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從品茶說人生:人生八味   》 第18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4)      唐汶 Tang Men

  故此古來就有著名寓言發出關於"井底之蛙"的告誡,這告誡與其說指嚮囿於孔見的自以為知自以為是者,不如說是指嚮人的通常處境,蓋因相對於浩茫宇宙,人總是不同層次地處於"井"中。地月係--太陽係--銀河係--河外星係……人在知道得越來越多的同時,也就越來越感到所知太少,越來越感到自己的"井"實在太小太小。"學然後知不足"的道理因而非常淺顯,人越過"膽子越小"的現象也就不能一概以生命力衰退而論之。
  巴爾紮剋年輕時曾在一個拿破侖小塑像的座盤上寫道:"他用寶劍未能完成的大業,我將用筆桿來完成。"等到他寫《人間喜劇》的《導言》時,卻寫出"作品寥寥使人自視甚高,大量勞動使人虛懷若𠔌"這樣的話。固然不能非議其年輕時的氣盛和自信,可同樣不能不崇敬他成就卓著的自知,因為這自知是建立在博識的基礎之上的,而且它本身就是博識的一種結果。
  所以,虛心遠不衹是一種思想品德,不衹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它也是一種標示,一種修養層次的標示。巴金的誠懇自審,尤奈斯庫關於"一個作傢最壞的就是自視甚高"的感悟,實在都是過來人痛切的經驗之談和貼切的人生告誡。惜哉在"井"中操勞的世人,大多容易讓許多實在的物事把心胸塞得太滿,鮮有聽得進先哲"生有涯、知無涯"的浩嘆而奉行"活到老學到老"的格言。
  06用謙虛打扮靈魂
  謙虛是古往今來被人們公認的美德;它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是黑暗中指引方向的路標,是乘風破浪前行的有力武器。《尚書》有雲:"滿招損,謙受益。"《諫太宗十思疏》中有雲:"虛心以納下。"《出師表》中提議"開門納諫"。
  謙虛可以使人進步,而驕傲使人頽廢。偉大的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一生創作過很多的作品,可他仍不忘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在一次演出前,臨時將一句臺詞進行更換。這並不是沒事找事做,而是在原優秀作品上鍍上一層金,味道更濃了。而有些人並不是這樣,他們認為自己很優秀,不把別人放在眼裏,一意孤行,任憑自己的思想胡亂操作,到頭來衹能在別人的嘲諷中了結殘生,被人當作反例批判。
  謙心更能顯示人的智慧。人人都希望自己充滿智慧,變成聰明人;衹有謙虛地去學習,在成功中不斷進取,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産生更多的智慧。牛頓---赫赫有名的科學家,他不是與正常人有太多不同,連他自己都說"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反映他多麽虛心啊。對待成功、掌聲、鮮花、羨慕、敬仰,始終輕描淡寫,從不誇大自己的才能,所以他纔會對科學作出那麽大的貢獻。
  "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衹要有真正的才能,何必操之過急,忙於展現自己。那種拋開謙虛,無名的浮躁之輩永遠成不了人才。讓我們用謙虛來改造人生這朵鮮花,讓它盛開得更嬌豔。
  07保持謙虛的態度
  我們各種習氣中再沒有一種像剋服驕傲那麽難的了。雖極力藏匿它,剋服它,消滅它,但無論如何,它在不知不覺之間,仍舊顯露。--《富蘭剋林自傳》
  年輕時候的富蘭剋林,非常的驕傲自大,而且言行簡直就是不可一世,無論到哪裏都顯得咄咄逼人。造成他這個壞脾氣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他的父親對他太縱容了,從來都不對他的這種行為做出訓斥。不過他父親的一位摯友倒是看不下去了,有一天,把他叫到面前,用很溫和的語氣對他說:"富蘭剋林,你想想看,你不肯尊重他人意見,事事都自以為是的行為,結果將使你怎樣呢人傢受了你幾次這種難堪後,誰也不願意再聽你那麽驕傲的言論。你的朋友們也會遠遠地避開你,免得他們會受你一肚子的冤枉氣。如果你還這樣下去,那麽你從此就不能交到好朋友,你也不能從他人那裏獲得半點知識了。再說你現在所知道的事情纔是那麽一點點、很有限,這樣是不行的。"
  聽了這一番話後富蘭剋林大受感動,他也看清楚了自己過去的錯誤,决定從此要痛改前非,在處事待人的時候處處都改用研究的態度,言行也變得謙恭和婉了,時時慎防有損別人的尊嚴。在不久後,他便從一個受人鄙視、拒絶交往的自負者,變成了一個到處受人歡迎和愛戴的人際交往高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第1節:序言第2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第3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2)
第4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3)第5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4)第6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5)
第7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6)第8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7)第9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8)
第10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9)第11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0)第12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1)
第13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2)第14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3)第15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1)
第16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2)第17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3)第18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4)
第19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5)第20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6)第21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7)
第22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8)第23節:找尋心靈的平靜(1)第24節:找尋心靈的平靜(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