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中國人史綱 》
十 西域的再喪失
柏楊 Bai Yang
安史兵變除了直接引起藩鎮割據,更引起嚴重外患,使西域(新疆及中亞東部)再度喪失。
中國外患,一嚮來自北方。衹有第七第八兩個世紀,外患來自西南。南詔王國已使中國受到內傷,吐蕃王國更砍斷中國的肢體,唐政府還沒有遭受過這麽大的覆敗。
上世紀(七),中國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國王棄宗弄贊。本世紀(八)七一○年,又把金城公主嫁給它的國王棄隸縮贊(棄宗弄贊的孫兒)。金城公主的嫁妝之一是“河西九麯”(即青海省東南黃河大轉彎成S形的地方),這一帶土地肥沃。吐蕃王國面積雖大,但位於世界屋頂,全屬叢山,可耕地很少,得到九麯地區像得到一個巨大寶庫,國勢大為增強,終於超過中國所能控製的程度。
安祿山兵變後,中央把西部邊界屬於隴右戰區(鄯州·青海樂都)和河西戰區(涼州·甘肅武威)的軍隊,調往中原參戰,邊界等於沒有防務。吐蕃王國抓住這個機會,於七六三年,沿着一千余公裏的邊境,發動全面總攻。一連攻陷囗州(四川西昌)、維州(四川理縣)、鬆州(四川鬆潘)、涇州(甘肅涇川)。
吐蕃的攻勢十分猛烈,攻陷涇州的主力部隊,繼續東進,中國軍隊節節敗退,首都長安遂告陷落,皇帝李豫嚮東出奔陝州(河南三門峽)。吐蕃兵團就在長安立了一位來不及逃走的親王之子李承宏當皇帝,然後大掠而去。李豫雖然又回到長安,把李承宏驅下寶座,但吐蕃兵力仍留在經州,河西走廊跟中國本土之間交通,被攔腰切斷,西域(新疆及中亞東部)更像斷了綫的風箏。
——河西走廊和西域,最後終於全部淪入吐蕃王國和回紇汗國之手,尤其是西域一百七十餘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從本世紀(八)脫離中國,達一千年之久。
西疆防衛力量,經這次摧殘,再無力振作。中國本上正陷於藩鎮的混戰,也沒有力量西顧。吐蕃兵團經常長驅直入,在關中地區(陝西省中部)攻城略地,燒殺擄掠,遊騎不時地直抵首都長安城下。過去繁華富庶地帶,現在一片荒涼。長安以西各州縣,城門日夜關閉,地方官員和將領唯一的工作是,每逢吐蕃兵團大掠而去時,就嚮皇帝上奏章“慶賀賊退”。李豫的繼承人李適除了全力謀求和解外,別無他策。問題是,吐蕃王國認為和解即是斷絶財路,所以並不願意結束這種致富的強盜行為。最後,吐蕃在陰謀下表示願意接受。七八七年,中國宰相渾(王鹹)、吐蕃宰相尚結贊,在任州平涼川(甘肅平涼西北)舉行高階層會議,締結和解條約。當渾(王鹹)剛要進入會場時,吐蕃伏兵四起,渾(王鹹)是大將出身,他奪得一匹沒有上口勒的馬,狂奔逃脫,其他中國官員全部被俘,受到殘酷的虐待。尚結贊失望地對那些被俘的中國官員說:“我為渾(王鹹)準備了一副金手銬,想不到衹捉到你們這些不重要人物。”於是乘勢進攻隴州(陝西隴縣),把全城居民集中,老弱的屠殺,不殺的全部挖眼斷手,拋棄道旁,衹剩下青年男女數萬人,驅往西行。走到安化峽(甘肅平涼西),宣佈說:“你們可嚮東辭別你們的祖國傢園1民衆大哭,投入山𠔌自殺的有數千人,其餘的全都被賣為奴。
內憂外患,使本世紀(八)六十至八十年代,三十年間,日子黯淡。平涼川事件的明年(七八八),李適采用宰相李泌以夷製夷的建議,把女兒鹹安公主嫁給回紇汗國的天親可汗。天親可汗感到莫大榮耀,上奏章給李適,表示願為嶽父赴湯蹈火。三年後(七九一),吐蕃兵團攻擊靈州(寧夏靈武),回紇迎擊,吐蕃遭到空前大敗,天親可汗把俘虜送到長安獻捷。七九三年,南詔王國第三任國王異牟尋,在他的中國籍宰相鄭回設計下,重新歸附中國。明年(七九四),吐蕃王國嚮它徵兵一萬人,圖雪靈州的恥辱。異牟尋表示國小力弱,衹能派出三千人。吐蕃使節一再堅持,纔勉強派出五千人。但數萬人的南詔精銳兵團,卻遙遙地跟在五幹人之後,進入戒備森嚴的吐蕃國境的神川(雲南麗江),縱兵攻擊,吐蕃又大敗,被俘十餘萬人(一個可觀的數字)。南詔砍斷橫亙在金沙江上的古老鐵索吊橋(在雲南中甸南),斷絶兩國交通,然後派遣使節到長安獻捷。
吐蕃王國從此衰落下去,除了回紇、南詔繼續不斷給它打擊外,同時還有另一個原因。中國兩位公主帶過去的佛教,經百餘年的傳播,已開始發生决定性的影響。吐蕃人民由兇悍漸變為溫和,所嚮無敵的戰鬥精神也逐日減退。所以,九十年代之後,與中國為難,並使中國連連挫敗的吐蕃王國,光芒倏然熄滅。
——吐蕃王國不久就瓦解為若幹部落,不能再組成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十四世紀時,稱為土蕃。十五世紀時,稱為烏斯藏,跟中國關係更加疏遠。十七世紀時,稱為西藏。十八世紀時,再次歸入中國版圖,成為中國永不可分的領土的一部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 | 第一章歷史舞臺 | 一 空中·馬上 | 二 河流·湖泊 | 三 山 | 四 沙漠·萬裏長城 | 五 城市 | 六 地理區域 | 七 演員 | 第二章神話時代 | 一 開天闢地 | 二 五氏 | 三 東西方世界 | 第三章 傳說時代 | 一 黃帝王朝 | 二 姬軒轅 | 三 伊祁放勳與姚重華 | 四 東西方世界 |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 | 一 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 二 紀元前二十二世紀 | 三 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 四 紀元前十九世紀 | 五 紀元前十八世紀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