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 》
第十九回 張瀎傳檄討苗傅
熊大木 Xiong Damu
卻說苗傅次日帥群臣朝帝於顯寧寺,傅奏將改元赦書頒知天下,又奏移檄諸郡示明尊立之意,以安藩外諸鎮。帝皆準奏。傅令侍郎朱遷作赦書檄文,頒示遠近。詔曰:朕惟祖宗,創業守成,以仁治天下。重熙纍洽,與古匹休。肆朕纂承,祗遹先烈。宵衣旰食,勵精為治。立政造事,所以利安元老者,一以寬恤為先。茲者皇上推位,朕繼大寶,改元建號,先以刑罪滅赦,次將百廢修舉,中外臣僚,各揚乃職,應將前後事件,竭力遵承,毋緻違戾。
使四方百裏之遠,知新邦國,以稱朕意。其或不恭守令,固生異疑,仰監司按察糾舉以聞,邦有常刑,朕不汝貸。
故茲詔諭,想宜知悉。
檄文雲:
朕以幼衝,繼承大統,尚書左右丞苗傅忠慮於內廷,德服於諸僚,削平王淵交結之謀,勘定宦官恣黨之禍。皇上退養深宮,朕已進登大寶。朕本無能,不足以位天位也。
然而推戴之勤,實出上意。今日恐爾外藩諸臣一時不體朕志,妄加疑貳,緻惑軍民。茲者佈告中外,示諭遠近,各宜奮幹綱之運,振肇中原,掃犬羊於不規,興祖皇於有靈,再光餘烈,復睹至明。勒若功居千載之下,綿爾爵享永休之祚。非惟少快朕不共戴天之憤,實天下生靈之幸也。檄書到日,早為施行,不宣。
卻說苗傅遣使臣賫赦書、檄文,佈告中外。使臣賫赦書已到平江府,守臣湯東野得赦書,遣人報知張瀎。張瀎曰:“此非出上意。”復差人回報,令湯東野將赦書藏匿府中,候有的實消息,然後宣行。東野從其議,遂秘了赦書不宣。未數日而得苗傅等檄文到,瀎觀之謂僚屬曰:“朝廷緻幹戈擾攘之秋,內先不靜,何以服外。倘金人知此消息,乘亂而入,我衆人更何施展?一死非所惜,徒作無名之鬼也。”言罷捶胸慟哭。衆僚佐察其檄文出苗傅之手,知皇上被幽禁,各竪發瞋目,皆願死鬥。張瀎曰:“事不宜遲,即須起兵入討,以救天子。”衆人正在商議,張俊得檄文、赦書,亦知其偽,引所部八千餘人,至平江來見瀎。人報瀎,瀎即出帳迎接。二人攜手入軍中坐定,二人各出檄文語其故,相持而泣,瀎曰:“將軍可仗忠義,興兵問罪。”俊泣拜曰:“苗傅罪貫天日,不可不先討以除剝牀之患。須賴侍郎濟以機術,無驚動乘輿也。”瀎曰:“我這裏一面調集軍馬,再遣人會知各處起兵。將軍仍往吳江整理軍旅,以候出師。”張俊即辭瀎自回吳江,不在話下。
卻說江寧呂頤浩亦遇赦書、檄文來到,與子杭議曰:“是必內廷有兵變,苗傅假此赦文蠱惑諸侯之計矣。”杭曰:“主上春秋鼎盛,二帝蒙塵沙漠,日望拯救,其肯逮遜位於幼衝乎?灼知兵變無疑也。”頤浩曰:“張侍郎總大軍於平江,可令人會知,必有端的。”杭曰:“大人所見極明。”頤浩即修書,差人漏夜來到平江,見張瀎,呈上呂頤浩書。瀎拆開觀之。書曰:內廷兵變,苗傅播亂。侍郎手握重兵,作急爰整其旅,入正罪逆,浩輓戈惟命是聽。
張瀎得頤浩書,不勝之喜,與部下曰:“吾知頤浩為人有威望,能斷大事,今來相應,事可定也。”乃答書復來人,約共起兵日期,且令告知劉光世,一同徵討。差人接了書,迳回 江寧,呈上張瀎約書。書曰:天子幽禁,望日為歲。正待命人來會,適獲寓書見知,實皇上之洪福也。且閣下忠義素着,軍民仰服,若號令一出,苗傅等不足戮矣。幸以此舉為急,勿使內賊知風,得以從容行事也。謹依日期徵進,不宣。
呂頤浩見回書約共起兵日期,的知內廷事實,即與子整點人馬赴期,仍遣人告知劉光世於鎮江。
卻說張俊回至吳江,在軍中點集人馬。忽哨卒報韓世忠因赦書、檄文到日,知皇上有內變,由海道將赴行在。張俊聞之曰:“世忠來,事濟矣。”即遣人將瀎書白知之。世忠見書,壯懷激烈,舉酒酹地曰:“誓不與此賊共戴天!”率所部連夜至平江,見張瀎相抱慟哭,曰:“今日之事,世忠願與張俊任之,公無憂也!”瀎設酒禮款待世忠。未及數巡,世忠起曰:“皇上幽辱,非臣子貪杯之時,世忠即當行矣。”張瀎壯其志,於是令世忠帥兵赴闕,臨行戒之曰:“投鼠忌器,須不可急,亦不可緩,在審勢而圖之。閣下部衆,宜趨秀州據糧道,以俟吳江張俊軍至。”世忠承令,即發平江至秀州,稱病不行,而密地大修戰具。聲息傳入內廷,苗傅等聞之,集諸人議曰:“外鎮知皇上推位非出其意,各部兵勤王,即目韓世忠軍屯秀州,倘入內來,我等必難免禍。爾衆人有何高論?”劉正彥曰:“事已暴露,不得不早為計。韓世忠文武全纔,深得衆心,看來無一個是他對手。若先製了此人,其餘不足慮也。即今世忠妻子俱在城中,可遣人拘來為質。彼若知之,必緩師不入也。”苗傅曰:“此計甚妙。”正待遣人去拘世忠妻子。朱勝非聞之,入見苗傅曰:“世忠兵屯秀州不進,正為妻子在城故也。丞相如拘禁之,彼必懷憤亟來,非善計也。不若遣使迎世忠而慰撫之,則平江諸人益安矣。”苗傅從之。勝非出,即差人將世忠妻梁氏並其子疾驅出城,世忠妻子連夜走奔秀州去訖。勝非知之,喜曰:“二兇真無能為也。”卻說梁氏走至秀州會見世忠,以朱勝非之事達知世忠。世忠喜曰:“內有勝非主意,此賊握在手中矣。”遣人會平江張瀎出兵。張瀎得世忠來約,即持調合屬剋日起行,先差人報書於劉正彥。
且說苗傅聞大兵將集,每日衹是與劉正彥、黃文升等聚議此事。忽報張瀎差人致書來,苗傅拆開觀之,書曰:自古言涉不顧謂之指斥乘輿,事涉不遜謂之震驚宮闕,廢立之事謂之大逆不道,大逆不道者族。頃者因姦臣同惡,政由己出,權柄下移,以天位為傳席,立君上如兒戲,致使豪傑見疑,海內寒心。今建炎皇帝睿謀神聖,不聞失德,一旦遜位,豈所宜聞。又聞危者安其位,亡者保其存,亂者有其理。今諸君所計,綱紀紛綸,外藩臣子莫不欲奮整天戈,正討有罪,安社稷於已危,拯黎庶於將溺。即今會兵平江,諸君信能安不忘危,存不忘亡,理不忘亂,而速改其前尤乎?某恐驚動乘輿,因逗遛方鎮。咫書到日,諸君其熟思之。
苗傅、劉正彥見書大驚,與部下商量,乘世忠未發,乃遣弟苗翊、馬柔吉領精兵一萬扼臨平,以阻外軍。苗翊二人領軍去了。傅又欲陰奪世忠等兵柄,次日入奏帝,誣竣世忠欲危社稷,乞除二人節度使之職。帝允奏,即降詔謫之。時劉光世得呂頤浩書,亦部兵至平江會瀎。瀎見各鎮軍馬皆到,乃草檄聲苗傅、劉正彥之罪,佈告天卞。檄曰:苗傅不道,劉氏大逆。梟王淵而以誅亂為名,廢皇上而以奉立藉口。加以惡黨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佞,殘害忠良。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是以部鎮臣子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逆海內之推心。爰舉義以清叛逆,南連百越,北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
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暗嗚則山嶽崩頽,咤咤則風雲變色。以斯製敵,何敵不摧!以斯攻城,何城不剋!公等或仗忠義,或葉連銜,或膺重寄於成牙,或受顧命於宣室,共起勤王之師,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黨,同指山河。若或眷戀窮城,徊徵岐路,坐昧先機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傢之天下!
中外得張瀎檄文,各引兵來會。瀎以韓世忠為前軍,張俊副之,劉光世為遊擊。自與呂頤浩總中軍,劉光世分兵後應。
丙午旦大軍發平江,望杭州進發。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 斡離不舉兵南寇 | 第二回 李綱措置禦金人 | 第三回 師中大戰殺熊嶺 | 第四回 金粘罕邀求誓書 | 第五回 宋徽欽北狩沙漠 | 第六回 宋康王泥馬渡江 | 第七回 嶽鵬舉辭傢應募 | 第八回 宋高宗金陵即位 | 第九回 李綱奏陳開國計 | 第十回 嶽飛與宗澤談兵 | 第十一回 嶽飛計劃河北策 | 第十二回 李綱諫車駕南行 | 第十三回 宗澤約張所出兵 | 第十四回 宗澤定計破兀朮 | 第十五回 黏沒喝京西大戰 | 第十六回 宗澤大勝兀朮兵 | 第十七回 高宗車駕走杭州 | 第十八回 苗傅作亂立新君 | 第十九回 張瀎傳檄討苗傅 | 第二十回 韓世忠大破苗翊 | 第二十一回 洪皓持節使金國 | 第二十二回 鬍寅前後陳七策 | 第二十三回 嶽飛破虜釋王權 | 第二十四回 兀朮大戰竜王廟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