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 》 追憶繁華京城過往煙雲:圖說北京三千年 》
揭秘皇城三大殿
葛忠雨 Ge Zhongyu
在歷史上,我國古代都城、宮殿的選址,都非常註意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力求做到使其在全國的地理位置、京畿的外局大勢、城市內局佈置等方面,都臻於完美。從風水學上來看,國都的西北方最好要有竜脈。所謂竜脈,就是連綿起伏的青山。竜脈的中心為祖山,是王氣鬱積之處。以此起始,引入京城,到達宮殿背後的靠山即“主山”。主山兩翼,左以河流為青竜,右引道路為白虎。主山之前、青竜白虎之間的最佳選點,是萬物精華的“氣”的凝結點,為竜穴,明堂就應座落此處。從方位佈局上說,紫禁城就是處於了北京城的最佳位置,三大殿所處之處即是明堂所在之地,可謂是居天下之中心,正與天空中央玉皇大帝所居的紫微宮相對應。
俯瞰故宮,巍然崛起的三座大宮殿顯然就是整個故宮的重點,是整個“紫禁城”內建築的核心。以整個故宮來說,那麽精雕細刻的美妙技藝,那麽雄偉莊嚴的氣魄,又那麽獨具匠心的整體佈局,毫無疑問,它是全世界建築藝術中的絶品,也是人類偉大智慧的結晶。
從整體來看,太和、中和、保和這三座宮殿是前後排列而同立在一個龐大的工字形白石殿基上面的。這種臺基過去被稱為“殿陛”,共高二丈,分三層,每層有刻石欄桿圍繞,臺上列銅鼎等。臺前石階三列,左右各一列,路上都有雕鏤隱起的竜鳳花紋。這樣大尺度的一組建築物,是用更宏大氣魄的庭院圍繞起來的。在庭院的四周有廊屋環繞,在太和與保和兩殿的左右還築有對稱的樓閣,和翼門的四角又建造有小角樓。這種對稱、拱衛的建築佈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也體現了古代社會主流的審美觀念和君權之上的極權意識。
三殿中,太和殿最大,也是全國最大的一個木構大殿。橫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外有廊柱一列,全殿內外立着84根大柱,是由四個傾斜的屋面、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組成的。瓦頂,全部用黃色的琉璃瓦,光澤燦爛,同藍色天空遙相輝映。底下彩畫的橫額和鬥、朱漆柱、金瑣窗,也同白石階基也作了強烈的對比。這個殿建於康熙三十六年,到現在已經有255年的光陰了,但結構依然非常整嚴,華美動人。
中和殿在工字基臺的中心,保和殿則立在工字形殿基的北端,東西闊九間,每間尺度又都小於太和殿。殿頂,是明萬歷年間“建極殿”的原物,是沒經歷過破壞和重建的,至今上面童柱上還留有“建極殿”的標識,它是三殿中年壽最古老的,到現在已經有337年的歷史了。
三大殿中的兩殿,一前一後,中間夾着略為低小的單位所造成的格局,是它美妙的特點。如果衹是用文字來形容三大殿的話,那簡直是不可能的,要想對故宮三大殿有更為深刻、真切的印象,那就需要自己親自走進那妙不可言的境地當中纔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黃山書社 |
|
|
繁華有因:“漂”來的北京 | 虎踞竜盤:棋盤結構的北京城 | 缺憾之惑:北京古城墻缺個角 | 中軸傾斜:京城中軸綫之謎 | 皇傢寺院: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 古城的“雙竜”佈局 | 中南海的歷史滄桑 | 北海九竜壁的傳說 | 什剎海的由來之謎 | 正陽門箭樓千斤閘探秘 | 天安門城樓設計者之謎 | 前門大柵欄之謎 | 太廟被李自成燒毀了嗎 | 社稷壇的五色土 | 景山坐像之謎 | 北京城的“後門” | 故宮又稱紫禁城之謎 | 宮門:解讀故宮之謎的鑰匙 | 揭秘皇城三大殿 | 故宮房間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 | 故宮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 東華門門釘也有謎團 | 元代皇帝為何沒有陵墓 | 神秘的明代皇帝葬儀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