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煮酒说水浒   》 第18节:煮酒说人(4)      Shen Guren

  47武松性格试议
  提起武松,人们往往喜欢举出他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精彩的故事,来讴歌这位刚强、勇武、坚决、无畏、受人敬仰的英雄,也正是这些故事,使武松成为人民群众最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成为民间传说中勇敢和力量的化身。但是,人们很少思索过,恰恰就是这些精彩故事的本身,又暴露了武松性格中的弱点。本文拟就武松性格中的弱点做些有益的探索。
  从武大卖炊饼可知,武松大概出身于城市贫民,略有文化,并无职业,是一个凭一身本事漂泊江湖的无业游民。也正因此,既有江湖侠士的"义气":秉性刚烈、机智沉着、好打不平;又有城市贫民的"恶习":个人意识强、私人恩怨观念重、又甘当顺民。武松的生活道路、性格的转变,是以上二龙山落草为寇为分界线的。上二龙山落草之前,虽然演出了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一幕幕英雄赞歌,但仍然掩盖不了他那城市贫民的恶习,而这些恶习又支配着整个前期的性格。景阳冈打虎为民除了一大害,可说是侠士行为的反映。但这并不是主动的为民除害,而是害怕被谋财害命和被人耻笑。打虎之后,颇得阳谷县知县的赏识,县太爷有心抬举他,提出:"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武松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恩赐,受宠若惊,毫不思索,忙跪谢说:"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这一跪一谢,就反映出这位英雄也存在着与宋江一样的"荫子封妻,光宗耀祖"的封建正统思想。做了步兵都头,他结束了寄人篱下、受人冷遇的生活,为此心里也很得意:"我本要回清河县去看望哥哥,谁想到做了阳谷县都头。"行动上,他以知恩报恩的态度,忠心耿耿地为官府效劳,因此"上官见爱,乡里闻名"。可见他已成了封建衙门的有力的一员,也正因此,当知县让他把一担刮地皮得来的赃物送往东京时,他也满口应承,一心一意、诚诚恳恳去完成。
  他从东京归来后,发现其兄武大郎已死,他从潘金莲的答话中理出了调查的线索,于是顺藤摸瓜,从何九叔那里取得了物证,从郓哥口里问明了奸情,得知武大郎确系恶霸西门庆和潘金莲所害。按照他那疾恶如仇的侠士性格,这杀兄之仇岂能慢慢来。但他却一反常态,循规蹈矩地按照法律办事。他满以为人证物证俱在,自己又得县太爷赏识,到县里告状,一定可以申冤雪恨。谁知县官及衙役们都接受了西门庆的贿赂,狼狈为奸,告状不准,反要他休听外人挑拨,"不可一时造次",还斥责武松"不省得法度"。说什么"但凡人命之事,需要尸、伤、病、物、踪五件事全,方可推问得"。这明明是贪官污吏贪赃枉法,可是武松还认识不清。既然官府不问,他就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按自己的办法来为哥哥复仇,借此来获得官府的同情和支持。所以他杀死了潘金莲及西门庆,居然提着两颗人头到衙门投案自首。这投案自首的行动,一方面反映了他敢作敢为,不愿连累他人的"侠士"性格,同时也表现出他遵循封建道德,尊重封建法律秩序,甘当顺民的性格。最后他被脊杖四十,刺配孟州,他还认为"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对官府与豪强勾结毫无抱怨之意。
  刺配孟州之后,牢中的十多个囚犯出于好心,向他诉说了管营、差拨们的狠毒,他们对发配来的囚犯,如无人情相送,稍有不逊,便拉进土牢里用"盆吊"、"土布袋"等办法害人致死,自己又亲眼目睹一批囚犯,六月炎天在日头里担水、劈柴、做杂工受罚之事。身为都头的武松对管营、差拨们都是些残忍的酷吏,应是知道的。为了酬报施恩父子免打一百杀威棒及优礼款待之恩,他那知恩必报的所谓江湖义气又在作祟。他看人不分敌我,视事不究是非,被施恩父子利用,还乐意充当他们的打手,生怕施恩父子信不过,又以举天王堂前石墩来卖弄自己的武艺。当施恩装模作样,好像有口难言时,武松反而迫不及待训斥施恩,又是赌咒发誓:"你要教人干事,不要这等儿女相!恁地不是干事的人了!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武松也替你去干!若是有些谄佞的,非为人也!"就是这样,施恩父子还不放心,最后以与武松结拜兄弟,彻底完成了对武松的收买。而武松面对施恩父子对他的吹捧已昏昏然,与施恩结拜兄弟,更使他喜欢得大醉而回。报恩!报恩!武松再也按捺不住这种想法了,"巴不得天明"就去打蒋门神。终于为施恩父子夺回了快活林,帮施恩父子重霸了孟州道。为此武松也很得意,还说自己"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梁山好汉
第1节:专家推荐第2节:开卷解谜(1)第3节:开卷解谜(2)第4节:开卷解谜(3)
第5节:开卷解谜(4)第6节:开卷解谜(5)第7节:开卷解谜(6)第8节:开卷解谜(7)
第9节:开卷解谜(8)第10节:开卷解谜(9)第11节:百家争鸣(1)第12节:百家争鸣(2)
第13节:百家争鸣(3)第14节:百家争鸣(4)第15节:煮酒说人(1)第16节:煮酒说人(2)
第17节:煮酒说人(3)第18节:煮酒说人(4)第19节:煮酒说人(5)第20节:煮酒说人(6)
第21节:煮酒说人(7)第22节:煮酒说人(8)第23节:品酒赏艺(1)第24节:品酒赏艺(2)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