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翁帆编译杨振宁文集:曙光集   》 归根反思(1)      杨振宁 Chen Ning Yang    翁帆 Weng Fan

  1929年,我父亲就任清华大学算学系教授。我们一家搬入了清华园居住。那时我是七岁。在清华园里我过了8年的童年生活,直到1937年抗战开始。关于那8年的生活,我曾在1983年的一篇演讲中这样描述:清华园的8年在我的回忆中是非常美丽、非常幸福的。那时中国社会十分动荡,内忧外患,困难很多。但我们生活在清华园的围墙里头,不大与外界接触。我在这样一个被保护起来的环境里度过了童年。今年我即将八十二岁了。最近搬回清华园居住。我的一生走了一个大圈,在清华园长大,于六十多年以后,又回到了故园,有感写了一首五言古诗《归根》: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
  深究对称意,胆识云霄冲。
  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
  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首联取自骆宾王诗句。“三旋律”指我最近一篇演讲的题目:《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三个主题旋律:量子化、对称与相位因子》。)回归几个月,感想良多。今天我就和大家谈谈我的几点感触和反思。
  首先,最近到过的几个大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都在急速变化,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氛。尤其令我高兴的是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五年来大大的进步了。在清华园中现在几乎天天看到蓝天,不像七八年前那样经常烟雾迷蒙。当然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希望2008年奥运会开会时可以宣称解决污染问题已彻底完工。
  清华园中添了许多新楼。学生数目自抗战前的八百多人增加到今天的两万多人。海淀新开的书城里新版旧版的书美不胜收。大中学生看书的十分拥挤。都是新气象。
  有机会去了北京的现代中国文学馆。这是巴金倡议修建的。收藏甚丰,并有十三座塑像。我特别喜欢巴金的雕像(图04b.1)和鲁迅的雕像(图04b.2)。
  李学勤教授带我去参观了东二环的保利博物馆。小而极精美。展示方法是绝对的第一流。他们近年来收购了许多流失海外的青铜器与雕塑,这是极有远见,极有长远意义的措施。他们非常重要的一件收藏是图04b.3所展示的遂公。
  德字出现了六次。右起:
  第二行第八字,第四行第六字
  第四行第十字,第六行第二字
  第七行第九字,第十行第八字
  这九十多字的铭文十分重要,因为它是差不多3000年前的铭文,而开头即说“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为上古史提供了宝贵的新材料。
  我还有机会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李白》,和中国国家话剧院在北师大演出的《哥本哈根》。后者是前几年在伦敦和纽约都曾轰动一时的话剧,讲的是1941年海森堡(1901—1976)去哥本哈根访问玻尔(1885—1962)的故事。那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涉及能不能和应该不应该造原子弹的历史性大问题。
  图04b.5 《哥本哈根》剧中一个镜头
  左起:海森堡、玻尔夫人、玻尔
  这样学术性的话剧有那么多年轻人与大学生去看,给了我中华民族已迈入文艺复兴时代的感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翁帆编译杨振宁文选《曙光集》出版(1)翁帆编译杨振宁文选《曙光集》出版(2)
杨振宁文选《曙光集》前言翁帆:杨振宁文选《曙光集》编前言(图)
翁帆:杨振宁文选《曙光集》编后言邓稼先(1)(图)
邓稼先(2)邓稼先(3)
邓稼先(4)父亲和我(1)
父亲和我(2)(图)父亲和我(3)(图)
父亲和我(4)(图)父亲和我(5)(图)
父亲和我(6)(图)杨振宁:保守的革命者(1)
杨振宁:保守的革命者(2)杨振宁:保守的革命者(3)
归根反思(1)归根反思(2)
归根反思(3)归根反思(4)
CCTV的访问(1)(图)CCTV的访问(2)(图)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