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孟子與百姓生活 》
第19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1)
田玉川 Tian Yuchuan
養心寡欲:心理減負
由於社會處於轉型期,現代人的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物質刺激和追求享樂,成為一大社會潮流。人們的各種欲望,極度地膨脹起來了。與之相伴的心理失衡,也越來越嚴重。
食欲,對絶大多數而言,已不再是“吃了沒”的水準,而是吃什麽的攀比,僅僅滿足於填飽肚子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不吃出水準,不吃出品牌,不吃出文化來,就不算吃。官款鬍吃海喝,屢禁不止;私款吃喝,也攀比成風。吃遍山珍海味,仍未盡興,還要頂風去吃珍稀保護動物。但能如此大吃大喝者,畢竟衹是少數,還有相當多的人仍屬於溫飽型,他們的心理能平衡嗎?
色欲,還有錢欲等等,也空前的膨脹起來了。
一個充滿各種瘋狂欲望的社會,良知和正義會被難以滿足的欲望所吞噬,所淹沒!
當佛教所列舉的人生八大苦中的“求不得”成為不少人共同之苦時,嚴重的心理失衡,必然導致心理病的多發。
對此,亞聖孟子早就開出了一大處方:“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寡矣。”(盡心章句下)衹有適當減少各種物質的欲望,才能“養心”,避免日益膨脹的物質欲望對心靈造成的傷害。這就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有的人,對物質的需求不是很多,即使心性有所缺失,那也不會多;有的人,對物質的需求很強烈,人的本性雖也有保留,那也不多了。因為前一種免受物質的刺激,後一種則擺脫不了這種刺激。
問題的要害還是那個度,該如何把握呢?寡欲,並不是滅欲,而是要把各種欲,控製在對人的身心不能造成傷害的程度。具體地說,即人不要成為欲望的奴隸!
把欲望的烈馬馴服,讓欲望的怪獸不要肆虐無羈,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做不到,也得盡力去做。因為欲望一旦瘋狂不被遏製,那不僅會毀滅自身,而且還會禍及別人,甚至貽害社會和國傢民族,怎能不用全部的意志和智慧去對付這個“事非根”呢?
君不見,那些大吃大喝不止者,“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最終把自己也喝進了“四堵墻內”;
君不見,那些以逐色獵豔為能事者,不是後院起火,家庭裂變,就是“二奶”反目,法庭對質,或者風流債臺高築,為無力填滿此“無底洞”而憂鬱成疾,或身患風流病,久治不愈,直至危及小命;
君不見,那些貪污受賄者,賣官鬻爵者,那個不是“昨為坐上賓,今為階下囚”?
瘋狂的欲望,害己害人,不“寡”如何了得?
亞聖孟子提倡寡欲,而不是滅欲,就是要把人之欲調控在合情合理的範圍內,既不失其便、利、樂,又不為其所纍、所害。一切,以不對自己的身心造成傷害為限,即不以心理失衡為準。這樣,自己能夠做到,也不會傷害別人和社會,豈不兩全其美?比如像買車,已成為城市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大件”,買車為出行方便,這是人所共知。所以,買車大可不必為名牌而去銀行辦“車貸”,更不必為此而債臺高築,量力而行,實惠使用,當為首選;比如“尋找另一半”,為求心心相印,相伴終生,情感當為第一。若一定非高官、富翁不嫁,非“世姐”“亞姐”“超美女”不娶,那能如願者畢竟不多,何況,權位、財富、美貌都會變化,得時樂,失時悲,終難長久,又何必呢?
若能不被欲望所纍,那心裏就會輕鬆,活得就會快樂,身心健康不比什麽都重要嗎?
何謂良心
講良心,是中國人共有的民族品德。
僅在日常生活中,就隨處可聞講良心和不講良心之聲,就隨處可見講良心和不講良心之事。做事有仁有義,謂之憑良心辦事。相反,則是壞了良心;知恩圖報,謂之有良心;相反,則是沒良心。若質問一個人,你還有點良心嗎?就等於質問你還是一個人嗎一樣嚴厲;喪盡天良者,已明確其不屬於人之列。因此,良心,即是良善之心。是人區別於禽獸的特有的本心。
亞聖孟子是明確提出良心概念的聖賢。他在談及山東臨淄牛山上的樹木被破壞時說:“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告子章句上)顯然,孟子所說的良心,即是良善之心,仁義之心。
在與他的得意門生公孫醜談論人性時,則進一步把良心概括為“四心”和“四端”:“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公孫醜章句上)是否有同情心,是否有羞恥心,是否有辭讓心,是否有是非心,是衡量一個人是否算人的標準。因為這“四心”與仁、義、禮、智的“四端”相對應,既是連通,又是開端,就像人的四肢一樣重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 孟子思想與我們的生活 | 第2節:生於亂世 | 第3節:師於儒門 | 第4節:遊於列國 | 第5節:授於故裏 聖於著作 | 第6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1) | 第7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2) | 第8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3) | 第9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4) | 第10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5) | 第11節:“親親”:孝為德之本(1) | 第12節:“親親”:孝為德之本(2) | 第13節:“親親”:孝為德之本(3) | 第14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1) | 第15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2) | 第16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3) | 第17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4) | 第18節:養欲:即養禮 | 第19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1) | 第20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2) | 第21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3) | 第22節:良心:中國人特有的品性(1) | 第23節:良心:中國人特有的品性(2) | 第24節:從小抓起:“易子而教”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