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全景記錄詩人短暫一生——海子傳   》 三 我的村莊,我的歸來(3)      餘徐剛 Yu Xugang

  大年的鐘聲越來越近。查灣村傢傢戶戶都開始緊張忙碌起來。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打掃衛生,清掃屋裏屋外,除去髒污,拂去灰塵。除舊迎新,寓意來年興旺發達。  按照祖輩傳下來的風俗習慣,臘月二十九上午,查振全用碎竹絲捆紮了一個大竹掃帚,讓大兒子幫着他一起把土屋子裏門窗上、梁上、墻壁墻角上的蜘蛛絲網,殘留的灰污逐一清理,掃淨。  接下來便是書寫迎春對聯的事情。往年,他們傢的對聯都由村上的教書先生代寫。今年,查振全一定要讓他的大學生兒子查海生書寫。  查海生的毛筆字寫得不好,但父親的意願他不好違背,他不想讓父親失望,便答應了下來。  父親希望兒子書寫的對聯給傢裏帶來祥和氣象,也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大知識分子。  查海生找來紙和毛筆,小心地練習起來。天哪,很少寫毛筆字的查海生可犯睏頓了,叫他這個書法的門外漢怎麽辦呢?  最終,他硬着頭皮拼湊了三副對聯。一副貼在自傢大門上,兩副貼在父母和弟兄四個房間的門上。  剛一貼上,查振全就端着小板凳坐在門口,叫過往的人點評兒子寫的春聯。村民們對這位北大高材生寫的對聯又是恭維,又是贊嘆不已。那些看不懂或衹認識幾個鬥大字的人也跟着摻和。  他們之所以對查海生那些寫得並不好的毛筆字拍案叫好,原因衹有一個:查海生是個大學生!  查振全又一次心滿意足地笑了。  這一年的大年飯吃得格外熱鬧。查振全夫婦從大年三十中午開始準備洗菜,切菜。  操采菊在竈臺上煮肉燒菜,查振全便在竈臺下架柴燒火,把握好火候,配合妻子炒菜的需要。忙到下午五六點鐘,做好了八九個菜,桌子中間立着一個火鍋瓦爐子,裏面煮着“肉圓子”。  一傢人圍着飯桌,誰也不先動筷子。父親建議大學生兒子先吃第一筷子,給傢裏帶個好頭。查海生夾着一口“喜菜”(由鬍蘿蔔絲、粉絲、肉絲等混炒的菜)放進自己嘴裏,幾個弟弟跟了上去夾菜。父母也動筷子了。  氣氛非常熱烈。查海生以水代酒,祝願他的父母親身體健康,弟弟們學習進步。  父母和弟弟也相互敬酒致意。  南方人過年少不了“圓子”,“圓子”代表團圓美滿之意。母親特地準備了一大鍋的圓子。  小弟弟早就嘴饞了,不等圓子冷卻就直接從滾熱的鍋裏夾起圓子放進嘴裏,燙得哇哇叫,不住地吮吸着嘴,大傢都被他這副可愛的樣子忍俊不禁。  在分享兩衹雞腿時,母親揀了一隻給查海生,另一隻分給了小弟弟查舜君。  查海生又迅快將雞腿夾給母親碗裏。母親又夾了過去,查海生又將它夾給父親碗裏……就這樣,一隻雞腿被推來推去。查海生最終不願意自己吃下這衹珍貴的雞腿。  吃完年夜飯,父母象徵性地給每個孩子包壓歲錢,每人兩毛,查海生也不例外。  幾個弟弟拿着壓歲錢隨即去小店裏買了些鞭炮,一個個地扯下來燃放。全村的孩子都喜歡這麽做。他們互相提着燈籠,聚集在一起,揀別人傢門口燃放過而藥引子尚未燃着沒有炸響的“碎鞭”,把它們收集起來裝進衣兜裏再一個一個地燃放,大傢你一個我一個地點着,“劈裏啪啦”直響個不停。  鞭炮是查傢村年夜的喜慶標志。他們最重視的是凌晨十二點的“開門鞭”。“開門鞭”的燃放好壞“預示”着他們來年傢景的好壞。  等到十二點鐘聲敲響,查振全早已把準備好的“開門鞭”用竹竿子挑起,全家人一起等着查海生把它點燃。  新的一年在轟轟隆隆的鞭炮聲中開始了。  按照父親的提議,他們一傢人要守夜到天明。查海生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衹是他的三個弟弟熬不到一兩點鐘,就相繼進入甜蜜的夢鄉。  查海生陪着父母聊天,嗑瓜子到天亮,又幫着他們準備好大年初一的早餐。早餐是麵條加“元寶”(雞蛋),寓意風調雨順,招財進寶。  時間進入了八十年代。1980年是八十年代的第一年。1980年是個不平凡的年份。  開春後,查灣村進行了“土地分到戶”,也就是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製”,集體的土地被劃歸給了每傢每戶承包。  查振全家人均分到了一畝多地。  大包幹後,大傢的勞動積極性都非常高。查振全夫婦以最大的精神和熱情投入到土地耕作中去,通過近半年的辛苦勞作,這一茬莊稼收穫下來,得到的果實還真不少。這些糧食足可以解决全家人的溫飽,還有一些積纍。  這一年,全家人再也不會為溫飽問題而愁眉苦臉。即使在青黃不接的季節,也有足夠餘糧為生活提供保證。  這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為全國農民做的一件大好事。有了占中國人口絶大多數農民的支持,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前景一片光明。歷史證明了鄧小平的偉大!  改革開放的思潮同樣影響着大學。身為中國高校領頭軍的北京大學,在“德先生”和“賽先生”(民主與科學)傳統精神引導下,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如雨後春筍般綻露在這座名牌學府。  那些在文革後重新執教的教授學者們,渾身充滿着幹勁,似乎要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學術思想全部釋放出來。他們認真負責的執教精神贏得了學生的尊重。  隨着泡圖書館的時間增多,查海生對其它的書籍也産生了興趣。  八十年代初期,汪國真、北島、舒婷等詩人的詩歌對於大學生影響較大,“朦朧詩”被不斷傳閱、抄錄。詩歌愛好者們樂此不疲地聚集在一起談論詩歌,朗誦詩歌。  北大的校園也時常有詩歌講座與聚會,很多學生也在寫作詩歌。後來餘傑說的一句誇張的話至少能說明北大從事詩歌創作的人數之多:十個饅頭砸嚮十個北大學生,至少有八九個是詩人。  但這一切好像與查海生無關,他更喜歡讀一些文學著作。  北大圖書館的文學著作名目繁多。查海生一開始接觸較多的是前蘇聯和東歐的文學作品,這主要和他以前上高中時的閱讀有關。在中學課本裏,前蘇聯的文學作品占據了一定比例。查海生正是從這些熟悉的名作裏找到了閱讀的興趣。  對於像他這樣一位既不喜歡參加體育鍛煉,又不擔任學生幹部的學生來說,閱讀文學著作就成了他的業餘愛好。  此外,那些大師們的講座,對他開闊視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大師們聲情並茂的講解,他對那些西方文學理論係統論、控製論等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  也正是通過教授們博大精深的講演,查海生發現自己如坐井之蛙,知之甚少,尤其對於西方的文化認識淺陋,甚至寡聞,他知道,這與他閱讀面的狹隘有着很大的關聯。  多讀書的人才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廣泛的閱讀彌補了查海生對知識的暫時缺乏。  不久後,也就是在一年級下學期的後半學期,查海生對西方哲學發生了極大的興趣。  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到德國的古典哲學代表人物黑格爾,查海生對他們的觀點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每看他們的一部著作,他都要和同學們討論爭辯一番。  通過更深層次的學習,他發現哲學對於幫助一個人更好地理解事物、認識事物有很大的好處,它甚至可以影響人的想像空間。  關鍵的是,對哲學的學習為他的論文寫作提供了一定的觀點,老師們也表揚他的論文有一定的思想見解。剛上大一的查海生,其論文水平可以和學哥學姐們相媲美,並且入選係裏編印的論文集。  期末考試時,他圓滿地交了份答捲,為此,他拿到了一份奬學金。  1980年7月初,他開始回傢度假,在漫長炎熱的兩個多月暑假中,查海生感覺自己有些百無聊賴。  這是他唯一一次上大學直到工作後在傢度過的暑假,以後再也沒有過。  這一次的暑假,他堅持着要下地幹活,父母偏不讓他去做。  查海生不忍心看着父母親在“雙搶”(搶收、搶種)高溫時,雙腳插在泥巴田裏,頭頂烈日辛苦的勞動情形。  剛嘗到家庭聯産承包責任製甜頭的父親和母親,好像要把什麽都豁出去了,拼命地在田間地頭賣力揮灑着汗水。  即使在那種繁忙的日子裏,父母也不會讓他這個大學生下地幹活,查海生沒辦法,衹好擔當了傢裏最輕鬆的活———日常的傢務料理。  傢裏的一日三餐由他一個人搞定。所謂的飯菜,無非是把米放進鍋裏煮熟,再炒上一些豆角、茄子之類的蔬菜。由於他自小的鍛煉,做出來的飯菜基本能適應傢裏人口味的需要。  中午,他把所有的飯菜燒好,用竹籃子提着送到田間地頭,找到一處蔭涼的地方,諸如大樹底下,擺好飯菜,等着父母親和幾個弟弟來吃。等他們吃完後,再收拾好飯碗,放進籃子拎回傢。自己再從鍋裏盛碗飯,揀些吃剩的菜,坐在竈臺後面的小凳子上,邊吃邊燒開水。  炎熱的高溫天氣,田地裏勞作的人最需要的便是冷開水,查海生必須每天從早到晚,隔一段時間就要給傢裏人送去一大壺涼開水。  除了簡單的傢務勞動,他也幫着做其他的一些事,比如用水車把水從池塘裏打到田地裏的輕快活。  從二年級的暑假開始,查海生找了份勤工助學的工作,掙到的錢能基本維持日常的生活開支。他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海子去世15周年 江蘇文藝出版社推出《海子傳》離世十五周年 《海子傳》出版紀念詩人短暫一生生日忌日同天 《海子傳》展現海子生命全景
《海子傳》序引子:皖江士風———《給安慶》一 《春天》,死亡與誕生
二 《鄉村的雲》三 《風》,助我成長的榮耀四 少年查海生的煩惱
五 我是查灣村裏的一條船六 大學,請為少年祝福七 傢裏的一盞煤油燈
八 今夜的月光多美好一 初來乍到(圖)二 我就是最可愛的鼕子(1)
二 我就是最可愛的鼕子(2)三 我的村莊,我的歸來(1)三 我的村莊,我的歸來(2)
三 我的村莊,我的歸來(3)四 和繆斯初吻的夜晚(1)四 和繆斯初吻的夜晚(2)
五 北大的恩一 城裏的月光(1)一 城裏的月光(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