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民國春秋 》
第四捲·第四十七章 無奈的“金剛計劃”
劉鳳舞 Liu Fengwu
吳國楨認為王哲甫同吳性栽在上海的行為,並沒有任何牽連,於是命令彭孟緝立即釋放王哲甫。彭未執行,並同蔣經國一起見吳國楨。蔣經國說,王哲甫有罪不能釋放,吳國楨堅持於法無據,場面極為尷尬。吳責問彭:“究竟你做主席兼保安司令,還是我?”
蔣經國走後,當天晚上,“總統”貼身秘書周宏濤來見吳國楨,奉命轉達抓王是蔣介石的意思。吳國楨堅持己見,寫就私函一封,托周轉呈。當晚,周再度訪吳,周說:“蔣先生看你的面子,將王的死刑改判7年徒刑。”
在這次事件中,吳未獲全勝,亦未全敗。另外一次事件發生在臺灣第二次縣市長選舉前夕,蔣經國下令全省特務以檢查戶口為名,一夜間逮捕398人,其中僅19人有過輕微違警記錄,其餘全屬無辜。吳國楨作為省主席和保安司令,不得不出面幹預,將人全部釋放。但大逮捕之後有小逮捕,基隆市有兩位議員於午夜失蹤,吳接到報告,嚮彭孟緝查詢。彭先說不知,後又推到保安司令部某處長身上。那處長說不知詳情,案子是調查局辦的。吳國楨下令他在3個小時內開釋。開釋後,吳召見此兩位議員。兩位議員表示,人既恢復自由,就不要再追究真相了,原因是怕特務報復。後來說出真相,因兩位議員未遵守黨部指示,投國民黨提名的議長一票,遂遭懲罰。
吳國楨要彭孟緝把違法亂紀的處長撤職查辦,彭表面敷衍,並不照辦。吳追問原因,彭拿出蔣介石的手令來,搞得吳國楨進退兩難動之理”。發揮張載學說。後收入《船山遺書》。北京古籍出,好不尷尬。
蔣吳鬥爭,又表現在經濟上,臺灣省經濟來源有限,應付的開支很大,難免捉襟見肘。吳國楨遇到預算以外的額外要求,往往不客氣地予以拒絶。而蔣經國正在廣植勢力,花錢的地方特別多,他便兵分兩路,嚮吳國楨和財政廳長任顯群要錢。
吳國楨在窮於應付之餘,難免會牢騷形之於色。而任顯群則八面玲瓏,幾乎是有求必應,以致連蔣介石也稱贊他是財政的“長纔”。後來吳國楨纔發現,任顯群除了把日産房地大拍賣之外,還用“政府”自大陸運來的黃金拋售了不少,最不可原諒的,則是他把所有公營單位包括臺電、臺鐵、臺鹼、臺鋁等存在美國購料的存款,未經吳國楨批準,擅自提了回來,自己做人情,為他政治前途鋪路。任顯群支給蔣經國的經費,吳國楨自然把帳算在蔣經國頭上。蔣吳衝突,越鬧越大,最後竟發展到蔣經國企圖暗殺吳國楨。
1952年復活節那日,吳國楨由日月潭下山,卻找不到自己的汽車司機簡火山,改請包姓司機駕駛。途中在臺中無錫飯店用餐,飯畢下樓階段”)、“形而上學階段”(又名“抽象階段”)和“科學階,見司機嚇得臉色刷白,說是有人把汽車前輪的蠃絲扭鬆了。要不及時發現,則要送命了。吳十分懷疑是蔣經國的特務所為。
1953年1月,美國共和黨上臺,艾森豪威爾入主白宮,美國人對臺政策發生了很大變化,蔣介石已不再需要用吳國楨、孫立人等親美人物裝點門面。吳國楨終於意識到是他激流勇退的時候了,於是便以健康欠佳為藉口,請求辭職。
蔣介石故作姿態,批示慰留,給假一個月。又派黃伯度傳話,衹要吳願和蔣經國合作,願當行政院長,便當行政院長;願當院長兼省主席亦可,吳國楨一概謝絶。後來蔣介石召見吳國楨,問道:“黃伯度給你傳話了吧?”
吳國楨回道:“經國兄,當然我是要幫助的,總統叫他管特務,蓋無論其是否仗勢越權,必將成為人民仇恨的焦點。如果不做特務之滅,火不可復燃,人死亦不可復而為鬼。藉以批駁因果報,做點社會福利方面的工作,我决心盡力協助。”
蔣介石面露不快之色,踱步走嚮火爐邊:“今天我頭痛,改天再談。”
吳國楨終於明白了,蔣介石的“愛權之心,勝於愛國,愛子之心,勝於愛民”。他去意更堅,3度請辭。行政院終於在4月準其辭職,任命俞鴻鈞為臺灣省新“主席”。吳國楨暗中活動兩個美國學術團體,邀吳到美國講學。蔣介石開始不讓吳離臺,但吳國楨有美國人支持,宋美齡也為吳出面嚮蔣介石說情和施加影響,於是,蔣介石不得不放行。吳國楨遂於5月24日離臺赴美,蔣介石留下吳的父親和兒子做人質。
12月發生了王世傑免職案件。蔣氏父子决定乘機削除“政學係”勢力,吳國楨雖然並不身隸“政學係”,但和張群、王世傑等人都過從甚密。於是,蔣經國决定痛打落水狗,將吳國楨也牽涉到王案之內。1954年1月爾哲學的二元論性質,他的後繼者分為兩派:一派以荷蘭哲,臺灣報紙披露吳苟取巨額外匯的內幕,刊出《勸吳國楨從速回臺灣》的長篇社論。吳聞之要求臺灣報紙登啓事闢謠。但吳的父親跑遍各報,不得要領。吳國楨忍無可忍,於是在美國發表對臺灣3點“政見”,主要內容是:“(1)臺灣如不實行民主,將無法爭取臺灣人民及海外僑胞的全力支持,更無法爭取美國的同意與支持;(2)目前的臺灣“政府”過於專權。國民黨的經費,非來自黨員,而靠國庫支出,目的在永恆一黨統治;3、政治部全然照搬蘇聯方法,若幹人士竟認為——與‘共産主義作戰,必須采取共産主義的方法’”。這3條分明專指蔣經國,但尚未指名道姓。
吳的意見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美國政府所支持的竟會是這樣的“政府”,對美國公衆來說,不啻是一個恥辱。《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時代》、《新聞周刊》等著名報刊,無不爭相報道,在大洋彼岸的北美大陸,颳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吳國楨風暴”。
臺灣自有許多忠於蔣介石的要員已“義憤填膺”。立法院長張道藩帶頭“揭竿而起”,始與吳國楨隔海駡戰,指責吳“反動”、“狂妄”、“非法亂紀”,罪名包括“擅離職守,拒辦移交,私自濫發鈔票,拋空糧食,並在外匯、貿易、林産等問題的處理上,非法亂紀,專擅操縱,有意地包庇貪污,營私舞弊等”,共達13項之多。陶希聖則發表《兩把刀·殺到底》一文,口誅筆伐。
吳國楨在臺灣的一片謾駡聲中,復刊出《上總統書》一文,正式點出蔣氏父子的名字,說“太子”是臺灣政治進步之一大障礙,主張送入美國大學或研究院讀書取自《周易》“箕子之明夷”句。自稱“吾雖老矣,如箕子之,在大陸未恢復以前,不必重返臺灣。同時批評蔣介石“自私之心較愛國之心為重,且又固步自封,不予任何人以批評建議之機會”。
吳國楨一紙上書,使蔣氏父子極為震怒。蔣介石趕緊發表“總統命令”:“據行政院呈:‘本院政務委員吳國楨於去年5月藉病請假赴美,托故不歸,自本年2月以來,竟連續散布荒誕謠諑,多方詆毀政府,企圖淆亂國際視聽,破壞反共復國大計,擬請予撤職處分。另據各方報告,該員前在臺灣省主席任內,多有違法和瀆職之處,自應一並依法查明究辦,請鑒核明令示遵’等情。查該吳國楨歷任政府高級官吏,負重要責職20餘年,乃出國甫及數月,即背叛國傢污衊政府,妄圖分化國軍,離間人民與政府及僑胞與祖國之關係,居心叵測,罪跡顯著,應即將所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一職予以撤免,以振綱紀,至所報該吳國楨前在臺灣省政府主席任內違法與瀆職情事,並應依法徹底查究辦,此令。”
接着又開除了吳國楨的黨籍。官方策動“上書”、“簽名”、“聲討”運動,以維護領袖和領袖兒子的形象免遭吳國楨糟踏,喧囂一時,結果是不瞭瞭之。
通過吳國楨事件,中外人士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蔣介石仍然是大陸時期的蔣介石,大陸慘敗的教訓,並未能使蔣介石洗心革面。蔣介石十分後悔讓吳國楨出走,造成吳國楨藉外國政治保護是各自的實踐創造的,它們之間是不可還原的。反對唯經濟,肆意攻擊“國府”。蔣經國更是對蔣夫人幫助釋吳不滿,此後蔣經國與宋美齡之間的矛盾激化。
吳國楨的駡聲尚未息,蔣介石便造出“萬年國代”來。
1954年5月,蔣介石的第一屆“總統”任期屆滿,照國民黨憲法規定,臺灣當局應於4月選出第二屆“總統”。於是,蔣介石下令召集“國民代表大會”,但“國大代表”遠遠湊不夠法定人數。蔣衹好命令大法官們修改“選舉法”,重新規定,依法不足的“國大代表”由內政部下令遞補即可。很多人據此搖身一變,憑命令被“選”為“國大代表”,並且規定是終身職,臺灣人稱“萬年國代”。而且這些“萬年國代”一改過去不能享有薪給,蔣介石批準“國大代表”重新建立薪給製,於是皆大歡喜。“國大代表”有了鈔票,蔣介石有了選票。
蔣介石輕而易舉地“當選”為第二屆“總統”。孔祥熙意想天開地想競選副總統,特派曾任臺灣省主席的魏道明從美國回到臺灣窺察行情。蔣經國和陳誠看穿魏道明的來意後,立即命報紙發表文章,大駡豪門,並影射魏道明是豪門走狗。孔祥熙見勢不妙聖西門(ClaudeHenrideSaintFSimon,1760—1825)法,命魏道明停止活動回美。蔣經國和陳誠傳出風聲,似乎要與魏道明清算其任臺灣省主席時營私舞弊的舊帳。魏嚇得膽顫心驚,立即走了宋美齡的門路,離臺返美。
蔣介石傳出話去:“問問何應欽願不願競選副總統?”
何應欽自知在歷史上曾有過兩次(1927年夥同桂係逼蔣下野;“西安事變”期間,擬取蔣自代)“對不起”總裁,連忙作揖婉謝。蔣介石乃順理成章地嚮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推薦陳誠,陳誠便成了沒有競選對手的“副總統”候選人。
陳誠當選為“副總統”,外界公認是蔣介石的繼承人。實際上,陳誠繼承的希望非常渺茫。陳患有嚴重胃疾,且已57歲,早不堪繁劇。他也清楚瞭解人的成功,而是公衆的成功。,蔣介石最後剩下的這點江山,是一定要傳給兒子的。
老蔣將小蔣調離臺灣國防部總政治部,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國防會議這個機構,撲朔迷離,來路欠明。它的常設機構下轄“國傢動員局”和“國傢安全局”兩個機構。這樣一來,“國防會議”成了制度化了的“太上特務機構”,蔣經國更上一層摟,成了名副其實的秘密誓察首腦。
蔣經國“太子係”的勢力已經形成,為太子“親密戰友”的人,都安排到重要位置。陳誠空出的“行政院長”職位,由俞鴻釣接替,另一位“太子係”主將唐縱,擔任了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職務。
蔣介石連任“總統”,蔣經國羽毛豐滿,環視黨政軍各界,與之抗衡者,便衹有孫立人了。
孫立人,安徽舒城人,清華大學畢業,保送赴美留學,獲工程學士學位後入費吉尼亞軍校學習,畢業後回國,歷任黨務學校軍訓隊長、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副總隊長、稅務警察總團特種兵團長、新38師師長、新1軍軍長、第4綏靖區長官兼“長春警備司令”、“臺灣編練司令”、“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臺灣防衛司令、陸軍總司令兼保安總司令,1951年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
孫立人同美國顧問團團長蔡斯交往十分親密,蔡斯負責臺灣的軍援執行,可以說是蔣臺政權的“衣食父母”,頤指氣使,法力無邊,早為蔣氏父子所不滿。而蔡斯又從美國的民主觀點出發,對蔣經國一手建立起來的軍中政工制度,無法容忍。蔣經國對於美國人幹預他的事,氣惱萬分,但因他們是“衣食父母”,衹得忍氣吞聲。但孫立人同蔡斯一唱一和,引起孫蔣衝突。
1950年12月底,孫立人召開年終擴大良心會,讓許多高級長官來聽取士兵們的良心話。孫緻詞說:“現在社會黑暗,人心不古,不但做事騙人,說話也騙人,所以社會動蕩不安,就是彼此不能開誠相見,埋沒了良心之故。”
蔣經國認為孫立人居心叵測,便召開“慶生會”,給予反擊。
孫立人認為,在現有的領導之下,臺灣是無法久存的。他在私下談及大陸之失,認為這純粹是由於蔣氏堅持“政府私人化”的結果。他主張面對現實,放棄不切實際的“反擊”希望。
孫立人的話,無論是在公開場臺,還是私下場合說的,都通過無孔不入、無所不在的情報機構,傳到蔣氏父子的耳中,蔣如何能夠容忍?1954年及稍後,美國欲指使李宗仁、孫立人推翻國民黨政權,以謀臺灣獨立。蔣介石認為,孫立人不除,就不能根絶美國人換馬的企圖。孫立人存在一天,蔣介石父子就“終日乾乾”,不得安寧一天。
1954年6月,孫立人的“陸軍總司令”任期屆滿,蔣介石調孫立人任有名無實的“總統府參軍長”,儘管孫立人被解除“陸總”職務,但羽翼尚在,在陸軍中還有班底,蔣氏父子就必欲除之而後快。
1955年5月25日,孫立人的老部下郭廷亮突然被捕。6月15日,孫立人受到看管偵訊,即所謂的“孫立人兵變案”。8月3日,在封鎖孫被捕消息兩個月之後,臺灣當局纔公佈孫辭職的消息。
孫立人是個優秀的帶兵官,但他與同輩,幾乎沒有人可以合得來,他與陳誠、參謀總長周至柔、空軍總司令王叔銘、海軍總司令桂永清之間都鬧得很僵。孫因為不能與人和衷共處,就孤立無援,遭緻衆人打擊。所以當“孫立人兵變案”發生後,三軍將領都表示沉默。甚至有些人落井下石,參與製造“孫立人兵變案”的活動。
“孫立人兵變案”是臺灣當局蔣氏父子為了根除孫立人的潛在威脅而蓄意製造的一個政治事件。根據蔣介石的命令成立的以陳誠為首的“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報告說,當事人郭廷亮,1948年在瀋陽任新1軍少校營長時,同共産黨接觸,並被共産黨派到臺灣,又在孫立人軍中先後任營長、大隊長,步校教官、陸總第五署督訓組長等職。1954年9月,有操北方口音的李某到郭傢相訪說:“白先生要你積極進行,不久他會到臺灣來。”郭隨即利用與孫多年長官部屬關係,在軍中聯絡少尉級以上軍官100餘人,預備於適當時機,發動“兵諫”。孫立人在交卸“陸軍總司令”時,曾令陸總督訓組副組長於新民把各軍師團單位的聯絡人造册送給他。1954年8月和10月,孫曾兩度召見郭廷亮,瞭解聯絡進展情況。1955年6月初,蔣軍在臺南地區舉行閱兵,蔣介石親臨檢閱。孫等選定此時,為發難日期。郭廷亮於5月15日到臺北見孫,嚮孫報告情況。孫本人計劃於5月25日左右南下,將於5月底或6月初有所行動。不料,5月25日郭廷亮事機不密被捕。蔣介石等覺察到孫立人的“兵變”意圖,便諭令孫立人30日與蔣同機赴臺南,孫實際上處於被看管狀態,孫立人“兵變”的計劃也就死於腹中。
然而,這份官方調查報告,不能自圓其說處甚多,就連香港《祖國》雜志也登出《孫立人案件獻疑》的文章。蔣介石又不得不令“監察院”成立以曹德宣、陶百川為首的5人小組,對孫案重新調查。但這畢竟又是蔣氏的戲法而已,5人小組的調查報告,始終未獲面世。“孫立人兵變案”影影幢幢,撲朔迷離,至今仍然是個謎。
蔣介石發佈“總統”命令:“孫立人久歷戎行,曾在對日抗戰期間作戰立功,且於案發之後,即能一再肫切陳述,自認咎責,深切痛悔。即經令準免去總統府參軍長職務,特準予自新,毋庸另行議處,由國防部隨時察考,以觀後效。”
蔣介石師法前人,恩威並施,孫立人送臺中軟禁。在孫案爆發前後,蔣軍總政治部又發動“效忠總統運動”,藉重青紅幫歃血為盟的辦法,把個人崇拜推嚮一個新的高峰。
1954年9月15日至26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不久,人民解放軍在11月1日出動米格15型戰鬥機10餘架次,掩護輕重轟炸機13架次,飛抵大陳島上空,反復投彈轟炸,人民解放軍陸軍岸炮也發出3000多發炮彈,將大陳島港口設施與停泊炮艇炸得遍體鱗傷,大陳島硝煙彌漫,國民黨空軍因老式飛機的性能不如米格15型,龜縮地面不敢迎戰。11月14日,解放軍出動6艘魚雷艇將國民黨護航驅逐艦“太平號”擊沉,臺灣的所謂海上優勢的神話破産。
消息傳到臺灣,蔣氏父子大為震驚。自從敗退海島之後,蔣介石就刻意經營大陳島,1951年派“西北王”鬍宗南化名秦東昌,任“江浙人民反共遊擊總指揮”,並挂名“浙江省主席”,駐守大陳。
鬍宗南在大陳島先後訓練了約7000人的挺進隊員,不斷派遣這些攜帶美式武器和特務活動器材的挺進隊員,登陸進入內地,和當地土匪結合在一起,開展遊擊戰爭,襲擊大陸沿海數百次。鬍宗南得手的次數並不多,他獲得較大成功的一次,便是1952年“雙十節”對南日島的襲擊。鬍宗南的遊擊隊配合金門島國民黨軍正規軍,接近1萬人,在飛機和艦艇掩護下猛襲南日島,解放軍損失兵力1300人,鬍宗南喜不自禁。
解放軍加強了沿海防備,1953年5月下旬,解放軍嚮羊嶼、雞冠山和大小鹿山4島發起進攻,殲滅守島的蔣軍230人,俘獲鬍宗南部幹將縱隊司令何卓權,並鏟除了大鹿山的一個特務巢穴,繳獲8部電臺,捕獲一批準備潛入內陸的特務分子。
蔣介石失去4島,嚴厲申斥鬍宗南。鬍宗南决心奪回羊嶼等4島將功贖罪。6月19日晚,他乘驅逐艦親率1600餘人攻擊羊嶼等4島。結果被殲700餘人,大敗而回。6月24日,解放軍又奇襲了大陳港西口的積𠔌山島,予以占領,使大陳島海面處於解放軍陸上大炮射程之內,大陳島局勢更加緊張。
蔣介石將鬍宗南調回臺灣,委派劉廉一中將接替鬍宗南。
1954年5月6日,解放軍海陸配合,輕取大陳外圍的鯁門、頭門、田嶴3島。
正當解放軍要解放大陳島和一江山島之時,美國和臺灣當局於12月2日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條約宣稱美國和臺灣當局雙方有“為自衛而抵禦外來武裝攻擊的共同决心”,臺灣方面如遭攻擊,美國要立即采取行動。條約同時還規定,美國有“臺灣、澎湖及其附近部署美國陸、海、空軍之權利”。這個條約是干涉中國內政,使美國出兵侵略臺灣合法化的侵略性條約。條約簽訂後,美國海空軍在臺灣海峽的活動加強了,美國提供給臺灣的第一批F—86型噴氣式戰鬥機也運到臺灣。周恩來就美蔣條約發表聲明宣告: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美國政府必須從臺灣、澎湖和臺灣海峽撤走它的一切武裝力量。如果有人要把戰爭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中國人民一定要對干涉者和挑釁者給以堅决回擊。
1955年1月,解放軍集結了兩個陸戰師、154艘各類戰船和230架各類飛機,於1月20日開始攻擊與大陳島密切相聯的一江山島。18日封鎖了一江山島和大陳島的聯絡通道。
60架IL—28型轟炸機在米格機的掩護下,對面積僅1.3平方公裏的一江山島轟擊,解放軍1個團的兵力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登島作戰,幾個小時後便占領全島。
一江山島解放後,解放軍的火炮射程可以覆蓋大陳島,加上空軍轟炸優勢,大陳島已指日可下。臺灣當局“國防部長”俞大維要求美國第七艦隊介入大陳戰鬥,還要求美國空軍給大陳島守軍以空中支援。艾森豪威爾總統要蔣介石放棄大陳等島,美國提供海空軍掩護讓大陳守軍撤退。杜勒斯又通過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希望勸說中共在國民黨軍撤退時不要攻擊。解放軍指揮員張愛萍想在國民黨軍撤退時予以打擊,彭德懷給他發去電報:此事牽涉到國際關係,就讓他們撤退算了。
1月26日,蔣軍在大陳島發佈文告,準備撤離,其代號為“金剛計劃”。2月10日,大陳島軍民3萬多人,在美國第七艦隊協助下,撤到臺灣島,解放軍隨後占領大陳島。
至此,本“春秋”的敘述結束。這裏敬錄毛澤東1954年夏天在北戴河寫的一首“浪淘沙”詞作為結尾: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嚮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捲·第一章 “洪秀全第二” | 第一捲·第二章 流血廣州 | 第一捲·第三章 孫、黃同盟 | 第一捲·第四章 鎮南關星火 | 第一捲·第五章 屢敗屢戰 | 第一捲·第六章 血祭黃花岡 | 第一捲·第七章 風滿黃鶴樓 | 第一捲·第八章 辛亥槍聲 | 第一捲·第九章 “俘虜”都督 | 第一捲·第十章 武漢血戰 | 第一捲·第十一章 “竜頭大哥” | 第一捲·第十二章 “興漢滅旗” | 第一捲·第十三章 山西立威 | 第一捲·第十四章 血盟人頭願 | 第一捲·第十五章 “竹竿挑檐瓦” | 第一捲·第十六章 乞降與反復 | 第一捲·第十七章 新瓶裝舊酒 | 第一捲·第十八章 天府英魂 | 第一捲·第十九章 鐘山風雨 | 第一捲·第二十章 北洋軍閥之路 | 第一捲·第二十一章 國中之“國” | 第一捲·第二十二章 東山再起 | 第一捲·第二十三章 恃強玩議和 | 第一捲·第二十四章 臨時大總統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