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 今古奇觀   》 第十七捲 蘇小妹三難新郎      抱甕老人 Bao Wenglaoren

  聰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聰明不出身。
  若許裙釵應科舉,女兒那見遜公卿。
  自混沌初闢,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雖則造化無私,卻也陰陽分位。陽動陰靜,陽施陰受,陽外陰內。所以男子主四方之事,女子主一室之事。主四方之事的,項冠束帶,謂之丈夫,出將入相,無所不為;須要博古通今,達權知變。生一室之事的,三綹梳頭,兩截穿衣,一日之計,止無過饔飧井臼,終身之計止無過生男育女。所以大傢閨女雖曾讀書識字,也衹要他識些姓名、記些帳目。他又不應科舉,不求名譽,詩文之事全不相幹。雖然如此,各人資性不同。有等愚蠢的女子,教他識兩個字,如登天之難,有等聰明的女子,一般過目成誦,不教而能。吟詩與李、杜爭強,作賦與班、馬爭勝,這都是山川秀氣偶然不鐘於男而鐘於女。且如有曹大傢,他是班固之妹,代兄續成《漢史》。又有個蔡琰,製《鬍笳十八拍》流傳後世。晉時有個謝道韞,與諸兄詠雪,有柳絮隨風之句,諸兄都不及他。唐時有個上官婕妤,中宗皇帝教他品第朝臣之詩,臧否一一不爽。至於大宋婦人,出色的更多。就中單表一個叫作李易安,一個叫作朱淑真。他兩個都是閨閣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才。論起相女配夫,也該對個聰明才子。爭誇月下老錯註了婚籍,都嫁了無纔無學之人,每每怨恨之情形於筆札。有詩為證:鷗鷺鴛鴦作一池,曾知羽翼不相宜。
  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技!
  那李易安有《傷秋》一篇,調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正難將息。三林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力!雁過也,總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朱淑真時值秋間,丈夫出外,燈下獨坐無聊,聽得窗外雨聲滴點,吟成一絶:哭損雙眸斷盡腸,怕黃昏到又昏黃。
  那堪細雨新秋夜,一點殘燈伴夜長!
  後來刻成詩集一捲,取名《斷腸集》。說話的,為何單表那兩個嫁人不着的?衹為如今說一個聰明女子,嫁着一個聰明的丈夫,一唱一和,遂變出若幹的話文。正是:說來文士添佳興,道了閨中作美談。
  話說四川眉州,古時謂之蜀郡,又曰嘉州,又曰眉山。山有蟆順,峨眉,水有岷江、環湖,山川之秀鐘於人物。生出個博學名儒來,姓蘇,名洵,字明允,別號老泉。當時稱為老蘇。老蘇生下兩個孩兒:大蘇、小蘇。大蘇名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小蘇名轍,字子由,別號穎濱。兩子都有文經武緯之才、博古通今之學,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學士之職,天下稱他兄弟謂之二蘇,稱他父子謂之三蘇。這也不在話下。更有一樁奇處,那山川之秀偏萃於一門。兩個兒子未為希罕,又生個女兒,名曰小妹,其聰明絶世無雙,真個聞一知二,問十答十。因他父兄都是個大才子,朝談夕講無非子史經書,目見耳聞不少詩詞歌賦,自古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況且小妹資性過人十倍,何事不曉!十歲上隨父兄居於京師寓中,有綉球花一樹,時當春月,其花盛開,老泉賞玩了一回,取紙筆題詩,纔寫得四句,報說:“門前客到!”老泉擱筆而起。小妹閑步到父親書房之內,看見桌上有詩四句:“天巧玲瓏玉一邱,迎眸爛漫總清幽;白雲疑嚮枝間出,明月應從此處留。”
  小妹覽畢,知是詠綉球花所作,認得父親筆跡,遂不待思索,續成後四句云:瓣瓣折開蝴蝶翅,團團圍就水晶球;假饒藉得香風送,何羨梅花在隴頭?小妹題詩依舊放在桌上,款步歸房。
  老泉送客出門,復轉書房,方欲續完前韻,衹見幾句已足,讀之詞意俱美。疑是女兒小妹之筆,呼而問之,寫作果出其手。老泉嘆道:“可惜是個女子!若是個男兒,可不又是製科中一個有名人物!”自此愈加珍愛其女,恣其讀書博學,不復以女工督之。看看長成一十六歲,立心要妙選天下才子與之為配,急切難得。忽一日,宰相王荊公着堂候官請老泉到府與之敘話。原來王荊公諱安石,字介甫,未得第時,大有賢名。平時常不洗面,不脫衣,身上虱子無數。老泉惡其不近人情,異日必為姦臣,曾作《辨姦論》以譏之。荊公懷恨在心,後來見他大蘇、小蘇連登製科,遂捨怨而修好。老泉亦因荊公拜相,恐妨二子進取之路,也不免麯意相交。正是:古人結交在意氣,今人結交為勢利;從來勢利不同心,何如意氣交情深。
  是日,老泉赴荊公之召,無非商量些今古,議論了一番時事,遂取酒對酌,不覺忘懷酩酊。荊公偶然誇能:“小兒王雪讀書衹一遍,便能背誦。”老泉帶酒答道:“誰傢兒子讀兩遍!”荊公道:“到是老夫失言,不該班門弄斧。”老泉道:“不惟小兒衹一遍,就是小女也衹一遍。”荊公大驚道:“衹知令郎大纔,卻不知有令愛。眉山秀氣盡屬公傢矣!”老泉自悔先言,連忙告退。荊公命童子取出一捲文字,遞與老泉道:“此乃小兒王恩窗課,相煩點定。”老泉納於袖中,唯唯而出。回傢睡至半夜,酒醒,想起前事,“不合自誇女孩兒之才。今介甫將兒子窗課屬吾點定,必為求親這事。這頭親事非吾所願,卻又無計推辭。”沉吟到曉,梳洗已畢,便將王秀所作次第看之,真乃篇篇錦綉,字字珠璣,又不覺動了個愛纔之意。”但不知女兒緣分如何?我如今將這文捲與女兒觀之,看他愛也不愛。”遂隱下姓名,分付丫環道:“這捲文字乃是個少年名士所呈,求我點定。我不得閑暇,轉送與小姐,教他到批閱完時,速來回話。”丫環將文字呈上小姐,傳達太老爺分付之語。小妹滴露研朱,從頭批點,須臾而畢。嘆道:“好文字!此必明才子所作。但秀氣泄盡,華而不實,恐非久長之器。”遂於捲面批雲:新奇藻麗,是其所長;含蓄雍容,是其所短。取巍科則有餘,享大年則不足。
  後來王雪十九歲中了頭名狀元,未幾夭亡。可見小妹知人之明,這是後話。
  卻說小妹寫罷批語,叫丫環將文捲納還父親。老泉一見大驚道:“這批語如何回覆得介甫!必然取怪。”一時污損了捲面,無可奈何,卻好堂候官到門:“奉相公鈞旨,取昨日文捲,面見太爺,還有話稟。”老泉此時手足無措,衹得將捲面割去,重新換過,加上好批語,親手交堂候官收訖。堂候官道:“相公還分付得有一言動問:貴府小姐曾許人否?倘未許人,相府願諧秦晉。”老泉道:“相府議親,老夫豈敢不從。衹是小女貌醜,恐不足當金屋之選。相煩好言達上,但訪問自知,並非老夫推托。”堂候官領命,回覆荊公。
  荊公看見捲面換了,已有三分不悅。又恐怕蘇小姐容貌真個不揚,不中兒子之意,密地差人打聽。原來蘇東坡學士常與小妹互相嘲戲,東坡是一嘴鬍子,小妹嘲雲: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裏有聲傳。
  小妹額顱凸起,東坡答嘲雲: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小妹又嘲東坡下頦之長雲:去年一點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東坡因小妹雙眼微摳,復答雲:幾回拭臉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
  訪事的得了此言,回覆荊公,說:“蘇小姐才調委實高絶,苛論容貌,也衹平常。”荊公遂將姻事閣起不題。
  然雖如此,卻因相府求親一事,將小妹纔名播滿了京城。以後聞得相府親事不諧,慕名來求者不計其數。老泉都教呈上文字,把與女孩兒自閱。也有一筆塗倒的,也有點不上兩三句的。就中衹有一捲文字做得好。看他捲面寫有姓名,叫做秦觀。小妹批四句云:今日聰明秀纔,他年風流學士。
  可惜二蘇同時,不然橫行一世。
  這批語明說秦觀的文才在大蘇、小蘇之間,除卻二蘇,沒人及得。老泉看了,已知女兒選中了此人。分付門上:“但是秦觀秀纔來時,快請相見。餘的都與我辭去。”誰知衆人呈捲的都在討信,衹有秦觀不到。卻是為何?那秦觀秀纔字少遊,他是揚州府高郵人。腹飽萬言,眼空一世。生平敬服的衹有蘇傢兄弟,以下的都不在意。今日慕小妹之才,雖然飄玉求售,又怕損了自己的名譽,不肯隨行逐隊,尋消問息。老泉見秦觀不到,反央人去秦傢寓所致意,少遊心中暗喜。又想道:“小妹纔名得於傳聞,未曾面試。又聞得他容貌不揚,額顱凸出,眼睛凹進,不知是何等鬼臉?如何得見他一面,方纔放心。”打聽得三月初一日要在嶽廟燒香,趁此機會改換衣裝,覷個分曉。正是:眼見方為的,傳聞未必真;若信傳聞語,枉盡世間人。
  從來大人傢女眷入廟進香,不是早,定是夜。為甚麽?早則人未來,夜則人已散。秦少遊到三月初一五更時分就起來梳洗,打扮個遊方道人模樣,頭裹青布唐巾,耳後露兩個石碾的假玉環地,身穿皂布道袍,腰係黃縧,足穿淨襪草履。項上挂一串拇指大的數珠,手中托一個金漆鉢盂,清早就到東嶽廟前伺候。天色黎明,蘇小姐轎子已到,少遊走開一步,讓他轎子入廟,歇於左廊之下。小妹出轎上殿,少遊已看見了。雖不是妖饒美麗,卻也清雅幽閑,全無俗韻。”但不知他才調真正如何?”約莫焚香已畢,少遊卻循廊而上,在殿左相遇,少遊打個問訊雲:小姐有福有壽,願發慈悲。
  小妹應聲答雲: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遊又問訊雲:願小姐身如藥樹,百病不生。
  小妹一頭走,一頭答應:隨道人口吐蓮花,半文無捨。
  少遊直跟到轎前,又問訊雲:小娘子一天歡喜,如何撒手寶山?小妹隨口又答雲:風道人恁地貪癡,那得隨身金穴?小妹一頭說,一頭上轎,少遊轉身時,口中喃出一句道:“‘風道人’得對‘小娘子’,萬千之幸!”小妹上了轎,全不在意。跟隨的老院子卻聽得了,怪這道人放肆,方欲回身尋鬧,衹見廊下走出一個垂髫的俊童,對着那道人叫道:“相公這裏來更衣。”那道人便先走,童兒後隨。老院子將童兒悄地捻了一把,低聲問道:“前面是那個相公?”童兒道:“是高郵秦少遊相公。”老院子便不言語。回來時,就與老婆說知了。這句話就傳入內裏,小妹纔曉得那化緣的道人是秦少遊假妝的,付之一笑,囑付丫環們休得多口。
  話分兩頭。且說秦少遊那日飽看了小妹容貌不醜,況且應答如響,其纔自不必言。擇了吉日親往求親。老泉應允,少不得下財納幣。此是二月初旬的事。少遊急欲完婚,小妹不肯。他看定秦觀文字必然中選,試期已近,欲要象簡烏紗,洞房花燭,少遊衹得依他。到三月初三禮部大試之期,秦觀一舉成名,中了製科。到蘇府來拜丈人,就稟復完婚一事。因寓中無人,欲就蘇府花燭。老泉笑道:“今日挂榜,脫白挂緑,便是上吉之日,何必另選日子。衹今晚便在小寓成親,豈不美哉!”東坡學士從旁贊成。是夜與小妹雙雙拜堂,成就了百年姻眷。正是:聰明女得聰明婿,大登科後小登科。
  其夜月明如晝。少遊在前廳筵宴已畢,方欲進房,衹見房內緊閉,庭中擺着小小一張桌兒,桌上排列紙墨筆硯,三個封兒,三個盞兒,一個是玉盞,一個是銀盞,一個是瓦盞,青衣小鬟守立旁邊。少遊道:“相煩傳語小姐,新郎已到,何不開門?”丫環道:“奉小姐之命,有三個題目在此,三試俱中式,方準進房。這三個紙封,便是題目在內。”少遊指着三個盞道:“這又是甚的意思?”丫環道:“那玉盞是盛酒的,那銀盞是盛茶的,那瓦盞是盛寡水的。三試俱中,玉盞內美酒三杯,請進香房,兩試中了,一試不中,銀盞內清茶解渴,直待來宵再試。一試中了,兩試不中,瓦盞內呷口淡水,罰在外廂讀書三個月。”少遊微微冷笑道:“別個秀纔來應舉時。就要告命題容易了,下官曾應付製科,青錢萬選,莫說三個題目,就是三百個,我何懼哉!”丫環道:“俺小姐不比平常盲試官,之乎者也應個故事而已。他的題目好難哩!第一題,是絶句一首,要新郎也做一首,合了出題之意,方為中式。第二題四句詩,藏着四個古人,猜得一個也不差,方為中式。到第三題,就容易了,止要做個七字對兒,對得好便得飲美酒進香房了。”少遊道:“請第一題。”丫環取第一個紙封拆開,請新郎自看。少遊看時,封着花箋一幅,寫詩四句道:銅鐵投洪冶,螻蟻上粉墻。陰陽無二義,天地我中央。少遊想道:“這個題目,別人做定猜不着。則我曾假扮做雲遊道人在嶽廟化緣,去相那蘇小姐,此四句乃含着‘化緣道人’四字,明明嘲我。”遂於月下取筆寫詩一首於題後雲:化工何意把春催?緣到名園花自開;道是東風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臺。
  丫環見詩完,將第一幅花箋折做三疊,從窗隙中塞進,高叫道:“新郎交捲,第一場完。”小妹覽詩,每句頂上一字合之乃”化緣道人”四字,微微而笑。少遊又開第二封看之,也是花箋一幅,題詩四句:強爺勝祖有施為,鑿壁偷光夜讀書。
  縫綫路中常憶母,老翁終日倚門閭。
  少遊見了,略不凝思,一一註明:第一句是孫權,第二句是孔明,第三句是子思,第四句是太公望。丫環又從窗隙遞進。
  少遊口雖不語,心下想道:“兩個題目眼見難我不倒,第三題是個對此,我五六歲時便會對句,不足為難。”再拆開第三幅花箋,內出對雲:閉門推出窗前月。
  初看時覺道容易,仔細想來,這對出得盡巧。若對得平常了,不見本事。左思有想,不得其對。聽得譙樓三鼓將闌,構思不就,愈加慌迫。卻說東坡此時尚未曾睡,且來打聽妹夫消息。望見少遊在庭中團團而步,口裏衹管吟哦”閉門推出窗前月”七個字,右手做推窗之勢。東坡想道:“此必小妹以此對難之,少遊為其所睏矣!我不解圍,誰為撮合!”急切思之,亦未有好對。庭中有花缸一隻,滿滿的貯着一缸清水,少遊步了一回,偶然倚缸看水。東坡望見。觸動了他靈機,道:“有了!”欲待教他對了,誠恐小妹知覺,連累妹夫體面,不好看相。東坡遠遠站着咳嗽一聲,就地下取小小磚片投嚮缸中。那水為磚片所激,躍起幾點,撲在少遊面上。水中天光月影,紛紛淆亂。少遊當下曉悟,遂援筆對雲:投石衝開水底天。
  丫環交了第三遍試卷,衹聽呀的一聲,房門大開,內又走出一個侍兒,手捧銀壺,將美酒斟於玉盞之內,獻上新郎,口稱:“才子請滿飲三杯,權當花紅賞勞。”少遊此時意氣揚揚,連進三盞,丫環擁入香房,這一夜,佳人才子,好不稱意。正是: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
  自此夫妻和美,不在話下。後少遊宦遊浙中,東坡學士在京,小妹思想哥哥,到京省視。東坡有個禪友叫作佛印禪師,嘗勸東坡急流勇退。一日寄長歌一篇,東坡看時,卻也寫得怪異,每二字一連,共一百三十對字。你道寫的是甚字?野野鳥鳥啼啼時時有有思思春春氣氣桃桃花花發發滿滿枝枝鶯鶯雀雀相相呼呼喚喚岩岩畔畔花花紅紅似似錦錦屏屏堪堪看看山山秀秀麗麗山山前前煙煙霧霧起起清清浮浮浪浪促促潺潺淡淡水水景景幽幽深深處處好好追追遊遊傍傍水水花花似似雪雪梨梨花花光光皎皎潔潔玲玲瓏瓏似似墜墜銀銀花花折折最最好好柔柔茸茸溪溪畔畔草草青青雙雙蝴蝴蝶蝶飛飛來來到到落落花花林林裏裏鳥鳥啼啼叫叫不不休體為為憶憶春春光光好好楊楊柳柳枝枝頭頭春春色色秀秀時時常常共共飲飲春春濃濃酒酒似似醉醉閑閑行行春春色色裏裏相相逢逢競競憶憶遊遊山山水水心心息息悠悠歸歸去去來來休休役役。
  東坡看了兩三遍,一時念將不出,衹是沉吟。小妹取過,一覽瞭然,便道:“哥哥,此歌有何能解。待妹子念與你聽。”即時朗誦雲:野鳥啼,野鳥啼時時有思。有思春氣桃花發,春氣桃花發滿枝。滿枝鶯雀相呼喚。鶯雀相呼喚岩畔。岩畔花紅似錦屏,花紅似錦屏堪看。堪看山,山秀麗,秀麗山前煙霧起。山前煙霧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滾水。浪促潺清水景幽,景幽深處好,深處好追遊。追遊傍水花,傍水花似雪。似雪梨花光皎潔。梨花光皎潔玲瓏,玲瓏似墜銀花折。似墜銀花折最好,最好柔茸溪畔草。柔茸溪畔草青青,雙雙蝴蝶飛來到。蝴蝶飛來到落花,落花林裏鳥啼叫。林裏鳥啼叫不休,不休為憶春光好。為憶春光好楊柳,楊柳枝枝春色秀。春色秀時常共飲,時常共飲春濃酒。春濃酒似醉,似醉閑行春色裏。閑行春色裏相逢,相逢競憶遊山水,競憶遊山水心息,心息悠悠歸去來,歸去來休休役役。
  東坡聽念,大驚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為男子,官位必遠勝於我矣!”遂將佛印原寫長歌並小妹所定句讀,都寫出來,做一封地寄與少遊。因述自己再讀不解,小妹一覽而知之故。少遊初看佛印所書,亦不能解。後讀小妹之句,如夢初覺,深加愧嘆。答以短歌雲:未及梵僧歌,詞重而意復。
  字字如聯珠,行行如貫玉。
  想汝惟一覽,顧我勞三復。
  裁詩思遠寄,因以真類觸。
  汝其審思之,可表予心麯。
  短歌後製成疊字詩一首,卻又寫得古怪:別離時聞漏轉憶靜期歸阻久伊思少遊書信到時,正值東坡與小妹在湖上看採蓮,東坡先拆開看了,遞與小妹,問道:“汝能解否?”小妹道:“此詩乃仿佛印禪師之體也。”即念雲:“靜思伊久阻歸期,久阻歸期憶別離;憶別離時聞漏轉,時聞漏轉靜思伊。”東坡嘆道:“吾妹真絶世聰明人也!今日採蓮勝會,可即事各和一首,寄與少遊,使知你我今日之遊。”東坡詩成,小妹亦就。小妹詩云:闋新歌聲嗽玉一采津楊緑在人蓮東坡詩云:力微醒時已暮酒賞飛如馬去歸花照少遊詩念出,小妹疊定詩,道是:採蓮人在緑楊津,在緑楊津一闋新。
  一闋新歌聲嗽玉,歌聲嗽玉採蓮人。
  東坡疊字詩,道是: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
  二詩寄去,少遊讀罷,嘆賞不已。其夫婦酬和之詩甚多,不能詳述。後來少遊以纔名被徵為翰林學士,與二蘇同官。一時郎舅三人並居史職,古所希有。於是宣仁太後亦聞蘇小妹之才,每每遣內官賜以絹帛或飲饌之類,索他題詠。每得一篇,宮中傳誦,聲播京都。其後小妹先少遊而卒,少遊思念不已,終身不復娶雲。有詩為證:文章自古說三蘇,小妹聰明勝丈夫;三難新郎真異事,一門秀氣世間無。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捲 三孝廉讓産立高名
第二捲 兩縣令競義婚孤女第三捲 滕大尹鬼斷傢私
第四捲 裴晉公義還原配第五捲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第六捲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第七捲 賣油郎獨占花魁
第八捲 灌園叟晚逢仙女第九捲 轉運漢遇巧洞庭紅
第十捲 看財奴刁買冤傢主第十一捲 吳保安棄傢贖友
第十二捲 羊角哀捨命全交第十三捲 瀋小霞相會出師表
第十四捲 宋金郎團圓破氈笠第十五捲 盧太學詩酒傲王侯
第十六捲 李講公窮邸遇俠客第十七捲 蘇小妹三難新郎
第十八捲 劉元普雙生貴子第十九捲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第二十捲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第二十一捲 老門生三世報恩
第二十二捲 鈍秀纔一朝交泰第二十三捲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