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文字不是东西 Text is not something 》
第18节:寿则多辱
刘绍铭 Liu Shaoming
寿则多辱
“寿则多辱”,语出庄子,周作人曾引以自况。如果命越长,受辱的机会就越多,那么祝贺人家长命百岁,“寿比南山”,岂不成了一种恶毒的诅咒?在医学不发达的时代,“人生七十古来稀”。周作人(1885~1967)活了82岁,享的是天年,照理说可以无憾了。“寿则多辱”的厌世情怀,想是他抗战时的“通敌”记录引起的后遗症。不过,撇开周作人的历史背景不谈,他这句话,以今天的世情来看,颇有先知先觉的意味。寿就是老。在香港,暮年来得特别快。50岁上下的男人若有什么“行差踏错”,捉将官里,落在20来岁的社会新闻记者笔下,动不动就变了“花甲老翁”。年纪相仿的汉子看了也惊心动魄,哪里还敢奢谈什么“老骥伏枥”。今天国人寿命,达古稀,寻常事耳。刚踏入知命之年,就被后生小子视为“老翁”,未见其“寿”,先见其“辱”。寿则多辱第一辑写作这回事人会衰老的,其实不是岁月年纪,而是心智和体能。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Pablo Casals,1876~1973),93岁时作感言,说80年来,每天早上必在钢琴前弹奏两首巴赫的赋格和前奏曲作为一天的开始。他说这是自己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秩序,绝非例行功课。通过自己奏出的巴赫音乐,他总能在熟悉的世界中发现新境界,亦因此体验到生命之神奇。93岁还扳得动钢琴,卡萨尔斯果然是条可与关汉卿相媲美的响当当的汉子,“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同样是老人,享年81岁,最近逝世的翻译家戴乃迭,遭遇就不同。据彦火所记,戴女士自患老年痴呆症后,起居生活全赖丈夫杨宪益照顾,“她被扶搀到餐桌前吃饭,不会拿筷子。她用手抓食物,一半在口,一半掉在地,有时弄得满身都是菜汁”。此情此景,对当事人而言,实难看出什么“生命之神奇”来。在虐待老人事件时有所闻的今天,戴乃迭一饮一食幸得夫婿喂养,听来心里暖暖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好端端的一个人,“退化”到眼前人不分甲乙、肌肤不辨寒暑、排泄功能失禁,如此活着,虽生犹死。若神智尽失,则再无个人尊严可言。生命若到了一举一动都受人摆布时,活着,就是受辱的证据。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会变得痴呆,但失忆在所难免,程度不同而已。库珀(Lady Diana Cooper) 89 岁那年接受报纸访问:老天,我还有什么指望可言!我快90岁了,老昏头了。老的滋味够可怕的。跟我同辈的人一半早已……不,该说差不多全都死光了。还未作古的也都变得疯疯癫癫。前几天就有一位打电话给我,说要请我和Duff到他家吃晚饭。我说:“Duff?她离开人世已28年了!”怕的正是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这位贵妇,一大把年纪,话说得这么风趣,神智该无问题。寿是否多辱,看来因人而异。天主教徒看重临终告解,这事关死后灵魂的去向。教徒给炼灵诵祷文时,同时也求上帝免自己于“猝死”,就是这个道理。老年痴呆症是绝症。不同于其他绝症的地方,一是此症患者的有机生命可能被纠缠多年,二是别的绝症病人忍受不了肉体和精神的折磨时,可以盼求“安乐死”。痴呆的人痴呆下去,苦了近亲,祸延子孙。英国小说家格林73岁那年,大概心中挥不去老年痴呆的阴影,跟人谈到死亡时,说:死亡?73岁的人了,难得有一天我没想到自己的大限……死亡并不可怕。我怕的是死亡的过程。我希望死得爽快,就说像死于空难那样吧。这位大小说家是天主教徒。他求的却是“猝死”。看来“好死不如赖活”的说法应该修正。死于空难,血肉模糊,太令人害怕了。看多了有关老人痴呆苟活的报道,深信个人生命到了油尽灯枯之时,若病患痴呆,最好它能与“夺命杀手”如心肌梗死之类病痛并发。这是逃出“赖活”命运的“好死”,有此不能不说是一种福气。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江苏教育出版社 |
|
|
第1节:新版自序 | 第2节:目录 | 第3节:且说床边故事 | 第4节:另类专家 | 第5节:赵元任与爱丽丝 | 第6节:校园风景 | 第7节:编辑的眼睛 | 第8节:将相本无种 | 第9节:遗老独白 | 第10节:写作这回事 | 第11节:memo狂想曲 | 第12节:猎头校长 | 第13节:浪得虚名 | 第14节:眉批 | 第15节:自我陶醉 | 第16节:马丁尼之恋 | 第17节:热辣辣的隐私 | 第18节:寿则多辱 | 第19节:无罪以当富贵 | 第20节:作家的心理阻滞 | 第21节:书看不完,怎么办? | 第22节:新狂人日记 | 第23节:虚拟文本 | 第24节:林行止的两个世界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