间,属于淮南东路,是个上州,地理不算偏僻,百姓日子过得也比较安闲。来到这里后,欧阳修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心情,常和姓杜的一名通判一起登临游览。此时的欧阳修才四十出头,自号醉翁,起这个名字的用意就是想借酒麻醉自己,忘却朝堂的烦忧。十多年前欧阳修也自号过"达老",当时心情豁达,言老而未老,经历了许多事之后现在却变得万般惆怅,真正老迈了。他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大夫,不可能彻底地在酒中忘怀政治,放弃自己的追求。以前在朝堂上提出过一些宽简的政治措施,下面实施得怎么样自己没有第一手资料,现在到了滁州任上,正好为他实践宽简政治提供了机会。在滁州为政期间不苛扰百姓,顺乎风俗体察民情,很快就见了实效。欧阳修同时作为地方的军事长官,居安思危,经常召集州兵弓手检阅训练,以饥年多盗来警示这些兵士。随后还在山间通幽处引泉为池,凿石辟地为丰乐亭,与滁州人一起赏游其间。
  山明水秀是滁州的特点,欧阳修在这样的环境里这般闲雅地生活,再郁闷的心情也会得到解脱,那篇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就是写在这个时候。滁州给了欧阳修无数的灵感和触动,在这里他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许多文章诗歌都超过了当年宦游洛阳时的成就,情调和风格也发生了鲜明的落差。在洛阳时他还很年轻,初出茅庐,与诗侣文友畅游酣歌,无忧无虑,朝气勃发,诗风极为飘逸。而此时此刻,欧阳修经历了人世百态,经历了宦海沉浮,阅历以及对整个社会的体认也深刻了,因此他笔下的山川风物多幽静恬远,在诗文中已见不到明快的色调,只有那份宁静、那份澹泊。
  滁州交通并不是太畅达,可是天下文士知道大文豪欧阳修贬谪此处时,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来的目的就是一个,都想得到欧阳修的指点。在来访的后学中有个江西秀才曾巩,此人和欧阳修个性颇为相近,志趣也极其相似,随即很快就成为莫逆之交,曾巩则以师礼事之。随着这两人友谊的加深,曾巩才把好友王安石引荐给了欧阳修。欧阳修起初并不知道王安石此人,看到他的文章后竟然爱不释手,感叹说这样的人才若不让他扬名天下,我们这些做前辈的将来也会感到悔恨。之后,欧阳修就把王安石的文章收入到正在编辑的《文林》中去,可见其对文坛晚辈的奖掖和厚爱,可以这样说,王安石后来的文章成就与欧阳修的鼓励提携是分不开的。
  欧阳修在滁州已经两年了,年末的时候仁宗皇帝好象意识到对他的处理确实不公,借着郊祀的机会,把欧阳修提升为上骑都尉,由开国子进封开国伯。两个月后欧阳修又转起居舍人,知制诰,徙知扬州。仁宗让欧阳修镇守扬州这样一个商业发达、地位重要的地方,也显示着此时对欧阳修的关心,他的仕途要出现转机了。扬州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极其浓郁,无数园林胜迹更是让所有到过扬州的人流连忘返,欧阳修在此修建了无双亭和著名的平山堂,无双亭是为了观赏琼花而建;平山堂则在大明寺内,欧阳修所建的这个厅堂是他邀集宾客、畅饮宴游的场所。比如老友梅尧臣带着新夫人回宣城探亲,就经过扬州来看望欧阳修,欧阳修就在平山堂中设宴,款待他们夫妇二人,对于梅尧臣这个久别重逢的知心老友,欧阳修更是有很多话要说,他们促膝长谈,直至天明。后来,欧阳修在应酬友朋的诗词中有一首这样写道: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种。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朝中措》
  江南诸山层层叠叠,远近不同。平山堂前的垂柳,也已经过了几度春分,作为以文章名世的太守,不单要挥毫千字,对酒也应豪饮千盅。欧阳修的少年意气似乎仍不减当年。
  扬州的事务一切都在顺利之中,可欧阳修发觉自己眼睛不行了,这是他的老毛病,剧痛如割。扬州这样的大郡送往迎来的事极多,而他的体力又吃不消,只能上奏朝廷,自请移知小郡。朝廷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移知颍州,也就是现在的阜阳。就在这个任上,欧阳修的人格魅力再一次让天下皆知,因为当时颍州通判叫吕公著,此人的姓氏是不是很熟悉,对了,他就是弄臣吕夷简的儿子。可这位吕公著并不象他的父亲那么飞扬跋扈,相反为官很本分。欧阳修如今与政敌的儿子公事,要是一般的官员肯定会对他提防三分,欧阳修没有,他与这位后生坦诚相待,彼此不存任何芥蒂,初入仕途不久的吕公著许多公事办得并不顺手,欧阳修往往会助其一臂之力。很快,大家对欧阳修有了更深的了解,那种不计私人恩怨,以国事为重的坦荡胸怀,越发让人钦佩不已。仁宗后来对此事也有所耳闻,对欧阳修的好感也更加深了。在皇祐二年的七月,仁宗让欧阳修改知应天府,到任后不足三月,再次升欧阳修为尚书吏部郎中。两年后的早春,欧阳修得到了两个坏消息,一是他的母亲卒于官所,按照惯例,欧阳修要离职回乡丁忧,正当要踏上归途时欧阳修又得知他的好友,庆历新政的大力推行者范仲淹与世长辞了,这让他伤心不已,形神憔悴。
  直到至和元年欧阳修才丁忧期满,来到京师。仁宗见到这位阔别近十年的旧臣,已经满头白发,欧阳修见仁宗也已苍老不少,两人都不禁黯然伤怀。仁宗关切地问欧阳修在外这么些年,现在爱卿年纪多大了,身体是否还健朗?凭借以往的经验仁宗知道,凡是做了小官的往往敢说敢做,名位一高时各种顾虑就多了。可是眼前白发苍苍的欧阳修还是象十年前一样,敢说敢言,仁宗心里有数朝廷中这样的诤臣并不多了,于是直接任命欧阳修为吏部流内铨之职。这个官职品级不是太高,但权力极大,专管九品以上官吏的选调,事关朝廷用人的大局,可见仁宗对他的信任。
  没过多久,朝廷又让欧阳修知礼部贡举,朝廷选拔人才的重任又交到了他肩上。欧阳修出生寒门,知道穷苦人家孩子读书的不易,为了消弭科场的弊端,为大批寒士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欧阳修亲自撰写了《条约举人怀挟文字札子》,呼吁朝廷要公平对待考生,无论这些考生有无背景是贫是富,经过欧阳修一系列的改革整顿,科场秩序大为改观。在这场考试中,榜上题名的人就有曾巩、苏轼、苏辙等人,可谓盛极一时。嘉祐贡举得人之多,为后世所称。在苏轼、苏辙兄弟进士及第后,欧阳修还不遗余力地推荐他们两人的父亲苏洵,在京师引起了轰动,欧阳修不论出身、慧眼识才之名也传遍士林。三年后,京师忽然发生了不知名的流行病,欧阳修的好友,也是科场参详官的梅尧臣不幸被感染到了,溘然长逝。范仲淹才去世没多久,现在梅尧臣又离自己远去,欧阳修顿感浮生若梦,伤感万分。
  此时的朝廷虽然相对稳定,本来属于一派的韩琦与富弼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争权夺利的矛盾,随着两人裂痕的日深与内廷人际关系的复杂,欧阳修感觉身心疲惫,已不愿意再参合其中,对高官厚禄也不感兴趣,再加上这个时候患上了消渴之症,也就是现在俗称的糖尿病,体力上已不比当年,就上书乞求外补。
  五
  越是有退隐之心,朝廷反到越要让欧阳修做官。英宗朝只有短暂的几年,接下来是神宗掌权,他对欧阳修尤其器重,凭你欧阳修的才干怎么能那么早致仕归田?而且现在正是神宗要励精图治,推广变法的时候,朝廷迫切地需要有经验和谋略的人才。这不,熙宁元年的夏天,神宗一下子就授予欧阳修兵部尚书衔。欧阳修倔强和刚正都是出了名的,可神宗的盛情他无法直接推却,不过还是委婉地乞请了外任,神宗此时还是个少年,见头发花白德高望重的欧阳修去意已决,也就不好强留,让他带兵部尚书衔出知青州,充京东东路安抚使。上任一年后,欧阳修再次向朝廷上了札子,请求卸去所有官职,到地处淮颍之间的寿州以尽余年。一道札子不行,接着再上,欧阳修连写了六封情真意切的信函,才把神宗感动。可是,神宗也有他的难处,刚登基不久,一切都还不稳固,他需要欧阳修这些忠诚的老臣相助,所以欧阳修解官归田之请是不可能完全获准的。神宗皇帝只让他以观文殿学士的身份知蔡州,蔡州所在也就是现在河南汝阳一带。这是神宗精心考虑后给欧阳修的任免,因为蔡州与颍州隔水相望,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你这样一个老臣归田的向往,又能让你发挥余热,继续为短缺良才的朝廷效力。
  欧阳修上任后没多久就再也坐不住了,你看,颍州就在对面,那里的山水风光依稀在目,那里的故交老友也时常写信来问候,询问他何时来颍州隐居,何时一起登高畅游。过了半年,欧阳修还是继续上书神宗皇帝,再次请求致仕,情辞恳切,神宗无奈之下只能恩准,让他退隐颍州。天下的士大夫听说欧阳修无数次激流勇退,丝毫不为厚禄高爵动容,皆惊叹欧公其贤达真乃古今少有。
  这样的人总是会迎来无数晚辈后生的尊敬。这不,南下到杭州赴任的苏轼,就和弟弟苏辙相约来颍州拜谒阔别数年的恩师。年迈的欧阳修见到这两位才华横溢的后生来看望自己,不禁心绪激动,留他们住了半个多月,终日吟诗作词、泛舟饮酒。
  苏轼苏辙走后,还有许多朋友不远千里来拜访欧阳修,他隐居的日子并不寂寞,反而让来访者羡慕不已。闲暇时可以整理旧作诗稿,登山漫游,欧阳修此时的心境已如骤雨后的天空,万里无云,清澈而明静。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引子第2节:水风空落眼前花(1)第3节:水风空落眼前花(2)第4节:水风空落眼前花(3)
第5节:水风空落眼前花(4)第6节:水风空落眼前花(5)第7节:水风空落眼前花(6)第8节:山长水阔知何处(1)
第9节:山长水阔知何处(2)第10节:山长水阔知何处(3)第11节:山长水阔知何处(4)第12节:山长水阔知何处(5)
第13节:山长水阔知何处(6)第14节:山长水阔知何处(7)第15节:乱红飞过秋千去(1)第16节:乱红飞过秋千去(2)
第17节:乱红飞过秋千去(3)第18节:乱红飞过秋千去(4)第19节:乱红飞过秋千去(5)第20节:故 国 晚 秋(1)
第21节:故 国 晚 秋(2)第22节:故 国 晚 秋(3)第23节:故 国 晚 秋(4)第24节:故 国 晚 秋(5)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