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读遍红楼   》 后记      胡文彬 Hu Wenbin

  当《冷眼看红楼》的书稿交付中国书店出版社之后,我的主要精力是集中在《(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一书的写作。在这段时间里,我仍然坚持写作与看书交替进行。我认为如此“交替”可以转换思维,也是一种最佳的休息方式。边读边记,不知不觉间积累的笔记和卡片又有了一堆。于是在长文写作的间歇中又写了几十篇随笔,集成了本书。在《(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交到出版社之后,抽时间披阅增删,纂成目录,交付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今天提笔写这篇《后记》的时候,我要特别感谢山西人民出版社和杭海路总编辑,是他专程到京约下这部书稿,允诺出版。时下虽然“红楼夺目红”,但以红学著作出版来说,还是要担些赔本赚吆喝的风险。况且我本人不过是一个“红边”看客,未必被读者所认同,这又担了一层风险。我的本意是送给读者一点喜欢的“绿色”土特产,但愿没有超标的污染。
  此时此刻,我由衷地感谢拙荆和小女力元为我的写作所付出的无限辛劳。我至今是电脑盲,全部书稿的清理、打印都是小女利用工作余暇一篇一篇敲打出来的,并为我校改了稿中的脱漏讹误,令我感到十分宽慰。还有许多新朋旧雨在安慰我保重身体的同时,所给予的真诚鼓励与支持,我十分感念。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韩萍等领导和几位馆员同仁为我提供了资料阅读的方便,使我有机会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抄本,发现了曹寅的《北红拂记》和千山试魁抄本《红楼梦诗词选》,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及宝贵的资料。在此我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书题名《不随黄叶舞秋风——胡文彬痴说(红楼梦)》,意在勉励自己在当今社会五光十色的诱惑中能够心静如止水,保持一份清醒,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不仅需要悟性,还需要一种“定力”。同已出版的几本随笔一样,遵循旧例,以内容分编为几卷,目的是便于阅读。
  写书不易,出书更难。因而出一本好书是凝聚了作者、编辑、出版者的共同心血。期盼读者拿到手中的这本小书能够给大家带来愉悦!
  童安格的一首歌名为“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我则要说——
  其实你(读者)最懂我的心!
  2005年10月16日
  写于京华饮水堂东窗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选集】红楼一春梦
卷首絮语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此书系自愧而成
通灵宝玉:一块被幻化的顽石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美石”智而通则悟
难得糊涂宁荣二公的嘱托与宁国府的祭宗祠实非别书之可比
《红楼梦》中的一桩难解之谜尤氏心内有什么“病”?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裙钗一二可齐家
万不可奢华过费敏探春“兴利除弊”三人成众,众志成城(1)
三人成众,众志成城(2)不过实录其事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娶妻当如薛宝钗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1)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