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星荟萃 》 京剧大师程砚秋:戏剧宗师一生中的若干片断 》
第19节:横眉冷对(3)
胡金兆 Hu Jinzhao
程砚秋很喜欢这个老诚持重、英秀倜傥的青年好手。得知来意后,立即爽快地表示:"你不要怕,一题两作,一戏双演,古已有之。希望你专心排戏,把戏演好,其他不要管。至于你担心由于我也演这个戏而影响你上座,这你尽管放心,在北京演你的。这出戏我决不在北京演,不抢你的饭碗。我说到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嘛!"李世芳道了谢放心而去。
程砚秋的《女儿心》两次演出于上海,就是不在北京唱,其原因在于他始终遵守对李世芳的诺言。1947年初,李世芳从上海返回北平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梅兰芳失去爱徒十分悲痛,程也深为惋惜。梅兰芳在上海主持梅门弟子和富连成师兄弟救济李世芳家小的义务戏,程砚秋全力支持,除派弟子赵荣琛参加义演外,自己也粉墨登场,义演了《能仁寿·十三妹》。而《女儿心》一剧,程此后也没有再演出,除其他原因外,追念李世芳恐也是其中之一。
四小名旦之一张君秋出身贫苦学艺艰难。初为马连良唱二牌青衣,很见光彩。1941年他准备自己挑班,即时他才二十一岁。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北京街头车马敛迹行人稀少。这种天气,都愿在家围炉取暖,没有急要事谁也不肯出门。可是张君秋却待不住,他顶风冒雪,为成班之事四处求师告友,家中留母亲看门。
忽然有人敲门,老太太以为儿子回来了,忙起身开门。进来的却是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黑棉袍披上了一层雪花,秀美的眉目上凝结着冰霜。"您找谁?""我找君秋,我是程砚秋。"啊!大名鼎鼎的程砚秋冒雪来找儿子,老太太知道准有要紧事,忙让到屋里坐。
程砚秋见张君秋不在家,就把来意说明:"君秋的艺术,无论台上的功夫,还是台下的人缘,都过得去,该自己挑班了。要挑班就要有青衣主演的本戏,不能光唱一些同老生合作的'对儿戏'。"程同老太太一起合计起张君秋未来的上演戏码:"这几天我给君秋想了几出戏。听说侯喜瑞、姜妙香、张春彦几位先生都要同君秋合作,我就想到《红拂传》。侯、姜、张三位是原排,这又是很便利的条件。红拂的唱做,我给君秋说,很快就能演。还有些戏,君秋演过单折,如《牧羊圈》、《六月雪》,这些戏加上头尾就是一出大戏,头尾我可以给说,学会是很方便的。君秋回来,您告诉他,让他上我家去,我给他说戏。"说罢告辞,身影消失在风雪中。
过去有"宁赠钱,不传艺"、"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之说。梨园界也很保守,那时要想学点真本事,不仅要磕头拜师,还要好好孝敬老师,花上一笔不少的钱。也有爱才若渴的艺术家,著名戏曲教育家萧长华就以"替祖师爷传道"为己任,一生培养了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马富禄、叶盛章、叶盛兰、高盛麟、裘盛戎、袁世海、李世芳等数不尽的名家好手。程砚秋同张君秋并无师生之谊,他这样扶植张君秋,也是出于拔擢人才。
程、张是在王瑶卿家中相识的。那正是程构思《锁麟囊》时期,程将所思所得就正于王瑶卿,常谈到深夜;张也正向王瑶卿问艺,时常在旁聆听。凌晨两三点钟,他们才告辞。二人边走边谈,夜静天冷,干脆走起台步来,这样走得快,身上也暖和。到虎坊桥,张君秋快到家了,二人分手。程已迁居西四北报子胡同,还有十几里路,只见他一撩长袍,疾步直奔和平门,若碰不到夜间拉散座的人力车,他要一直走回去,步行到家天也就快亮了。
在不断接触中,程很喜欢比他小十六岁的才华出众、上进苦学的张君秋。他给张说《红拂传》等戏时说:"君秋,我给你说腔,把气口、唱法都教给你,你要用你的嗓子去唱。我是根据我的条件去唱的,我还希望有你这么好的嗓音条件呢,那我也许就不这么唱了……我最不喜欢那些死学我的人,他们哪里是学我,分明是糟蹋我。"教身段时,他又说:"君秋,我的存腿你可不要学。我个头高,没办法才存腿走台步;你个头合适,存腿反而不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
|
|
第1节:编者的话 引言 | 第2节:严酷的学艺生涯(1) | 第3节:严酷的学艺生涯(2) | 第4节:幸遇明师(1) | 第5节:幸遇明师(2) | 第6节:幸遇明师(3) | 第7节:幸遇明师(4) | 第8节:声名初起(1) | 第9节:声名初起(2) | 第10节:声名初起(3) | 第11节:声名初起(4) | 第12节:声名初起(5) | 第13节:声名初起(6) | 第14节:声名初起(7) | 第15节:程派大成(1) | 第16节:程派大成(2) | 第17节:横眉冷对(1) | 第18节:横眉冷对(2) | 第19节:横眉冷对(3) | 第20节:横眉冷对(4) | 第21节:生活一变(1) | 第22节:生活一变(2) | 第23节:生活一变(3) | 第24节:生活一变(4)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