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中國人史綱 》
九 藩鎮割據
柏楊 Bai Yang
安史兵變雖然平息,但一百三十年的中國第二個黃金時代,卻一去不返。接着出現的是中央政府威信衰落和藩鎮(戰區)割據的新局面。
割據的形成,由於安史手下若幹當節度使(戰區司令官)的大將,在投降中央政府時,仍握有強大的武裝部隊和重要據點。大亂之後,皇帝和宰相心驚肉跳,不敢予以調動,命他們繼續擔任原職如故,衹求表面順眼,維持統一的外貌。這些節度使當然瞭解這種政治形勢,遂乘機取得合法的割據。不但軍事、財賦、行政,全部壟斷,甚至節度使(司令官)的職位,也父子相承,成為無名有實的獨立王國。尤以下列位於黃河以北的四個戰區,擁有重兵,最為強悍。中央政府在忍無可忍時,也曾數度起兵討伐,但四個戰區獨立不變,世人稱為“河朔四鎮”:
四鎮之中,盧竜(前稱範陽)與平盧屬於原來的十個節度使,成德與魏博則是後來增設。戰區本衹設在沿邊,以防禦外患。安史兵變後,首都長安城外,全國逐漸都被劃作戰區,成為對內抗衡和安置軍閥的工具。到本世紀(八)末,已陸續增加到五十個之多,到了下世紀(九),變更紛壇,幾乎處處都是戰區,處處都有節度使。
河朔四鎮職位的世襲,使其他戰區垂涎三尺,自然不斷發生爭取世襲的爆炸性事件。很多節度使的子弟,在父親或兄長逝世後,就發動將領們擁戴自己繼位。唐政府當然厭惡這種局面。八十年代時,新即位的第十二任皇帝李適,决心重振中央權威。七八一年,恰巧成德戰區(河北正定)節度使李寶臣,與平盧戰區(山東東平)節度使李正己逝世,李適拒絶任命他們的兒子繼位。於是河朔四鎮聯合行動,宣告脫離中央,各自稱王,正式成立四個獨立王國。而淮寧戰區(河南汝南)節度使李希烈也乘機獨立,並於七八四年索性登極當上皇帝。李適動員全國各戰區兵力,先行攻擊李希烈。想不到當徑原戰區(甘肅經川)的出徵部隊,經過長安時,本希望得到賞賜,李適卻捨不得出錢,那些帶着眷屬預備領到賞賜回傢養生的士兵,由絶望而憤怒,遂爆發兵變。李適急下令趕運二十車金錢財寶,可是恩典來的太遲。叛軍攻入長安,擁立大臣朱氵此當皇帝。李適倉惶逃到梁州(陝西漢中)。
這時半壁河山,都已靡爛。幸而七八四年,忠於中央政府的軍隊,收復長安,朱氵此被他的部下所殺。七八六年,李希烈也被他的部下所殺。而河朔四鎮在獲得中央政府准許世襲的保證下,取消王號。中國在外貌上仍是大一統的局面。可是,從此之後,唐王朝中央政府再也不敢觸怒任何藩鎮——包括河朔四鎮以外的其他藩鎮。像宣武戰區(河南開封)節度使劉玄佐於七九二年病死,將領們擁立他的兒子劉士寧繼位,中央政府連一句話都不敢多問,立即任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 | 第一章歷史舞臺 | 一 空中·馬上 | 二 河流·湖泊 | 三 山 | 四 沙漠·萬裏長城 | 五 城市 | 六 地理區域 | 七 演員 | 第二章神話時代 | 一 開天闢地 | 二 五氏 | 三 東西方世界 | 第三章 傳說時代 | 一 黃帝王朝 | 二 姬軒轅 | 三 伊祁放勳與姚重華 | 四 東西方世界 |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 | 一 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 二 紀元前二十二世紀 | 三 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 四 紀元前十九世紀 | 五 紀元前十八世紀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