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中國古都北京   》 科技文化(3)      閻崇年 Yan Chongnian

  為治之方,以敬天愛民為本;
  長生之道,以清心寡欲為要。
  成吉思汗深契其言,賜號“神仙”,掌管天下道教。兩年後,成吉思汗命丘處機住持今北京西便門外的道觀太極宮(今白雲觀)。
  白雲觀在今北京廣安門外,金代為著名的太極宮。成吉思汗將太極宮賜給丘處機(1148~1227年),因丘處機稱長春真人,而更名為長春宮。丘處機仙逝後,將其遺骨埋葬此處,又改稱白雲觀。正月十九日是丘處機的生日,人們來這裏會神仙,祭真人,車馬喧囂,絡繹不絶:“或輕裘緩帶簇雕鞍,較射錦城濠畔;或鳳管鸞簫敲玉版,高歌紫陌村頭。”至夕陽落山,才人影散亂。
  白雲觀是北京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道觀,曾經歷代多次修葺和擴建。它的建築佈局,由數進四合院組成,主要殿堂都佈置在中軸綫上。觀前有木牌樓、石獅和山門。進山門依次是靈宮殿,供奉總執天道最高之神玉皇大帝的玉皇殿,供奉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及其弟子七位真人的七真殿,供奉丘處機的天祖殿,供奉四位天帝的四禦殿。四禦殿是二層建築,上為三清閣。三清閣供奉着高於四位天帝的三清,即居於天上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閣旁的藏經樓,珍藏着明代正統十年(1445年)所刻印的一部道教經典《道藏》,計5305捲,分裝480函。這是今存最早的道教經書總集。道教和佛教有兩個共同點,這就是崇拜多神與經典龐雜;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有同上述宗教相反的兩個共同點,這就是一神崇拜與一部經典。當然它們各有其因,也各有其果。
  前述元帝崇佛、尊儒、重道的政策,它的一個結果是在大都城內留下許多的殿堂、宮觀和寺塔。這是元代文化的重要成就。元大都的文化,除科學技術、殿寺建築外,詩文發展、戲劇繁興、書法崇古、繪畫榮盛、雕塑精細、瓷器精麗,均達到新的藝術水平。
  大都的詩文,在元初一洗金宋季世之弊,而趨於雅正。元代詩文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前期的元好問、郝經,中期的趙孟、虞集,後期的薩都剌、歐陽玄等,都曾在大都生活過。他們用漢文寫下不少描述大都的詩文。在大都留居的文人中,除漢族人外,還有蒙古人、維吾爾人、回回人等,他們用漢文寫下許多詩文,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各兄弟民族之間在大都的詩文交流,衆多少數民族文人的涌現,為大都文化增添了光彩。但是,由於元代復雜的社會矛盾,許多文人心懷悲怨,其鬱憤之情,溢於詩文。趙孟在《嶽鄂王墓》詩中,對宋代民族英雄嶽飛墳的離離荒草、漠漠西湖,傷感地寫道:“莫嚮西湖歌此麯,水光山色不勝悲!”另一詩人周馳,在《送李伯英》詩中,更將心中的苦悶訴筆端:“休嚮薊門尋古跡,黃金臺上草連天。”大都的統治者常對士大夫施以淫威,鉗製輿論。時醫傢用紙開具藥方,以蠟丸裝地竜散,用酒服下,此方大行。大都人範中為此賦詩云:
  嚼蠟誰知滋味長,一杯卯酒地竜湯。
  年來紙價長安貴,不重新詩重藥方。
  大都城的紙不用來寫詩而用作寫藥方,這同崇尚騎射的元世祖忽必烈排斥詩歌的態度是分不開的。他認為:漢人惟務課賦吟詩,何關修身?何益為國?元代皇帝和貴族雖大多貶抑詩文,卻普遍愛好戲麯,尤其是雜劇。
  大都是元雜劇的搖籃。在通稱“元麯四大傢”中,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都是大都人;白樸雖不是大都人,也長期在大都生活和創作。《錄鬼簿》一書稱關漢卿在大都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他一生創作雜劇60餘種,但多已散失,僅傳世10餘種。他的《竇娥冤》、《救風塵》、《單刀會》等最為膾炙人口。《竇娥冤》是一出悲劇。竇娥3歲喪母,7歲離父。她父親是個窮書生,把她送到蔡婆婆傢當童養媳。10年以後,她的丈夫早死。婆媳二人過着清寡的生活。一日蔡婆婆外出,賽盧醫謀財害命,企圖勒死她。地痞張驢兒和父親將蔡婆婆救活,遂乘機要挾,搬到蔡傢居住,涎貪這兩個寡婦。蔡婆婆孤苦懦弱,遭欺辱臨身。但竇娥拒絶了張驢兒的無恥要求。張驢兒要毒死蔡婆婆,凌辱竇娥,卻毒死了自己的父親。他轉而誣陷竇娥,逼她隨順。竇娥捍衛貞潔,嚴詞以拒。後竇娥在刑逼之下,畫供屈招。臨刑之前,她嘶喊道: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引言(1)引言(2)金代中都(1)金代中都(2)
金代中都(3)金代中都(4)金代中都(5)金代中都(6)遷鼎大都元大都城(1)
元大都城(2)元大都城(3)百貨彙聚科技文化(1)科技文化(2)科技文化(3)
科技文化(4)科技文化(5)中外交流(1)中外交流(2)明代北京北京城池(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