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講述電影之外的圓明園興衰史:日落圓明園   》 第19節:鹹豐皇帝逃離圓明園      範偉 Fan Wei

  鹹豐皇帝逃離圓明園
  八裏橋之戰,不僅挫傷了清軍的精銳,也大大打擊了鹹豐皇帝的信心。就在八裏橋戰役後的第二天,即一八六○年九月二十二日,鹹豐皇帝倉皇離開圓明園,逃往熱河行宮。《庚申英夷入寇大變記略》記載了八裏橋戰鬥的當晚的情形:“上在海澱聞敗信,內外驚懼,徹夜匆忙,立傳預備。”這是說,一聽說部隊吃了敗仗,鹹豐皇帝就連夜準備出逃了。
  其實,鹹豐皇帝早在英法聯軍由天津北犯之初,就萌生了離開京城的意思。九月九日,他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召見王公大臣,表示將“暫幸木蘭”,由於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對,幾天後他又為此舉換了個說法,美其名曰“統帶勁旅,坐鎮京北,遙為控製。”不料此言一出,招致了很多大臣更激烈反對。為了“息浮議,定民心”,他又連夜下諭旨表白說:“朕為天下臣民主,當此時勢艱難,豈暇乘時觀省?且果有此舉,亦必明降諭旨,預行宣示。”而事實卻相反,聽到八裏橋兵敗的消息之後,他再也顧不得“預行宣示”,一心衹想逃命了。
  鹹豐皇帝一生大概從來沒有這麽狼狽過。一八六○年九月二十二日這一天,正值秋分日,凌晨時分,鹹豐皇帝先是來到圓明園的“鴻慈永祜”,嚮列祖列宗跪拜叩頭,然後在勤政殿召見了包括恭親王奕訢在內的五位王公大臣,决定由恭親王奕訢留在圓明園暫時主政,主持北京的“撫局”。隨後,他本人則帶領部分皇族成員及親眷隨從護衛,從圓明園大東門出發,逃往熱河行宮。當出逃的人群沿福海匆匆行走的時候,一個孩童突然發出“安樂渡、安樂渡”的叫聲。這是鹹豐皇帝四歲的兒子、後來的同治皇帝載淳發出的歡叫。平素時間,“皇帝在圓明園禦舟徐行,則岸上宮人必曼聲呼曰:‘安樂渡!’遞相呼喚,其聲悠揚不絶,至舟達彼岸乃已。”(《圓明園資料集》),此時載淳模仿的就是這種皇傢所熟悉的、太平日子裏的聲音。據說,鹹豐皇帝聞聽之後,撫摩着載淳的頭頂說“今日無復有是矣”,然後潸然淚下,周圍的人也都凄惶不已。
  《庚申英夷入寇大變記略》一文記述了鹹豐皇帝一行的慘狀:“鑾輿不備,扈從無多。隨行者惟惠王、怡王、端華、肅順等,並軍機穆蔭、匡源、杜翰諸人。車馬寥寥,宮眷後至,詢迫不及待矣。是日,上僅咽雞子二枚。次日,上與諸宮眷食小米粥數碗,泣數行下。”
  鹹豐皇帝出逃的當天,北京城的九座城門全都關閉,城內和城外交通斷絶。儘管恭親王奕訢留守在圓明園裏主政,但是,六部九卿已經沒有一處官署能夠正常開展工作。曾經親歷事變的晚清名士李慈銘在《越縵堂日記》裏記載:“車駕東出,宮眷懼倉皇行,人心大震。”時任吏部郎中的吳可讀在《罔極篇》裏寫道:“是日,所有在京大臣眷口,及有力之傢眷口,藉移徙遠避,車價貴不可言。雇涿州單套轎車,須銀二十兩,保定則三十兩。”從這些記錄來看,此時的北京城已經完全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北京的混亂局面完全是由於鹹豐皇帝出逃造成的,其實,當時的危機遠沒有鹹豐皇帝想像得那麽嚴重。吳可讀在《罔極篇》裏分析說:“聖駕倉皇北巡,隨行王公大臣,皆狼狽莫可名狀,若有數十萬夷兵在後追及者然。其實夷人此時尚遠。”吳可讀的判斷是準確的。事實上,此時的英法聯軍也處於極大的恐慌之中。
  八裏橋之戰,英法聯軍儘管人員傷亡不大,但他們差不多已經耗盡了所有的槍炮彈藥和給養,亟等着後方的補充。他們不光沒有能力攻打北京,甚至擔心清軍隨時可能到來的攻擊。法國特使葛羅在十月三日寫給本國外交大臣的信中這樣描述他們當時的危境:“若彈藥像期待的那樣明天運到,那我們就可嚮北京進發。我們已經不得不多次對中國政府假意示好,以掩飾我們的無能為力。”
  不獨如此,在英法聯軍的“後方”天津,城內根本沒有駐軍,城外僅有一個兵營留有數百人,另外,停泊在內港的五艘英法聯軍船艦,也僅有幾百名兵士留守。如果此時清廷能夠組織部隊嚮彈藥匱乏、糧草不繼的英法聯軍發起攻擊,戰局極有可能顛倒過來。
  可惜的是,皇帝出逃,官兵潰散,大清朝野上下已成一片散沙,毫無戰鬥力可言。更令人費解是,為了不影響朝廷辦理“撫局”,清軍兵營從朝陽門外東大橋一帶,一直撤退到了德勝門外北頂一綫,這樣以來,北京城東北郊數十裏區域之內,竟沒有一兵一卒防守,任由英法聯軍偵察襲擾。李慈銘《感事》詩云:“夷酋方喪魄,廷議急和戎。”恰可形容當時的情形。
  凡此種種,英法聯軍方面也感到奇怪,從任何角度來看,清軍的表現都不像是一個有着悠久戰術傳統的國傢軍隊所為,他們的表現更像“黔驢技窮”典故裏的那頭既不知已、也不知彼的“驢”。在以後的日子裏,英法聯軍表現得更為跋扈和驕橫,他們有理由這樣做,因為他們再也沒有遇到過任何有效的抵抗。後來,他們中有人回憶這場戰爭的時候,甚至把它形容為一場漂亮的徵戰,比作一次浪漫的“軍事散步”。他們的勝利也確實來得輕而易舉,可以說,是以最小的傷亡獲得了最大的收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第1節:日落圓明園 簡介第2節:萬園之園第3節:圓明園的景觀格局第4節:圓明園四十景(1)
第5節:圓明園四十景(2)第6節:長春園——園林史上的大手筆第7節:綺春園——圓明園建築餘響第8節:圓明園第一個立法者
第9節:禦園聽政(1)第10節:禦園聽政(2)第11節:圓明居士第12節:跛足皇子
第13節:苦命天子第14節:珍寶館與博物館第15節:兩個世界的碰撞第16節:圓明園劫難
第17節:戰端重起第18節:兵臨城下第19節:鹹豐皇帝逃離圓明園第20節:洗劫圓明園
第21節:禦園“空城計”第22節:洗劫(1)第23節:洗劫(2)第24節:初劫之後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