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三國志通俗演義嘉靖壬午本   》 司徒王允說貂蟬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蒯良出曰:“方今孫堅已喪,江東無主。堅子皆幼,不能歷事。可乘此虛弱之時,火速進兵,江東一鼓可得也。若付屍還策,容回南郡,養成氣力,荊州之患也。”表曰:“吾有黃祖在彼營中,安忍棄之?”良曰:“捨一無謀之輩,而取萬裏之土,此乃大丈夫所為也。”表曰:“吾與黃祖心腹之交,捨之不義。”遂送桓楷回營,相約以屍換黃祖。黃祖得回。
  孫策迎接靈柩,挂孝回軍,兩邊罷戰,回到江東。做孝已畢,葬父於麯阿之原。策辭墓,引軍居江都,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因此四方有纔德者,漸漸投之。
  卻說董卓在長安,聞孫堅已死,乃曰:“吾心腹卻除一患也。”問其子多少年紀,答曰:“十七歲。”卓曰:“何足道哉!”自此董卓自號為“尚父”,出入僭天子之儀仗。封弟董旻為左將軍、鄠侯;兄子董璜為侍中,總領禁軍。不問宗族長幼,皆封列侯;男女懷抱中,便以金紫爵位與之。差二十五萬人夫築郿音梅塢,與長安城廓一般高下厚薄,周回九裏。郿塢離長安二百六十裏。塢蓋宮室倉庫,屯積二十年糧食。選民間美貌女子二十以下、十五以上者八百人,充為婢妾。塢內堆積金玉彩帛珍珠,不知其數。卓常雲:“吾事成,當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養老。”省臺公卿但見卓出,皆拜於車下。朝廷舊臣宰,盡皆委用。此是蔡邕之薦也。
  忽一日,御史中丞皇甫嵩拜於車下。卓曰:“皇甫義真,你今日服我乎?”義真,嵩之表字也。嵩答曰:“安知明公位至於此!”卓曰:“鴻鵠固有遠志,但燕雀不自知耳。”嵩曰:“昔日嵩與明公皆鴻鵠,不意明公變為鳳凰耳。”卓大笑曰:“義真怕我乎?”嵩曰:“明公以德輔朝廷,大度方至,誰不敬耶?君為酷法嚴刑,天下皆懼,豈獨嵩乎?”卓又笑。
  卓傢屬皆在郿塢,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公卿皆拜於橫門外音光門。於路設帳幔,常與公卿聚飲。一日,北地招安降士數百人到來,卓出橫門,百官皆送。卓留宴飲,卻將降士數百人,於座前或斷其手足,或鑿去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鍋煮之。皆未死,於酒桌幾前反復掙命。百官戰慄失箸,卓飲食談笑自若。百官告散,卓曰:“吾殺歹心者,何怕之?”
  數日前,太史院稟卓曰:“黑氣衝天,大臣有災。”卓於省臺大會百官,列坐兩行。酒至數巡,呂布徑入,耳邊言不數句,卓笑曰:“原來如此。”命呂布於筵上腦揪司空張溫下堂。百官失色。卓曰:“太史昨言大臣有災,原來應在此人身上。”不多時,侍從將一紅盤托張溫頭入獻。卓令呂布勸酒,每人面前將頭呈過。百官魂不附體,皆面不相顧。卓笑曰:“諸公勿驚。張溫結連袁術,欲圖害我,因使人寄書來,錯下在吾兒奉先處。故斬之,以夷其三族。汝等於吾孝順,吾不害之。吾天佑之人,害吾者必敗。”衆官唯唯而已。當晚皆散。
  司徒王允歸到府中,尋思今日席間之事,坐不安席,策杖步出後園,仰天垂淚,沉吟於立於荼蘼架側。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允潛步窺之,乃府中歌舞美人貂蟬女也。其女自幼選入府中充樂女,允見其聰明,教以歌舞吹彈,一通百達,九流三教,無所不知。顔色傾城,年當十八,允以親女待之。是夜,允聽良久,喝曰:“賤人將有私情耶?”貂蟬正色跪於允前,答曰:“賤妾安敢有慕私情!”允曰:“汝不有所私,何夜深於此長嘆?”貂蟬曰:“容妾伸肺腑之言。”允曰:“汝勿隱匿,當實告我。”貂蟬曰:“妾之賤軀,自幼蒙大人恩養,訓習歌舞,未嘗以婢妾相待,作親女視之。妾雖粉骨碎身,莫報大人之萬一。妾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傢大事,妾不敢問,解大人之憂。今晚又見大人行坐不安,因此長嘆,不想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允以杖擊地曰:“誰想漢天下卻在汝手中耶!隨我到畫閣中來。”貂蟬跟允到閣中,允盡叱出婦妾。允教貂蟬於中端坐,允叩頭便拜。貂蟬驚倒,伏地曰:“大人何故下拜賤妾?”允曰:“汝可憐漢天下生靈!”言訖,淚如涌泉。貂蟬曰:“適間賤妾曾言,但有使令,萬死不辭。”允跪而言曰:“百姓有倒懸之危,君臣有壘卵之難,非汝不能救也!”貂蟬再三拜問,允曰:“賊臣董卓將欲篡位,朝中文武無計可施。董卓有一義兒,姓呂,名布,有萬夫不當之勇。我觀二人皆溺於酒色之徒,今欲用連環之計,先將汝許嫁呂布,然後獻與董卓。汝於中取便,諜間他父子分顔,令布殺卓,以絶大惡。重扶宗廟,再立江山,皆汝之力也。不知汝意若何?”貂蟬曰:“妾許大人萬死不辭,望獻出。到他處,妾自有道理。”允曰:“事若泄漏,我當滅門矣!”貂蟬曰:“大人勿憂。妾若不報大義,死於萬刃之下,世世不復人身。”允拜謝而密之。
  次日,王允有傢藏明珠數顆,令匠者嵌一金冠,使人密送呂布。布得之大喜,候朝畢,徑到王允宅致谢。允料布必來,允備嘉餚美饌,好酒細果等候。呂布至,允出門而接,接入後堂,讓之高坐。布曰:“某乃相府一將士耳,司徒乃朝廷老大臣,何故錯敬?”允曰:“方今天下別無英雄,惟有將軍耳。允非敬將軍之秩,敬將軍之才德。”布大喜。允殷勤敬酒,口稱董太師並布之德不絶。布酒至半酣,曰:“布早晚亦望司徒於天子處保奏。”允曰:“將軍言者差矣。允專望將軍於太師前提攜,終身不忘大德。”布大笑而暢飲。允教左右退去,衹留侍妾數人勸酒。允曰:“喚孩兒來,與將軍把盞。”
  少頃,二青衣丫鬟引貂蟬到席前再拜。布問何人,允曰:“小女貂蟬也。無可以敬將軍,當出妻見子。”貂蟬與呂布把盞,目不轉睛。允推醉曰:“孩兒央及將軍痛飲幾杯,吾一傢全靠將軍哩。”布請貂蟬坐,蟬要回。允曰:“呂將軍吾傢之恩人也,孩兒坐坐何妨。”又飲數杯,允佯為立腳不牢,仰面大笑曰:“吾欲將小女送與將軍為妾,還肯納否?”布跪謝曰:“布當以犬馬之報!”允曰:“早晚選一良辰,送至府中。”布欣喜無限,頻以目視貂蟬。蟬亦以秋波送情。允曰:“本欲留將軍止宿,但恐太師見疑,實是不敢。”令貂蟬回。允送布上馬,布謝而去。
  允是夜與貂蟬曰:“天下百姓之福也!早晚請太師,汝卻以歌舞侍之。”貂蟬應喏。
  次日,允在朝堂,見卓旁卻無呂布,允伏地拜請曰:“允欲屈太師車騎到草捨赴宴,未諗鈞意若何?”卓曰:“司徒乃國傢之大老,即然來日有請,當赴。”允拜謝歸傢,水陸畢陳,於前廳正中設座,錦綉鋪地,內外各設幃幕。
  次日巳時分,人報太師來到。允具朝服出迎,再拜起居。卓下車,左右持戟甲士百餘,簇擁入堂,分列兩傍,如霜似雪。遂於堂下再拜,卓命扶上,賜坐於側。允曰:“太師盛德巍巍,伊尹、周公安能及也。”卓大喜。進酒作樂,允致敬之情,甚厚於天子。天色漸晚,卓酒半酣,允請卓入後堂。卓令甲士休進。允捧觴稱賀曰:“允自幼頗習天文,夜觀乾象,漢傢氣數到此盡矣。太師功德震於天下,若舜之受堯,禹之繼舜,正合天心人意也。”卓曰:“安敢望此!”允曰:“‘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自古‘有道代無道,無德讓有德’,豈過分乎?”卓笑曰:“果然天命歸吾,司徒當為元勳。”允拜謝。
  堂中點上畫燭,止留女使進酒供食。允進曰:“教坊之樂,不足供奉鈞顔,輒有草捨女樂,敢承應乎?”卓曰:“深感厚意。”允教放下簾櫳,笙簧繚繞,簇捧貂蟬舞於簾外。有詞曰:
  原是昭陽宮裏人,驚鴻宛轉掌中身,衹疑飛過洞庭春。
  按徹《梁州》連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又詩曰: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透畫堂。
  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
  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舞罷,卓命近前。貂蟬轉入簾內,深深再拜。卓曰:“此女何人也?”允曰:“樂童貂蟬也。”卓曰:“能唱否?”允命貂蟬手執檀板,低謳一麯:
  一點櫻桃啓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
  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
  卓稱賞不已。歌罷,允命貂蟬把盞。卓乃擎盞殢音替曰:“春色幾何?”蟬曰:“賤妾年未二旬。”卓笑曰:“真神仙中人也!”允再拜曰:“老臣欲將此女獻主人,未審肯容納否?”卓曰:“美人見惠,何以報德?”允曰:“此女得侍主人,其福不淺。”卓曰:“尚容致谢,”允曰:“天色已暮,先備氈車送到相府。”卓起身奉謝。
  車輛已起,便送貂蟬先行。允拜送董卓直到相府。卓命允回,乘白馬,前列侍五七人。離府行不到百餘步,遙見兩行紅紗照道,燈影中一人手執方天戟,馬上坐着呂布,半醒半醉,正與王允撞見。布見王允,就馬上輕舒猿臂,一把揪住衣襟,睜圓環眼,手掣腰間寶劍,指允言曰:“汝既以貂蟬許我,今送與太師,何相戲耶?”手起劍落。性命若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話說三國
前言三國志宗僚
捲之一: 祭天地桃園結義劉玄德斬寇立功安喜張飛鞭督郵何進謀殺十常侍
董卓議立陳留王呂布刺殺丁建陽廢漢君董卓弄權曹孟德謀殺董卓
曹操起兵伐董卓虎牢關三戰呂布捲之二: 董卓火燒長樂宮袁紹孫堅奪玉璽
趙子竜磐河大戰孫堅跨江戰劉表司徒王允說貂蟬鳳儀亭布戲貂蟬
王允授計誅董卓李傕郭汜寇長安李傕郭汜殺樊稠曹操興兵報父仇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