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元钧的山东快书《武松传》,说潘金莲本是清河县张员外家的丫头。张员外先把潘金莲卖给一个年近五十的老财主,潘金莲死活不肯(这是一个"现代化"了的潘金莲,不合乎那个时代"丫头"的身份:就是把她卖给八十岁的老头儿,她也无权反抗),这才故意给她找个"年轻些"的武大郎,也是想气一气她的意思。
王丽堂的扬州评话,是按照《水浒传》的原文而有所发挥的:清河县的潘大户,买了个五岁的小丫头。长大以后和大户有了私情,被老婆子知道了,就故意找一个相貌丑陋的武大郎把她嫁了出去。
所有这些情节的增加和改动,都是因为《水浒传》在这一回书中的确说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出现了情理上的漏洞。于是各人都来想办法弥补,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水浒外传"。
虽然这些"水浒外传"对潘金莲这个人物各有不同的定位,但基本上都没有离开一个大前提:潘金莲是个任人摆布的弱者,她的婚姻是不美满的,是她所不愿意的。婚姻的挫折,导致她的逆反心理。为了追求美满的婚姻,于是她要反抗封建礼教,于是她要背叛社会习俗,于是演出了一场红杏出墙、谋杀亲夫、灵前被杀等等有声有色的连台好戏,也给中国人留下了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2007年9月20日,我参加香港凤凰卫视在山东梁山县梁山山寨上举行的"梁山泊一百单八将是英雄豪杰还是土匪强盗"的电视大PK,听到了同情潘金莲的女作家陈岚小姐的精彩发言。她说:处在那样的情况之下,武大郎和武二郎完全可以实行"兄弟共一妻"制度。此言一出,语惊四座!
不错,在某些地区和某些民族中,历史上的确存在过"兄弟共妻"的现象和习俗。但那是当时当地迫于经济实力"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是人伦理念和习俗的例外。如果兄弟二人都有娶老婆的经济实力,谁愿意把自己的老婆和别人共享?
假设潘金莲本来就和武松有情,或者假设潘金莲是个"人尽可夫"的淫妇,在潘金莲频频主动勾搭武松这种情况下,即便武松的确是个浑人,但是他的心中有一种坚定的伦理观念:既然潘金莲已经嫁给了我哥哥,我和嫂嫂之间,就必须保持严格距离。这是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也是人性底线,是不能改变的"做人原则"。这说明武松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绝不是那种鼠窃狗偷的无耻小人。他不但自己要顾全人格,还要顾全哥哥的面子。所以发现嫂嫂对自己有意以后,他只能闷在肚子里,直到他搬出紫石街,也没把这层窗户纸捅破。这是武松性格中具有极强的伦理观念的一面。
扬州评话《武松》和电视剧《水浒传》都说武松从小父母双亡,是哥哥武大郎一手带大的。其原因,就是为了加强他们兄弟之间的情谊,在伦理观念之上,再渲染手足情深。其目的,也就是为武松不理嫂嫂的挑逗寻找更加充足的理由。
潘金莲勾搭武松,可以假设她有十分充足的理由;但是武松拒绝嫂嫂的"情挑",也有他更加充足的理由。两者发生矛盾,甚至矛盾激化,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水浒传》历代多次被禁,原因就是说它"诲淫诲盗",有负面影响,不适合青少年阅读。《水浒传》写得最多的就是杀人,而且往往是滥杀无辜,更不问杀人动机是善是恶;《水浒传》还特别善于写暧昧的奸情,却不善于写纯洁的爱情。--整部书中,除了赤裸裸的通奸和强奸,几乎就没有卿卿我我、儿女情长的描写。"王婆说风情"这一回书,什么"潘驴邓小闲",什么一分、两分……直到十分,的的确确是一本"偷情教科书"。在王婆设计的这种"强大攻势"面前,潘金莲就是一个知书识礼的贞节烈女,也难免要入其彀中,何况她正是一个对自己婚姻不满的闺中怨女呢。
6. 善说风情的王婆没有好下场
在西门庆勾搭潘金莲这一回书中,施耐庵还创造了一个呼之欲出的"马泊六"形象--王婆。这个开茶馆的"王干娘"①,她的青少年时代,书中没有片言只语交代,不知道她是干什么的。但是可以推想,她是一个大大的"能人",不但在生意场上混过,也在风月场上闯过:男人女人那点儿事儿,她全门儿清。可惜的是:摸爬滚打了一辈子,老公没了,儿子跑了,自己尽管"什么都会",六七十岁了,却不得不在阳谷县开一座小小的茶坊,也没什么生意,过的是十分艰苦的凄惨、冷清的日子。她仅仅为了得那么一点点儿"棺材本",就不惜去拆散他人夫妻,甚至还害人性命。人性向恶,应该是她的本色。可是,她察言观色的本领,却不由人不佩服。单说她捧给西门庆的茶,就知道她心里在揣摩计谋:先是酸梅汤,接着是和合汤,再者是"浓浓的点两盏姜茶",再后来就是"宽煎叶八茶"了。再看她为西门庆谋划如何得到潘金莲,先提出"捱光"的五个先决条件:"潘驴邓小闲",然后说到"从一分光,直到十分光"。后来的事态发展,果然也都是按照她的计划一步一步实现的。再看她后文怎样处置武大郎的设计,一条一条说得有条不紊。她不但善于设计,而且还身体力行,丝毫不感到害怕。我真怀疑她的老公,是不是就是她自己谋害死的。这样的女人,十分可恶也十分可怕。如果她是个男人,有这样的谋略,如果再有权力,肯定又是一个大大的奸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