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花間一壺酒   》 第18節:大國不學外語      李零 Li Ling

  另外,我想說一句,人才流動,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從原則上講,現在很多教授藉口學科建設,藉口事業傳承,藉口部門利益(專業、院係和學校的利益),精心培養子弟兵,確實有打散的必要,他們哭鬧的人材流失問題確實不能一味姑息(這是我和很多先生不太一樣的看法)。但這件事做起來很難,我吃不準。
  外國的辦法也是各有利弊,英國制度有英國制度的好處,位子少,不利晉升,但花在鑽營上的心思也比較少,這對學問有好處。美國制度是足球轉會製,商機無限,發展機會比較多,但它也有它的弊病,每年的search和教授上市,裏面有太多的哄擡身價,當學者的,到處演講,到處面試,牽扯精力太多(教授沒有經紀人),對學問有破壞。
  至於用外語上課的設想,那簡直是鬍說八道。老鄉的說法,這是脫了褲子放屁,多費一道手續。它反映了我們上上下下的很多心態問題。我認識的西方學者,他們到別國講課,一般都是用該國語言,這是對對方的尊重,對方本身也自尊。
  比如,我的一個朋友,他是德國人,在美國教書是用英語,在法國教書是用法語,在日本教書是用日語,到中國演講也是用漢語。這纔是順理成章的做法。
  中國學者到歐美講學,彼此交流用英語,那是不得已(比如他們不會講漢語,我們不懂英語以外的其他語言)。不會對方語言,仍用自己的語言,也是不得已。
  大國不學外語,小國才學外語,這是一般規律。比如,美國人就不像歐洲人愛說外語,會說外語。歐洲的國傢都是小國,一擡腳就上了別的國傢,不說外語沒辦法。現在這個世界,誰丟下母語不講,張口就是外語?
  都是前殖民地國傢。他們的問題是,自己的語言丟了,不用前宗主國的語言就沒法講話,這是很可悲的事情。香港人說英語也有類似問題,他們講生活上的事還可以用廣東話,官話被英語占領,這也是殖民的結果。
  還有,中國自己也是這樣,不說多種語言的代表是北京人,少數民族的話他不懂,方言也不說。外地人不是這樣,少數民族不是這樣。比如達斡爾人,過去都是四語(達斡爾語、漢語、蒙語和滿語)並說,那是沒有辦法。
  我們不要以為,會說外語就是地位高。比如外交場合,情況就相反。我們用中國話講課,那是天經地義。外語是交流語言,不是工作語言,特別是文科,更不應該提倡外語授課(世界大國都不如此)。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說校園政治第2節:給不合理制度"火上澆油"第3節:"博導"是國際醜聞
第4節:給少數人"錦上添花"第5節:書不是白菜第6節:渾身都是寶
第7節:饑餓是最好的廚師第8節:"經典化"就是為擺脫危險第9節:學校不是養雞場
第10節:校園目睹之怪現狀第11節:放下筷子駡娘第12節:大人有錢你有命
第13節:清官上面有皇帝第14節:發展不是沒頭蒼蠅第15節:犧牲大傢的學術生命
第16節:不說人話專說鬼話第17節:沒有學問,光點鈔票第18節:大國不學外語
第19節:"愚兵投險"的禦兵之術第20節:知恥近乎勇第21節:改革就會有犧牲
第22節:用不着妄自菲薄第23節:要講兼容並包第24節:馬年說伯樂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