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梨园往事   》 第19节:"金霸王"的癖好      周简段 Zhou Jianduan

  "金霸王"的癖好
  京剧金派花脸创始人金少山,系清内廷供奉金秀山之子,祖籍北京,满族人。家学渊源,能戏甚多。三十年代初,与梅兰芳在上海演《霸王别姬》,因其唱腔与扮相俱佳,叱咤风云,气势磅礴,从而博得了"金霸王"的美号。"金霸王"在京剧花脸演员中,以体形魁梧,嗓音洪亮见称。按净角可分铜锤(如徐延昭、包拯、姚期等角色是铜锤应工);架子花脸(如:《芦花荡》中之张飞,《取洛阳》中之马武,《藕塘关》中之牛皋,《丁甲山》、《青风寨》、《闹江州》中之李逵等角色是架子花脸应工)和武花脸(如:《状元印》中之常遇春,《艳阳楼》中之高登,《铁龙山》中之姜维,《金钱豹》中之豹子②等角色是武花脸应工)。金少山则以铜锤见长,兼演架子花脸。由于他额颊宽阔,身体高大,在净角演员中可算是"得天独厚"的标准花脸扮相,又因他歌喉响亮,声如洪钟,真可谓"黄钟大吕"。
  "金霸王"性豪爽、重义气,为人耿直并喜济困扶危。其一生有五癖,曾在早年间北京梨园界内外的老人中传为佳话。
  终年光脚,此其一癖也。卸妆后的"金霸王",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一年四季从不穿袜子,问之则曰"脚太热"。偶遇文人雅士登门拜访,出于礼节必急忙穿上,一旦过从频繁熟悉之后,则照说不误。
  爱当行头(京剧术语,指戏装),此其二癖也。皆因其总周济穷人,从不看重金钱,加以花销又大、包银虽多而总是寅吃卯粮,故经常当行头以接短儿,及至有人约戏,须先付包钱赎回行头,而后方可粉墨登场。久之,梨园界便流传过一句歇后语,"金三爷唱戏--先送包银"。"金三爷"者,盖因金少山行三而尊称之也。
  爱听评书,此其三癖也。"金霸王"于一九三六年冬自上海回京后,卜居宣武门外琉璃厂,每晚必到附近石头胡同三和成书茶馆听品正三(有"品八套"之美名)说《隋唐》,遇有夜戏,必事先与品正三约定,等其散戏回来再开书,并为此而另有报酬。
  "金霸王"对品正三评书艺术的评价是:"立眉瞪眼,就是脸谱,发脱卖像,就是身段。"由此看来,其目的借鉴评书艺术以充实自己的舞台艺术,他在《锁五龙》剧中扮演的单雄信,之所以分寸适度,鞭辟入里、富于感情变化,正是受益于评书。
  爱收藏鼻烟壶,此其四癖也。这位从来拿钱不当回事的梨园"金霸王",常常为购得一只绝品烟壶而罄其所有,故搜罗甚富,其所藏康熙、雍正两朝窑五彩珍品"十八罗汉"、"九秋白菜"、"钟馗嫁妹"等瓷质烟壶,皆神州之拱璧也。惜其于一九四八年病逝(年仅五十八岁)后,所藏宝物辗转易主,下落早已不明矣!
  爱养诸般动物,此其五癖也。台上的金少山,所扮演的各色人物皆勇猛暴躁之辈;台下的金三爷,对所饲养的蛐蛐、油葫芦、红子(沼泽山雀)、巴儿狗、猴子等宠物,却一概和颜悦色,极有耐心。
  "金霸王"大概是因为失去了虞姬的缘故,老怕心爱的蛐蛐"打光棍"。穷小子们知其底细,使轮番登门送"三尾儿"(母蛐蛐),来者不拒,且必重金酬谢,而后择其形体小巧优美者逐罐配之,笑谓友人曰:"蟋蟀谱上说得对,蛐蛐跟人一样,英雄爱美女,不给它配上个好三尾儿,一斗准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程长庚"大老板"第2节:"单刀叫天"谭鑫培第3节:"老乡亲"孙菊仙
第4节:知县名伶汪笑侬第5节:"关戏泰斗"李洪春第6节:"德艺只馨"盖叫天
第7节:名丑箫长华的念白第8节:"戏篓子"赵松樵第9节:"猴王"李万春
第10节:女伶刘喜奎不畏权贵第11节:程砚秋三请俞振飞第12节:花脸宗师郝寿臣
第13节:当代名丑马富禄第14节:"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第15节:一代名旦荀慧生
第16节: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第17节:须生泰斗马连良第18节:著名武旦宋德珠
第19节:"金霸王"的癖好第20节:"铁嗓青衣"王玉蓉第21节:吴素秋早年二三事
第22节:童芷苓和她的弟弟妹妹第23节:"舞台飞人"张德俊第24节:李世芳青岛罹难前后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