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   》 二、李白(13)      閔澤平 Min Zeping

  總之,在李太白人生的第二個階段中,即待詔翰林期間,他留給世人最深的印象還是嗜酒狂飲,皇上每次召見他的時候,同僚每次遇見他的時候,權貴每次宴請他的時候,甚至我們這些後人考證他在長安的生活的時候,詩人總是沉醉在酒的世界中。當然,他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丟掉了一份極為榮耀的體面工作。說到工作,李白似乎總是在飲酒,沒見到他處理具體事務,兩年的時間內唯一的政績似乎就是“草答蕃書”,但就是這一政績也遭到了後人的質疑,覺得可信度不高。後來明代小說傢馮夢竜先生在編纂《警世通言》的時候,把這個政績改編成《李謫仙醉草嚇蠻書》,看來即使這件政績,依然是在醉意朦朧的時候完成的。或許,李太白“醉聖”的名號就是這樣闖出來的,《開元天寶軼事》說:
  李白嗜酒不拘小節,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嘗錯誤,而與不醉之人相對議事,皆不出太白所見,時人號為“醉聖”。
  《舊唐書》說,李白人生的第三個階段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浪跡江湖,終日沉飲”。此言自然有偏頗之處。正如同眼光毒辣的王安石,在衆人齊聲頌揚李太白的時候,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太白之詩,十之八九言婦人、酒耳。這話讓大夥心裏很不痛快,卻又一時半會兒找不出反駁的證據。
  《青瑣高議》記載,離開翰林院的李太白,首先到華山去旅遊,騎着一頭小毛驢路過華陰縣。華陰縣令正在審案,擡頭突然瞥見一人喝得醉醺醺地騎着毛驢左右搖晃——李白又在喝酒,而且是且行且飲。縣令不由大怒,讓捕快將其捕將過來,喝道:“爾是何人,安敢無禮?”李太白曰:“給支筆讓我寫供狀吧”。縣令看他是個讀書人,就答應了,太白也不回報自己的姓名,衹寫道:“曾得竜巾拭唾,禦手調羮,力士抹靴,貴妃捧硯。天子門前尚容吾走馬,華陰縣裏不許我騎驢。”縣令一看,大驚失色,滿臉羞愧地站起來謝罪道:“不知翰林至此,有失迎謁。”竭力輓留,太白不顧,復跨驢而去。
  這樣的故事,嚴肅的讀者一般不會相信。研究李太白的專傢說,據可靠資料,離開翰林院的李白曾到汴州,與杜甫見面了,這大約是在天寶三載的夏天。學者們齊聲歡呼,認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偉大時刻。聞一多先生激動地說:“譬如說,青天裏的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那麽,塵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遙拜,說是皇天的祥瑞。如今李白和杜甫——詩中的兩曜,劈面走來了,我們看去,不比天空的異瑞一樣的神奇,一樣的有重大的意義嗎?”
  兩顆耀眼的星星碰面後發生了些什麽呢?李白的有關傳記自動地把這次偉大的會面過濾掉了,因為當時及當世的杜甫還不足以與李太白相提並論。而《新唐書》杜甫本傳比較詳細描述了他們的這次碰撞:“(杜甫)嘗從(李)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酣登吹臺,人莫測也。”看來,李、杜二人與後來加入進來的著名詩人高適聚在一起的時候,還是在飲酒。兩年後,李、杜再次相逢在齊魯大地,這一次他們又在一起喝了不少酒,因為李白留給杜甫的兩首詩提到的都是喝酒這些事。臨別之際,李太白對杜甫說:“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很久以後,李白想起了杜甫,又說:“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沙丘城下寄杜甫》)對於他們的會面,杜老夫子的描述則是“醉眠秋共被,攜手同日行”,依然是在一起喝酒。
  《舊唐書》曾擷取了一個片段來展示詩人飲酒的風姿:“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采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於舟中顧瞻笑傲,傍若無人。”離開齊魯後,李白又回到金陵。這時的他名揚天下,前往邀請赴宴的人絡繹不絶,李白也展示出了他非同一般的飲酒能力。《舊唐書》敘述的這次飲酒,時間就長達兩天一夜,詩人的詩篇《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着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人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禦》清晰地記錄了這一歷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崇文書局
一、王維(1)一、王維(2)一、王維(3)一、王維(4)一、王維(5)一、王維(6)
二、李白(1)二、李白(2)二、李白(3)二、李白(4)二、李白(5)二、李白(6)
二、李白(7)二、李白(8)二、李白(9)二、李白(10)二、李白(11)二、李白(12)
二、李白(13)二、李白(14)二、李白(15)三、 杜甫(1)三、 杜甫(2)三、 杜甫(3)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