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感受日本   》 第19节:感受日本(19)      欧阳蔚怡 Ou Yangweiyi

  盘点人生刚进日本公司工作的时候,因为担心自己的日语水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我于是参加了一个当地文化馆的夜间“写文章讲座”,在那里认识了很多为了写人生回忆录参加讲座的日本人。他们有的是退休的公司职员,有的是中年主妇,也有老年妇女,总之,都是一些爱好写文章的人。他们似乎都有在报纸上发表豆腐块文章的经历,因为报纸的读者专栏反映的是读者的心声,而不是文学作品,所以这不能说明他们的笔杆子都很棒,只不过这种经历是他们“滋生野心”的转折点。
  对每一个人来说,人生剧场喜剧悲剧纵横交错,在人生的舞台上,自己、家人、朋友、同事里外穿梭。当他想把几十年的往事变成文字的时候,岁月的大树如何梳理,万象众生的枝叶如何剪裁,他们的“豆腐块文章”的经历显得苍白无力。
  在日本,写回忆录的人很多。很多城市的文化设施都开设了帮助人们写回忆录的讲座,很多出版社也紧盯着这个商机,积极参与指导普通人写书,为他们自费出版出谋划策。
  欲写回忆录的人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经历或功绩的人,我询问他们写作的目的,有的说是希望通过回顾和审视,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的人生;也有人说正因为自己一生平凡,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脚印也许会发现自己并不平庸。无论他们以什么样的出发点开始这个工程,回忆和写作的过程必将让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经历有一个冷静思考,这个人生的整理过程会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让他们都为自己曾经的人生经历骄傲,也从完成的作品中获得成就感。
  我的书柜里已经有了不少日本朋友送给我的书,这些书的作者有几十年来在当铺的窗口观察形形色色来客的老板娘,有给富人家当保姆、给公司做扫除的清洁工,有城市公交企业的退休司机,有已经退居二线的汽车销售公司老板。书的体裁有自传、小说、散文、俳句集、短歌集,无论是哪一种文学形式,他们都在作品中把人生经历和感悟投影在生活的时代背景里,把人生观和价值观渗透在纸张笔墨中。
  除了少数人的出版物可以在市面上流通销售之外,大部分人的作品都是分送给亲朋好友,或者是文学爱好者之间交换,也有人将自传作为结识新朋友的名片。可能是因为作者写作的目的与专业作家不同的缘故,文章中没有“成名”的伏笔,也没有“畅销”的算计,这些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和朴素,让读者通过笔者的曾经往事读到从他的外表所体会不到的经历和风韵。
  我发现在这些书中有一本书装订得比较考究,且不论写作的水平如何,但出书人对作品的重视显而易见。送书给我的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农妇齐藤,她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要写书。因为在整理仓库的时候发现了父亲的诗作手稿,为了把一百多年前父亲的思绪呈现给自己的后代,也为了尝一尝“写书”的滋味,让自己潇洒一回,于是她把自己多年来写的生活随笔和刚刚学了不久的水彩画习作,加上丈夫平日自娱自乐的俳句作品综合成了一本三人合作的自家书。不论别人怎么看,一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农民的女儿,和黄土打了一辈子交道,老了居然还能挺起胸脯把自己写的书赠送给朋友,她的自得和满足是可想而。
  一位叫稻叶的女士告诉我,退休的丈夫最近很投入的事情是写回忆录,她帮着把丈夫的手稿敲入电脑。本来以为跟随丈夫几十年彼此很了解,读了丈夫的文章才知道丈夫曾经承受的工作压力和他对家人的在意。每天等待丈夫完成的手稿成了稻叶女士探索丈夫内心秘密的旅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感受日本(1)第2节:感受日本(2)第3节:感受日本(3)第4节:感受日本(4)
第5节:感受日本(5)第6节:感受日本(6)第7节:感受日本(7)第8节:感受日本(8)
第9节:感受日本(9)第10节:感受日本(10)第11节:感受日本(11)第12节:感受日本(12)
第13节:感受日本(13)第14节:感受日本(14)第15节:感受日本(15)第16节:感受日本(16)
第17节:感受日本(17)第18节:感受日本(18)第19节:感受日本(19)第20节:感受日本(20)
第21节:感受日本(21)第22节:感受日本(22)第23节:感受日本(23)第24节:感受日本(24)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