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而知,宫女们寂寞到了何等地步,她们无望地将愁绪写满一片片叶子,让它随着流水漂出宫去,然而,这种感情恰似水中浮萍,飘浮摇落,何去何依?
这位“天宝宫人”的梧叶,还是比较幸运的。这片梧叶,正好被大诗人顾况看到。顾况看到后,不胜感慨。天宝末年时,顾况还是未到弱冠之年的少年郎,和后来那个大模大样地说“长安米贵”来吓唬白居易的文坛大佬判若两人,于是他就转到了御沟的上游,也在梧叶上写了一首诗丢了进去,就是下面这首:
卷267_85 【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顾况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接下来,如果按小说、电视剧的套路,顾况肯定会和这位宫中女子来段重头的感情戏,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顾况却离开了洛阳,他们之间就擦出这一星半点的火花,然后就此湮没,毫无声息。虽然很多事情,的确称得上“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但是,真实的历史中没有那么多的传奇,有多少人,多少事,都是随风而散的匆匆过客,也许能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却再难重现。
让人还可以得到一丝宽慰的是,顾况的诗居然也被这个宫女拾到了,她又悲又喜,喜的是居然有人看到了她的诗,读懂了她的心,悲的却是,她依旧无法越过这禁宫中的高墙,来到那片自由的天空下。悲喜交集之余,她又写了一首诗,题在红叶上飘出:
卷797_4 【又题】天宝宫人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是啊,正如庄子所说:“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宫女们虽无衣食之忧,但是她们失去的却是人生中最可宝贵的东西——自由。于是她羡慕水波中那片叶子,它可以自由地走到外面的天地。王建有首宫词写道:“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一入禁宫多年,外面的世界在她们的心目中是那么的美好神秘,连扫地夫口中的话都争着听,这又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凤钗金作缕,鸾镜玉为台——王韫秀(名媛卷)
从本卷开始,我们的目光就要离开似乎隔绝凡俗的宫廷,投向形形色色的世间女子了。她们比宫中女子要多好多,其中自然不乏冰雪聪明,博学多识的才女。她们的诗作也比宫女的作品更能体现出大唐年间的社会风气,以及盛唐女子和后世女子与众不同的风采。可惜的是由于旧时重男轻女,她们的诗作却难以保存下来,或者即使能保存下来也残缺不全,有的女子仅仅留下一首诗,甚至连名字也不清楚。可是,这些诗情愫纯真、语出天然,千余年后,依然散发着经久不散的芬芳。
我们先来看一下那些名门闺秀的诗作。说到名门闺秀,恐怕《全唐诗》集中首屈一指的当属这位名叫王韫秀的女子了。
一王韫秀
卷799_8 【同夫游秦】王韫秀
路扫饥寒迹,天哀志气人。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
这首颇有气势的诗就是王韫秀所写。说起此诗,毛主席还曾亲自书写过,是为数不多的“毛主席手书古诗词作品”之一。她是在何等情形下写此诗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此诗为毛主席熟悉并喜欢,是毫无疑问的。
关于此诗的背景,是这样一段故事:
王韫秀乃是将门虎女,她的父亲是大将王忠嗣。提起王忠嗣,似乎知名度很低,如果熟悉唐史的就知道,王忠嗣在开元年间一人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万里边疆,半个大唐,大约有二十六万精兵猛将都在他手中。这些兵可是百战之师,堪称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他也自然是位大人物。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王忠嗣幼年时,其父在对外敌作战中壮烈牺牲,朝廷怜恤烈属,于是将王忠嗣在皇宫中养大,和唐玄宗李隆基一起读书习武,可以说是玄宗的“总角之交”,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