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智空和尚講禪 》
第19節:痛苦和安逸的蚌
釋智空 Shi Zhikong
痛苦的蚌和安逸的蚌
一天,生活在海底的兩衹蚌相遇了,一隻蚌對另一隻蚌說:“我真是痛苦不堪,那又重又粗的沙礫在我體內滾來滾去,常常使我痛得不能休息。”
另一隻蚌驕傲自得地回答說:“謝天謝地,我體內沒有被沙礫折磨的痛苦,我裏裏外外都很舒服。”
此時有一隻螃蟹經過,聽到兩衹蚌的對話,便對那衹驕傲的蚌說:“是啊!你是很舒服,但你終其一生也衹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蚌殼而已;而你的朋友忍受痛苦的結果,卻將生出一顆非常美麗的珍珠。”
成就非凡的人都會經歷過如蚌育珍珠般的痛苦過程。逆境與憂苦,能將人們的心靈炸破。在那炸開的裂縫中,會有豐富的經驗、新鮮的歡愉不息地噴射出來。
有許多人不到窮途末路,不會發現自己的力量。災禍的折磨,足以助人們發現“自己”。困苦、逆境,仿佛是將生命煉成“美好”的鐵錘與斧頭。唯有逆境、睏難,才能使一個人變得堅強,變得無敵。逆境能燃起一個人的熱情,喚醒一個人的潛力而使人達到成功。有本領、有骨氣的人,能將“失望”變為“扶助”,像蚌殼能將煩惱它的沙礫化成珍珠一樣。
大無畏的人,愈為環境所迫,愈加奮勇,不戰慄,不逡巡,胸膛直挺,意志堅定,敢於對付任何睏難,輕視任何厄運,傲笑任何逆境。因為憂患、困苦不足以損他毫釐,反而使他的意志和力量更加堅強,品格更加優秀,使他成為了不起的人物。這真是世間最可敬佩、最可豔羨的一種人物了。
貪吃的狐狸
有一隻狐狸,看到圍墻裏有一株葡萄樹,枝上結滿了誘人的葡萄。
狐狸饞涎欲滴,它四處尋找出口,終於發現了一個小洞,可是洞太小了,它的身體無法進入。
於是,它在圍墻外絶食六天,餓瘦了自己,終於穿過了小洞,幸福地吃上了葡萄。可是後來它發現吃得飽飽的身體,讓它無法鑽到墻外,於是,又絶食六天,再次餓瘦了身體。當然,回到圍墻外的狐狸依舊是那衹狐狸。
在生活當中,人們常因得到而失去,因為得與失是辯證的,你得至多少,也會相應地失去多少。
不要太羨慕那些生活過於富足和奢侈的人們。表面上,他們很幸福,實際上他們也很苦。就如同狐狸吃到了葡萄,可它得有一個絶食六天的過程,這六天可不是一般人能耐得住的。說到底,吃到了與沒吃到都發生在那衹狐狸身上。人也是如此,享受到與沒享受到都是你自己。
得失相隨,苦樂相伴,就在於一方之中原本就藴含着另一方的因子,但是人們在追求幸福的同時,往往忽略痛苦因素的存在。當這種因素生長到一定程度,事物就會發生轉化,得就成為失,樂中就會有苦。因此,人生有失也有得,合理地放棄一些東西,才能得到更珍貴的東西。
偷油喝的老鼠
有三衹老鼠結伴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非常深,油在缸底,它們衹能聞到油的香味,根本喝不到油。
喝不到油的痛苦令它們十分焦急,但焦急又解决不了問題,所以它們就靜下心來集思廣益,終於想出了一個很棒的辦法,就是一隻咬着另一隻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它們取得了一致的共識:大傢輪流喝油,有福同享,誰都不可以存有獨享的想法。
第一隻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在缸底想:“油衹有這麽一點點,大傢輪流喝一點多不過癮。今天算我運氣好,不如自己痛快地喝個飽!”
夾在中間的第二衹老鼠也在想:“下面的油沒多少,萬一讓第一隻老鼠喝光了,那我豈不是要喝西北風嗎?我幹嗎這麽辛苦地吊在中間讓第一隻老鼠獨自享受一切呢!我看還是把它放了,幹脆自己跳下去喝個痛快淋漓!”
第三衹老鼠則在上面想着:“油是那麽的少,等它們兩個吃飽喝足,哪裏還有我的份!倒不如趁這個時候把它們放了,自己跳到缸底飽喝一頓,才能一解嘴饞!”
於是,第二衹老鼠狠心地放了第一隻老鼠的尾巴,第三衹老鼠也迅速放了第二衹老鼠的尾巴,它們爭先恐後地跳到缸裏,渾身濕透,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加上腳滑缸深,它們再也逃不出油缸。
自私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利益當前,有的人更剋服不了這樣的劣根性。
私欲太盛,利令智昏,太多的人時時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以損公肥私和損人利己為樂事,一切圍着自己想問題,在滿足其一己之私的過程中,不惜損害他人利益,而自己衹是在物質上、權勢上和聲譽上得到一點兒實惠,付出的卻是人格和靈魂的代價。這是一個人根本性的損失,永遠也無法換回的損失。
此外,見不得別人的好也是一般人的通病。其實雙方獲利才能促進人際往來的順利。別人好,自己未必就會損失利益;自己好的同時,也應該盡量想到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如此一來,人際關係自然通暢無阻。
螳臂擋車
一隻螳螂在草叢中昂首闊步。一隻停下來休息的蜜蜂看見螳螂過來立刻驚慌飛走。
不久有一隻螞蟻經過,看見螳娜,它也急忙四處躲藏。螳螂繼續得意洋洋地走嚮馬路中央。
此時突然響起一陣巨大的聲音,原來是一輛馬車嚮它奔來。馬車見了螳螂卻絲毫沒有停車之意,此舉令螳螂心頭火起。
於是螳螂舉起雙臂橫擋車子去路,不料車子仍舊前進,螳螂終於葬身輪下。
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衹要你願意,任何一個障礙,都會成為一個超越自我的契機。
獅子受辱
一頭年老體衰的獅子病得有氣無力,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
一頭野豬衝到他身旁,狠狠地咬他,報復獅子以前對他的傷害。一會兒,一頭野牛也用角來頂他,把獅子視為可恨的仇敵。當驢子看到可以對這龐大的野獸為所欲為時,也用他的蹄子用力去踢獅子的頭部。
這頭快要斷氣的獅子對驢子說:“我已勉強忍受了勇者的施暴,但還得含羞忍受你這個小醜的侮辱,真是死不瞑目。”
一個人,無論過去多麽輝煌,都難以避免輝煌失去後,別人對他的不敬與報復。因為,沒有不變的環境,更沒有不變的人性,環境在變,人也在變,別人對他的敬與不敬,和你對待別人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有些人平時仗勢欺凌他人,當他失去力量時,成為過街老鼠,甚至是落水狗,連平時他最不屑的人也會一報宿怨。所以人由盛轉衰的時候,自然會面臨一些尷尬的人情變化,這些變化與其說是社會的現實,不如說是人性的真實。因此,你要別人善待你,你就要任何時候都善待別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禪,妙不可言(1) | 第2節:序:禪,妙不可言(2) | 第3節:序:禪,妙不可言(3) | 第4節:序:禪,妙不可言(4) | 第5節:盲人點燈 | 第6節:不幸的騾子 | 第7節:不願說話的長頸鹿 | 第8節:聰明的狐狸 | 第9節:得勝的鬥雞 | 第10節:火焰和木柴 | 第11節:好為人師的老山羊 | 第12節:葡萄樹和老樹 | 第13節:鵜鶘 | 第14節:自私的驢 | 第15節:楊樹 | 第16節:言行不一的樵夫 | 第17節:相遇 | 第18節:小孩買油 | 第19節:痛苦和安逸的蚌 | 第20節:屎殼郎的報復 | 第21節:桃樹 | 第22節:石頭和道路 | 第23節:獅子的反思 | 第24節:跳蚤和綿羊皮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