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維洛尼卡的雙重生命
從各個層面上來說,《維洛尼卡的雙重生命》(1991年)都是一部自我反思(reflexive)的偉大影片。玻璃的反射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對這個關於在當代波蘭與法國過着平行生活的兩個年輕女孩的故事來說,顯得十分適合。與基耶斯洛夫斯基之前的很多作品一樣,這也是部對“看”和“講故事”這兩個行為——換句話說就是“拍電影”——進行自覺思考的影片。這部法國波蘭合拍片邀請觀衆反思那些令我們每個人與周圍各種力量捆綁在一起的綫索。製片人萊昂納多·德拉福恩特(Leonardo de la Fuente)一針見血地將本片描述為“一部形而上的驚悚片”,而本片劇本也正出自他與剋日什托夫·彼埃西維奇的共同手筆。基耶斯洛夫斯基以前的合作者,包括攝影師斯瓦沃米爾·伊齊亞剋和作麯傢普賴斯納都參與了《維洛尼卡的雙重生命》:前者為影片帶來猶如浸淫在一片金色之中的畫面效果,後者用華麗的音樂成功地將兩位女主人公串在了一起。
這兩個女主人公都由影壇新人伊蓮娜·雅各布扮演,她專為本片學習了波蘭語,在1991年戛納電影節上,她贏得了最佳女演員的殊榮。基耶斯洛夫斯基原本希望用安迪·麥剋道威爾(Andie MacDowell)演這個角色——他很欣賞她在《性、謊言、錄像帶》中的表現,索德伯格(Soderbergh)的這部影片參加了1989年的戛納電影節,而基耶斯洛夫斯基正是那屆的評委之一。不過,最終他還是意識到,歐洲女演員演這個角色可能會更令人信服。有着法國和瑞士血統的伊蓮娜·雅各布此前曾在路易·馬勒的《再見孩子們》中扮演鋼琴教師,有不多的戲份。恰好,《再見孩子們》也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十分喜愛的一部影片。有一次開講座時,他問下面的學生,有多少人記得曾在《再見孩子們》中出現過的那個年輕女孩。大部分學生都舉起了手,於是他明白了,儘管出場僅僅兩分鐘不到,但她卻成功地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許多別的法國女演員一樣,伊蓮娜也被請來試鏡,基耶斯洛夫斯基不僅為她的演技所折服,更被她那種獨有的羞怯深深觸動。“在這一行裏很少能看見這麽羞澀、含蓄的人。”他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