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考古 》 跨世紀的問號:圖說秦始皇陵 》
第18節:秦俑一號坑(圖)
朱岩 Zhu Yan
在長平𠔌地,趙軍首先遭遇的是秦弩兵。萬弩齊發,箭飛似雨,趙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然而,這衹是秦軍的第一道攻擊波。
<img name="" src="http://img1.qq.com/book/20060620/3682815.jpg"
(0120a-0120b青銅弩弓及弩機。弩弓是冷兵器時代殺傷力最大的遠射兵器,它的發明和應用,極大地改善了遠射兵器的距離和準確率,引發了行軍打仗、排兵布陣全新的變革,在戰國至秦漢的許多重大戰役中往往起到了决定勝負的重大作用。)
秦俑一號坑中,在三橫排弩兵身後,在九條過洞內,是由全副武裝的步兵簇擁着的戰車縱隊。戰車四馬單轅,車載3名武士,他們都配備着遠射、格鬥及防護的武器,這是軍團的主力。軍陣左右兩側,各有一列面嚮外的弓弩手,負責保護主力的側翼,而在最後面還有3排朝嚮不同方向的警戒部隊,當屬軍團的後衛。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這支裝備精良、布陣嚴密的地下軍團,象徵着當時守護京師的宿衛軍,是秦始皇帶入幽冥世界的守衛者。
所以當趙軍遭到弩兵的大量謝殺後,將直接遭遇到秦步兵和戰車縱隊的衝擊。
在秦陵遺址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隻矛頭,而矛頭附近,又找到了一條長6.3米的矛柄,當然木製的矛柄早已腐爛,衹留下了矛柄的遺痕。矛柄加上矛頭,這衹完整的長矛就接近7米了。這樣長度的刺殺兵器,顯然並不適於自由格鬥的需要,那它起什麽作用呢?翻開世界歷史,令人聞風喪膽的"馬其頓方陣"給了我們一些啓迪。
在古代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發明並組織了"馬其頓方陣",即把他的軍隊組成長矛方陣,行軍時將長矛竪立起來,便於行走,作戰時則將長矛平舉指嚮敵陣。"馬其頓方陣"的長矛就長達7.2米,它們成就了亞歷山大大帝的不朽英名。
因此專傢推測,秦步兵中應當也有類似的長矛方陣。而長矛的威力在於集體的力量,不論發生什麽情況,這些士兵都要挺着長矛一直嚮前走,前排的士兵倒下,後排的就要立即補上,始終保持方陣不變。我們完全可以想像當年長平的鏡頭:槍頭如林,方陣如山,巨大的衝擊力以不可阻擋之勢壓嚮剛剛遭受弩箭重創的趙軍……
秦俑二號坑位於一號坑東北約20米處,平面呈麯尺形,周邊有九條斜坡門道,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坑內有18條東西嚮的隔梁,大體可分為四個相對獨立的單元:
第一單元位於麯尺形坑的東北角,有八條過洞和一周圍廊,排列一支弩兵分隊,回廊中安放立射俑,過洞內置跪射俑。
第二單元位於坑南部,有八條過洞,內置64輛四馬戰車,車後各有立甲士3人。
第三單元在坑中部,有三條過洞,為步兵、騎兵和戰車混編部隊。
第四單元在坑北部,有三條過洞,其內全部為騎兵編隊。
有關二號坑的軍陣性質,是學術界熱烈討論的一個問題,許多學者對此都有專門的論述,到底它是古代兵書中記載的"麯尺形陣"呢?還是"雁形陣"或"疏陣"呢?目前雖然尚無定論,但是有一點是大傢公認的,那就是,這是一支我國乃至世界所見最早最完善的應用於實戰的特混編隊,其顯著特點是將諸多不同的軍兵種混編於一個統一的軍陣之中協同作戰,因應戰場各種形勢,揚長避短,最大效率地發揮不同軍種的優勢。
因此,趙軍的噩夢並沒有就此結束,在長矛方陣之後,手持戈戟的重甲兵簇擁着戰車,陣形嚴整如滾滾洪流一往直前。這是衝擊敵陣的主力,趙軍的陣形在這股狂風般的鐵流面前迅速崩潰。隨後,快捷如電的騎兵部隊如一把尖刀風馳而至,圍堵和追殺潰逃的趙軍。二號坑的軍陣,充分反映了秦軍先進的戰術思想和完善的作戰指揮係統,再現了當年秦國武士勢不可擋、橫掃六合的磅礴氣勢。
交鋒受損的趙軍統帥廉頗,見秦軍勢不可擋,便立即改變策略,實行了全綫撤退、憑藉有利地形構築壁壘固守的政策。遠離國土的秦軍久攻不下,兩軍相恃整整兩年,戰局漸漸嚮不利於秦軍的方向轉變。這時,政治陰謀又開始粉墨登場了。
現在,又回到了司馬遷的拿手本領上。他寫到:秦人使用反間計,讓疑心重重的趙王上當,用衹會紙上談兵的年輕的趙括,代替了老帥廉頗出任趙軍總指揮。趙括一到前綫,就立即改變部署,嚮秦軍主動發起進攻。而這時的秦國也在臨陣換將,秦王秘密調回了大將王齕,把戰國時代最為傑出的軍事天才白起派往前綫統帥秦軍作戰。
秦俑三號坑,位於一號坑西北25米處,平面呈"凹"字形,形製較小,面積僅520平方米,東壁有一條斜坡門道。坑中前部出土髹漆彩繪木質四馬戰車一輛,上有華蓋,均已腐朽,僅餘殘痕,車前並列四馬,車後站立着3名禦手和1名中級軍吏俑。另外在南、北兩個廂房,還分別出土了64件陶俑,它們手執儀仗兵器--殳,夾道列隊,可能是當時的儀衛部隊。三號坑的性質,應該就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軍幕",也就是統帥三軍的總指揮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東方定律 | 第2節:強國夢 | 第3節: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圖) | 第4節:千古一帝 | 第5節:匈奴對秦的威脅 | 第6節:嬴政巡遊 | 第7節:《阿房宮賦》 | 第8節:驪山兀兮雲飛揚(圖) | 第9節:始皇陵上的修造 | 第10節:地宮的結構及其秘藏 | 第11節:佈局之謎已經解開(圖) | 第12節:群星璀燦捧北辰 | 第13節:再現帝都輝煌 | 第14節:寢建築的恢宏氣度 | 第15節:兵馬俑坑和馬廄坑(圖) | 第16節:最漫長的埋伏(圖) | 第17節:陰謀在韓國悄悄上演(圖) | 第18節:秦俑一號坑(圖) | 第19節:強弓勁弩的重要地位 | 第20節:他們是一支戰車部隊 | 第21節:陪葬坑中的宮廷生活 | 第22節:京師廄苑馬廄坑 | 第23節:皇傢園囿珍禽異獸坑 | 第24節:豐富多彩的宮廷娛樂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