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文学者 》 西潮 》
第19节: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4)
蒋梦麟 Jiang Menglin
于是我知道了读书人的地位,也知道做一名读书人的好处。他可以一级一级的往上爬,甚至有一天当了大官,还可以在北京皇宫里饮御赐香茗呢!像我这样的一位乡下孩子,足步向未逾越邻近的村镇,他希望读书做官应是很自然的事。我幼稚的心灵里,幻想着自己一天比一天神气,功名步步高升,中了秀才再中了举人,中了举人再中进士,终于有一天当了很大很大的官,比那位县知事要大得好多好多,身穿蟒袍,腰悬玉带,红缨帽上缀着大红顶子,胸前挂着长长的朝珠,显显赫赫地回到故乡,使村子里的人看得目瞪口呆。这些美丽的憧憬,在我眼前一幕幕展开,我的前程多么光明呀!只要我能用心熟读经书就行了。
我的童年教育虽然枯燥乏味,却也在我的思想里模模糊糊地留下学问重于一切的印象。政府官吏都是经过科举选拔的。但是只有有学问的人才有希望金榜题名。官吏受人敬重,是因为学问本身在中国普遍受人敬重的关系。
因此我最后决定努力向学。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父亲自然欣然同意,家塾的教育是不够的,因此父亲把我送到离村约四十里的绍兴府去进中西学堂,我的两位哥哥则已先我一年入学。我们是乘条又小又窄的河船去的。小船的一边是一柄长桨,是利用脚力来划的,另一边则是一柄用手操纵的短桨,作用等于船舵。船岸我们看到许多纪念烈女节妇的牌坊。沿岸相隔相当的距离就有一个比较热闹的市镇。我们一大早动身,中途在一个大镇过了一夜,第二天下午就到了府城。
顾名思义,中西学堂教的不但是我国旧学,而且有西洋学科。这在中国教育史上还是一种新尝试。虽然先生解释得很粗浅,我总算开始接触西方知识了。在这以前,我对西洋的认识只是限于进口的洋货。现在我那充满了神仙狐鬼的脑子,却开始与思想上的舶来品接触了。
我在中西学堂里首先学到的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是地圆学说。我一向认为地球是平的。后来先生又告诉我,闪电是阴电和阳电撞击的结果,并不是电神的镜子里发出来的闪光;雷的成因也相同,并非雷神击鼓所生。这简直使我目瞪口呆。从基本物理学我又学到雨是怎样形成的。巨龙在云端张口喷水成雨的观念只好放弃了。了解燃烧的原理以后,我更放弃了火神的观念。过去为我们所崇拜的神佛,像是烈日照射下的雪人,一个接着一个溶化。这是我了解一点科学的开端,也是我思想中怪力乱神信仰的结束,我在乡村里曾经养成研究自然的习惯,我喜欢观察,喜欢说理,虽然有时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其中的深意。这种习惯在中西学堂里得到继续发展的机会。我还是像过去一样强于理解而不善记忆,凡是合理的新观念我都乐于接受,对记忆中的旧观念则弃如敝屣。
中西学堂的课程大部分还是属于文科方面的:中国文学、经书和历史。记忆的工作相当多,记忆既非我之所长,我的考试成绩也就经常在中等以下。我在学校中显得庸庸碌碌,较之当时头角峥嵘的若干学生,显有逊色。教师们对我的评价如此,我自己也做如是观。
校中外国语分为英文、日文、法文三组。我先选修英文,后来又加选日文。我的日文教师是中川先生,我从他那里学到了正确的日文发音。英文是一位中国老师教的,他的英语发音错得一塌糊涂,后来我千辛万苦才算改正过来。他一开始就把我们导入歧途,连字母发音都咬不准。最可笑的是他竟把字母Z念成"乌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
|
|
| 第1节:前言:边城昆明 | 第2节:第一章 西风东渐(1) | 第3节:第一章 西风东渐(2) | | 第4节:第二章 乡村生活(1) | 第5节:第二章 乡村生活(2) | 第6节:第二章 乡村生活(3) | | 第7节:第二章 乡村生活(4) | 第8节:第二章 乡村生活(5) | 第9节:第二章 乡村生活(6) | | 第10节:第三章 童年教育(1) | 第11节:第三章 童年教育(2) | 第12节:第三章 童年教育(3) | | 第13节:第三章 童年教育(4) | 第14节:第四章 家庭影响(1) | 第15节:第四章 家庭影响(2) | | 第16节: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1) | 第17节: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2) | 第18节: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3) | | 第19节: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4) | 第20节: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5) | 第21节: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6) | | 第22节:第六章 继续就学(1) | 第23节:第六章 继续就学(2) | 第24节:第六章 继续就学(3)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