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史评 廿二史札记   》 卷十七 新旧唐书      张翼 Zhang Yi

  新书增旧书处
  五代纷乱之时,唐之遗闻往事既无人记述,残编故籍亦无人收藏,虽悬诏购求而所得无几,故旧唐书援据较少。至宋仁宗时,则太平已久,文事正兴,人间旧时记载多出于世,故新唐书采取转多。今第观新书艺文志所载,如吴兢唐书备阙记、王彦威唐典、蒋乂大唐宰辅录、凌烟功臣、秦府十八学士、史臣等传、凌璠唐录政要、南卓唐朝纲领图、薛璠唐圣运图、刘肃大唐新语、李肇国史补、林恩补国史等书,无虑数十百种,皆旧唐书所无者,知新书之文省于前而事增于旧,有由然也。
  试取旧书各传相比较,新书之增于旧书者有二种:
  一则有关于当日之事势、古来之政要及本人之贤否,所不可不载者。
  一则琐言碎事,但资博雅而已。
  今分别于左。而新书删旧书之处,亦附见焉。
  新书增旧书有关系处
  代宗沈后传:陷贼后,不知所在。(增)高力士女冒为后,迎还上阳宫,力士子知非真,具言其情,诏贷之。
  李密传:密为魏公,设坛即位,改元永平。密与宇文化及隔水语,责其弒逆。贾润甫劝其稍节兴洛仓米,勿致食尽人散。
  王世充传:炀帝至江都,世充请以江淮女进宫。
  徐圆朗传:圆朗迎彭城刘世彻,欲以为主,会盛彦师被执在圆朗所,恐二凶合,则祸不解,乃说曰「公不见翟让用李密而见杀乎?」圆朗乃忌世彻而杀之。
  房玄龄传:帝问「创业、守成孰难?」玄龄谓「创业难。」征谓「守成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征与我安天下,故所见各异。然创业之事往矣!守成之难当与公等共之。」此正见太宗之图治也。
  许敬宗传:高宗欲立武后,敬宗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更故妇。天子富有四海,立一后何不可?」(此正见其逢君之恶)
  刘仁轨传:仁轨平百济后,高宗遣刘仁愿代还,仁轨以百济新定,恐新兵不得力,愿再留镇守。(此正见其忠于为国之处)旧书但书「仁愿率兵渡海,与旧镇兵交代,仁轨乃西还。」
  褚遂良传:遂良谏立武氏,谓「武氏昔事先帝。」武后从幄后呼曰「何不扑杀此獠!」
  魏元忠传:元忠再相,稍惮权幸,不能守正如往时,袁楚客以书规之。全载其文。
  来济传:谏立武后,引汉成帝以婢为后故事。
  韩瑗传:谏立武后,引宗周褒姒为言。
  陆象先传:玄宗初即位,太平公主欲废之,召宰相议曰「宁王长当立。」象先曰「帝何以得立?」曰「有一时之功。」象先曰「立以功者,废必以罪。今不闻有罪,安得废?」
  苏颋传:吐蕃盗边,玄宗欲自将讨之,颋极谏以为不可,乃止。
  李景伯传:时有建言设都督者,景伯议「都督专生杀,权太重,授非其人,则衅易生,宜罢都督,留御史按察,秩卑重任,可制奸宄。」由是停都督。
  姚崇传:玄宗欲相崇,崇先以十事邀帝(此为相业之始,而旧书不载)。崇在帝前序进郎吏,帝不顾。后谓高力士曰「我任崇以大政,此小事何必渎耶?」(此见玄宗任相之专)
  宋璟传:璟不赏郝灵佺斩默啜之功,恐启天子幸边功。(此见大臣远虑)张嘉贞为相,阅堂案,见璟危言切论,不觉失声叹息。
  韩休传:帝尝猎苑中,或张乐,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帝尝引镜不乐,左右谓「自休入相,陛下无一日欢。」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
  张九龄传:武惠妃谋陷太子瑛,私使人言于九龄,九龄即奏之,帝为动色,故终九龄为相,太子得无患。
  裴耀卿传:玄宗封禅后,谓张说曰「怀州刺史王丘,饩牵外无他献,我知其不市恩也。魏州刺史崔沔供张不用锦锈,示我以俭也。济州刺史裴耀卿上书言扰民,即不足告成功,此其爱人也。」
  吴兢传:兢撰则天实录,书「张昌宗诬构魏元忠有不顺之言,引张说为证,说已许之,赖宋璟再三劝阻,说始明元忠无此语。」后说为相,私乞改之,兢曰「徇公之请,何名实录?」卒不改,世谓今之董狐。
  马怀素传:同时修书者数十人,姓名类叙于传末。
  杨慎矜传:慎矜得罪之由,因其家所出婢得入宫,以其与术士史敬宗相往来之事奏闻,玄宗发怒,杨国忠密知之,乃语王,使告发其罪。
  杨国忠传:国忠主议征云南,募兵之惨酷,州县吏至召贫弱者,缚至室中,械而送军前,亡者即以送吏代之。国忠请以安禄山为平章事,追入辅政。已草诏,而帝遣辅璆琳觇之(窥视),璆琳得赂还,言禄山不反,帝遂焚前诏。
  郭子仪传:复陕郡时,其子旰与贼战死。
  刘晏传:晏在襄阳,辞永王璘之官为采访使,李希言守杭州,璘闻有备,乃西走。晏所用管计帐者皆士人,尝言「士有爵禄,则名重于利;吏无荣进,则利重于名。」传末附韩洄、元琇、裴腆、李衡、包佶、卢征、李若初等,皆晏所擢用,后多任转运等使,循晏旧法,以利国者。
  崔涣传:涣劾奏元载怙权树党之疏,正见其疾恶。
  冯盎传:贞观中,或告盎反,帝将讨之,魏征力保其不反,乃遣使谕盎,盎果遣子入侍,帝曰「征一言,强于十万兵矣!」
  阿史那社尔传:同出征者有郭孝恪,其在军,床帷器用多饰金玉,以贻社尔,社尔不受,帝闻之曰「二将优劣,不必问人矣!」
  崔光远传:玄宗出奔,光远为京兆尹,伪遣子东见禄山,时禄山已令张休为京兆尹,及得光远投顺,即命休还洛。
  王思礼传:肃宗自灵武至凤翔,贼兵来攻甚危,适崔光远遣王伯伦、李椿以兵至,闻贼攻凤翔,欲乘虚袭长安,贼闻之,乃引还,伯伦战死,椿被执。
  李光弼传:野水渡之役,光弼以计降贼将高晖、李日越二人。邙山之败,由鱼朝恩不听光弼言,去山险就平地,故败。代郭子仪,营垒麾帜无所更,一经光弼,号令气色乃益精明。又于郝庭玉传记朝恩使庭玉布阵,坐作进退如一,朝恩叹赏,庭玉曰「此临淮王遗法也。」
  姜公辅传:德宗出避泾师之乱,欲往凤翔倚张镒,公辅谓「镒文臣,而其下皆朱泚旧部曲,军且有变。」帝乃往奉天,不数日,凤翔大将李楚琳果杀镒应泚。帝初至奉天,闻泚欲来迎,乃诏止诸道援兵,公辅力言不可无备,乃纳兵,不数日,泚兵来犯。
  田承嗣传:承嗣先为安、史伪将,后背史朝义,降于仆固玚。
  田悦传:朱泚僭据长安,其弟滔自幽州起兵应之,约悦同举兵,悦许之,而王武俊遣人阻悦,悦兵遂不出。滔怒,攻其贝州,于是武俊与李抱真同出兵救悦。
  田季安传:宪宗命吐突承璀讨王承宗,季安欲救之,有谭忠者,为画策,阳出兵助王师,而阴约承宗以堂邑见与,若为攻得者,遂邀朝命宠奖。
  李维岳传:维岳败于束鹿,欲上表归朝,田悦遣人来责,维岳遂复抗。
  刘济传:谭忠激济,进兵讨王承宗。
  刘总传:谭忠劝其以志地归朝。
  段秀实传:郭晞在邠,不戢军士,邠帅白孝德不能制,秀实杀十七人,自请于晞,晞不能难。
  韩游传:李怀光诱游叛,游白发其书,帝嘉之。后又有书来诱,为浑瑊所获,稍伺察之,游怒骂瑊,帝惧有变,遂幸梁州。此事大有关系,旧书乃无之。吐蕃入寇,游破之于合水。吐蕃攻陷盐州,游收复之。及吐蕃请盟,游奏不可信,帝不从,及平凉之盟,游以劲骑赴柳泉会盟,使浑瑊被劫逃出,赖游兵,乃得归。旧书亦无。
  董晋传:晋与李涵使回纥,回纥责偿马价,涵不能对,晋曰「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赐尔不已多乎?尔之马多疲毙,天子敕勿屑屑较,尔反以为不足乎?」回纥语塞。
  李希烈传:窦良女为希烈所得,女谓父母曰「勿戚戚,吾能杀贼。」果为希烈所嬖,乃与陈仙奇密谋,鴆死希烈。旧书但云「仙奇鴆死希烈」,而窦良女不载。
  鲍防传:策贤良方正,防阅策,得穆质、柳公绰等,皆名士,质对策最切直,独孤愐欲黜之,防曰「使上得闻所未闻,不亦善乎!」卒置高第。
  杨凭传:凭为李夷简所劾,贬临贺尉,姻友无敢送者,徐晦独送至蓝田,夷简特荐晦为御史曰「君不负杨临贺,肯负国耶?」旧书至以此另立徐晦传,新书删晦传而以此附凭传内。
  杜黄裳传:黄裳与宪宗论致治之道,在修己任贤,操执纲领,至簿书讼狱,本非人主所自任。
  李吉甫传:罢冗员一疏。奏伐蜀之师,宜增二峡一路,以分贼势。劾中书吏滑涣勾结枢密使窃权。李锜将反,吉甫建议使韩弘进兵。因田弘正归顺,请撤河阳之兵戍汝州,以逼吴元济。按武宗时,吉甫子德裕重修宪宗实录,虚张其父之美。宣宗时特命刊正。今此等事,旧书皆无而新书增之,岂旧书据大中刊正之本,而新书尚据会昌重修之本耶?
  权德舆传:德舆建议王承宗可起复,卢从史不可起复。
  张荐传:颜真卿使于李希烈,为所拘絷。荐上疏,请以希烈之母妻妹三人之拘于京师者移置境上,以赎真卿。
  蒋乂传:李锜以反诛,诏削一房属籍,宰相召乂,问「一房自大功乎?」又曰「其祖神通,开国时有功,可因孙而累其祖乎?」曰「自期可乎!」又曰「其父若幽死社稷,可令其绝祀乎?」乃止,坐锜及子息,无旁坐者。
  王锷传:西域朝贡酋长在京,因陇右陷蕃,不得归,皆食鸿胪,凡四千余人。锷奏请停其廪给。李泌请以隶神策军。皆成劲旅,而岁省五十万缗。
  孔戣传:番舶至粤,向有下碇税,有阅货宴钱,戣帅粤,悉禁绝之。海商死,官籍其赀,满二月无妻子至,则没入。戣不为限,悉推与之。
  韦澳传:宣宗召澳,屏人问「近日奄宦如何?」对曰「帝威制,前世无比。」帝曰「未也。」澳曰「不若就其中可用者计之。」帝曰「朕固行之矣!自黄至绿至绯,犹可衣紫,则合为一矣!」
  郑絪传:宦官窦文玚新为中尉,欲以白麻制下中书,絪力谏止。卢从史怀不轨,李吉甫谮絪漏言于从史,宪宗怒,召李绛告之,绛曰「诚如是,罪当族。然谁为陛下言者?」帝曰「吉甫。」绛曰「安知非吉甫诬陷之?」帝乃悟。
  崔弘礼传:讨李同捷时,大将李万瑀、刘采拥兵自固,弘礼夺其兵破贼,李佑以郑滑兵入齐而溃,弘礼悉斩其兵,以浑兵二千付佑败贼。
  王起传:武宗即位,起为山陵使,枢密刘弘逸、薛棱欲因山陵兵谋废立,起密奏,乃皆伏诛。
  王式传:式为安南都护,退蛮兵,捕斩反者。及移浙东,讨杀草贼仇甫。移徐州,杀银刀都之为乱者数千人。
  钱徽传:徽为掌书记时,大寒,先发冬衣,以靖兵乱。在宣、歙,幕帅崔衍病亟,徽请池州刺史李逊至,以安军士。及为学士,奏宪宗弗纳贡献,帝密戒有献者入银台门,勿令学士知。
  裴度传:度与帝言「君子无党,小人有党。」
  牛僧孺传:初对策切直,得罪时宰之处,此为牛李党事之始。刘稹诛后,石雄军吏得从刘从谏与僧孺、李宗闵交结书。(此盖因李德裕当国,希旨者附会为之)
  李石传:石与文宗论为治之要,惟登拔才良。及论贞观、开元之治,石欲强帝意,谓「汉文、景不足法,当上法尧、舜。」讨刘稹时,石奉使督战,责石雄、王宰等,取破贼期,后果如期奏绩。
  萧仿传:宣宗以李璲为岭南节度使,已赐节,因仿封还诏书,帝方作乐,不暇遣使,即令乐工追节还。
  李传:文宗尝欲以陈王成美为嗣,既崩,中人引宰相商议所当立,曰「帝已命陈王矣!」已而武宗即位,人皆危之,曰「臣下知奉上命而已,安与禁中事!」后终以此被贬。
  李德裕传:德裕帅蜀时,筑筹边楼、仗义城、御侮城、柔远城等事。宰相合百官非公事不入,自李宗闵时往往通宾客,至设宴其中。德裕为相,奏文宗禁止。帝欲官李训,德裕以为佥人不当授。帝语王涯别与官,德裕摇手止之,适为帝所见,帝不悦。武宗欲杀杨嗣复、李,皆宗闵党也。德裕三叩求,乃免死。对武宗论宰相一事,又极论朋党之害。传末又附载崔嘏、魏铏、丁柔立等,皆为德裕讼冤者。
  马植传:植与中尉马元贽善,元贽以上所赐带遗之。他日对便殿,帝识其带,知其通近侍,遂出之。
  崔安潜传:安潜之将张自勉讨王仙芝有功,宋威忌之,欲令隶麾下,宰相郑畋谓「如此,则自勉以功而受辱也!何以劝立功者?」
  朱宣传:朱全忠攻宣,凡十兴师、四败绩。
  李辅国传:辅国逼徙上皇,高力士叱令为上皇控马之事。
  鱼朝恩传:吐番入寇,朝恩欲迁都洛阳,郭子仪疏谏以为不可。朝恩讥诮宰相,温造面折其议。朝恩为其子请进宫,左右已以紫衣进。元载密谋,擒缚朝恩。
  田令孜传:令孜导僖宗荒乐赏赐及强夺商旅财货之事。令孜讨王重荣战败,逼帝幸兴元,以致朱玫立嗣襄王熅为帝,皆令孜召祸也。帝幸蜀后,令孜激黄帽军乱,孟昭图上疏谏,令孜矫诏,贬而害之。中人曹知悫与破贼有功,因大言「帝还时,当在大散关阅群臣,可归者归之。」令孜恐其图己,密令王行瑜杀之。此等旧书皆无之,但云「令孜从幸梁州,求为监军以去」而已。案此等事皆令孜之酿祸肆恶,不叙于令孜传而谁传耶?
  黄巢传:王仙芝为宋威败于沂州,仙芝亡去,威因奏仙芝已死,散遣诸道兵。已而仙芝复出,诸道兵始休又征,于是皆怨。刺史裴渥为贼求官,王仙芝、黄巢皆诣渥饮,适诏至,拜仙芝左神策军押衙,仙芝喜,巢以官不及己,询曰「君独得官,此五千众安归乎?」因击仙芝,仙芝惮众怒,亦不受官,分其众各路剽掠。贼将朱温为王重荣所败,遂降于重荣。
  以上七十一传,新书所增事迹、章疏,皆有关于时事、政术者。
  新书增旧书琐言碎事
  窦建德传:建德微时,盗夜劫其家,建德杀三人,余不敢进,请其尸,建德曰「可,投绳取之。」盗投绳,建德乃自縻,使盗曳出,又杀数人。
  李靖传:太宗手书二则,一曰「兵事节度皆付公,吾不中制。」一曰「有昼夜视公疾大老妪遣来,吾欲知公起居状。」后权德舆见之,流涕曰「君臣之际,一至此耶!」
  杜正伦传:正伦初欲与城南诸杜叙同族,不许。相传城南杜固有壮气,正伦既执政,奏凿杜固以通水利,既凿,川流如血,自是南杜不振。
  太子承干传:承干学蕃人设穹庐,自作可汗死,令其下奔马哭之。誓有天下后,委身思摩作一设。又言「有谏者辄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
  李杰传:断狱有妇人与道士控其子不孝,杰究得其实,杀道士。
  许敬宗传:敬宗辨濮阳之帝丘及济漯断流。见其博雅。
  张锡传:锡与苏味道俱坐罪系狱,锡日膳丰侈,不少贬;味道席地菜食。武后遣人觇之,乃怜味道而恶锡。
  裴炎传:炎子先以谏武后流瀼州,逃入北庭,致富数千万,能诇朝廷阴事。后遣使杀流人,先预知之,与追者格斗。会后又赦流人,遂得免。后官至工部侍郎。
  裴宽传:宽为润州参军,人有馈鹿肉者,不可却,则受而埋之于后圃。为刺史常说楼上所见,问知其故,遂以女妻之。宽衣碧瘠而长,人呼为碧鹳雀。
  哥舒翰传:潼关之战,贼将崔干佑用兵十十伍伍,官兵厄于隘道,遂大败。
  严武传:武八岁时,击死父之宠妾。及节度剑南,最厚杜甫,亦屡欲杀之。李白作蜀道难,为甫危之也。
  刘晏传:晏八岁时,玄宗令张说试之,曰国瑞也。
  王屿传:汉以来丧葬皆有瘗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屿为祠祭使,乃用之祠庙。
  关播传:李元平筑汝州城,李希烈潜使人应募,遂为内应,缚元平去,以元平本播所荐也。旧书以李元平传后附播传,故此事载元平传。新书则以此事附播传,而不复立元平传。
  邵说传:说面奏德宗,自解失身陷贼之处甚详。
  李贺传:每日出游,使童奴背古锦囊,有得即投入,其母探知之,曰「是儿呕出心肝乃已。」
  韦皋传:皋没后,有议其箭有「定秦」二字,以为蓄异谋者。陆畅为辩云「定秦者,匠名也。」事乃白。李白为蜀道难以斥严武,畅反以为蜀道易以美皋。
  田悦传:张伾固守待救,放纸鸢至马燧军,谓「三日不救,士且尽为悦食。」燧乃进军破悦。
  刘元佐传:元佐母数教元佐尽臣节,见县令白事者甚畏惧,即戒元佐「汝父吏于县时,亦当尔,汝可倨受耶?」汴州相国寺佛躯出汗,元佐大施金帛,人皆效之,输纳无算,元佐籍之,以充军赏。
  卢坦传:杜黄裳谓坦曰「某家子与恶人游,将破产,盍戒之?」坦曰「凡官廉者必不积财,积财者皆剥下以致之。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也。不若听其不道以散人。」
  韦绶传:绶让杨凝为举首,及为学士,德宗尝与韦妃幸其院,值其寝,以妃蜀襭袍覆之。
  胡证传:裴度未显时,饮酒店,为武士所窘,证突入座上,豪饮,取铁灯檠手合其跗,谓诸人曰「我欲为令,不釂者,以此击之!」众叩头请去,度乃得免。
  罗立言传:立言在河阴筑城,所当者多富豪,乃令自筑其处,贫民得免。
  毕諴传:諴三徙镇,不得入朝,乃求丽姝结宰相令狐绹,绹不受,有太医李元伯聘之,进于帝,极嬖之。
  崔彦昭传:彦昭与王凝,外兄弟也。凝先贵,不礼彦昭。及彦昭为相,其母恐彦昭报怨,敕家人多置履袜,曰「王氏妹将与子偕逐,吾将同行。」彦昭遂不敢报怨。
  黄巢传:巢入杭州,董昌所屯地名「八百里」,贼问老妪,答曰「官兵屯八百里矣!」贼惊遂去。又刘巨容使沙陀五百骑饵贼,弃马而遁,明日,贼乘其马出战,而马识沙陀语,呼之,尽奔还,遂多擒贼。
  新书立传独详处
  新书诸传较旧书多大同小异,不过删其芜词而补其未备,无有大相径庭者。惟刘晏、李泌、陆贽、李绛、高骈、高力士六传所增于旧书几至倍蓰。盖:
  刘晏传则本于陈谏所论晏之功,有二害二利也。(其论云「晏大指在使民得安耕织,常岁则敛之,凶年则蠲之。每州县荒歉有端,则先贷之,不使至赈给,赈给至,则无所济,多则国用不足,又将重敛矣。灾地所乏者粮,而他产自在,以所产货之于熟地,自免阻饥。」新书独详载之,以其有益于荒政也。)
  李泌传则本于李繁所作邺侯家传也。(新书增肃宗欲以建宁王倓为元帅,泌力请以广平王为之。肃宗欲掘李林甫墓,泌恐上皇不乐,止之。肃宗问破贼期,泌请先倾范阳巢穴,则一劳永逸。收京后,肃宗欲请上皇复位,泌曰「若是,则上皇不来,当以群臣疏请上皇归就养。」上皇果至。德宗征吐蕃兵讨朱泚,许以安西北庭地,吐蕃战不力,及事平,来索地,泌力言不可与。泌又请「德宗毋受私献,则方镇可以行法,天下纾矣。」又尝对德宗曰「陛下能知卢杞之奸,何至建中之祸?」帝又引桑道茂预请城奉天,以为天命合有此厄,泌论「君相造命,不可言命。」此皆旧书所无而家传所载者。惟顺宗在东宫时,因妃萧氏母郜国公主之累,储位甚危,泌百端奏说,上意方解。旧书详载之,与新书所云帝有废立意,泌再言「立侄不如立子」之语相同,此事当可信也。新书亦谓繁所作家传多不经,掇其近实者着于篇,而以明太子无罪一事为不可诬,则亦知此事之犹可信矣。)
  陆贽传则本于宣公奏议也。(新书增贽请以五术省风俗,八计听吏治,三科登俊乂,四赋经财实,六德保罢瘵,五要简官事。又马燧讨贼河北,久不决,请济师。贽疏言「国内空虚,不宜务远遗近。请先事李希烈,徐图田悦等。」此在泾师未变之前,已而果验。又劝德宗开诚纳谏等疏。又谏帝欲官献瓜果者一疏。)
  李绛传则本于蒋偕所撰遗事七篇也。(新书增其论敬大臣远小人一疏、论纳谏一疏。又魏博田季安死军中,请以其子怀谏袭,绛请迟之,已而军中果立田宏正,以六州归命。绛请速与节钺,并大犒赏以奖其忠义。案绛论事万余言,其甥夏侯孜以授蒋偕,蒋偕撰次七篇以传。)
  高骈传则本于郭廷诲广陵妖乱志也。(新书增骈先复安南,为监军,李维周匿其功,不奏。幸骈所遣使王惠赞闲道得达。又移帅蜀,南诏方攻雅州,闻骈名,即遁去。骈裁减军士衣食,兵乱,骈匿圊中免。既而诛乱者,婴孺皆斩,旋移淮南为都统,讨黄巢,遣张潾败巢,巢惧乞降,骈信之,时所征各镇之师皆至淮南,骈欲专己功,奏尽遣散归,巢知之,即告绝,骈怒,又遣潾往讨,潾败死。又叙毕师铎、秦彦、杨行密、孙儒之乱甚详。)
  高力士传则本巫山记也。(新书增玄宗欲以天下事付李林甫,力士极言威柄不可下移。及立太子时,李林甫以武惠妃方宠,故属意其子寿王。力士劝帝推长而立,由是肃宗储位遂定。时杨国忠主用兵云南,丧师数十万,莫敢奏者,力士密奏之。后力士贬巫州,柳芳为编其遗事。)
  亦可见景文采辑之勤矣。至唐末诸臣各传俱比旧书详数倍,则旧书本太略耳。
  新书删旧书处
  新书事增于旧书,非特于旧书各传内增事迹,并有旧书无传而新书增传者。如
  穆宗宣懿韦后、武宗王贤妃、宣宗元昭鼌(晁)后,旧书有目无传,新书补传之。
  懿宗恭献王后并无其目,新书亦为补传。
  可见搜考之博也。
  然于旧书事迹反有删之者:
  长孙无忌传:帝自制威凤赋赐无忌。
  李百药传:有封建论一篇。
  豆彦威传:议仆射上事仪注,宜遵开元礼,受册官与百僚答拜,不得坐受。
  刘沔传:沔尝战伤重卧草中,月黑不知归路,梦有人以双烛引之,遂起,果有光前导。自后破敌,危难时常有此光。及罢镇,光遂息,沔亦寻卒。
  李德裕传:有自着穷愁志及论冥数一篇。舒元舆传:有谏祀九宫贵神不宜称臣署御名。
  此皆旧书所有而新书删之,以其无大关系也。
  李嗣业传:旧书记其新店之战,郭子仪已为贼兵所包,嗣业引回纥兵冲之,转败为胜之功甚详。新书删之,以其香积寺之战功已冠军也。
  王武俊传:旧书李宝臣与朱滔破田承嗣,代宗使中贵马承倩劳之,宝臣赠绢少,为承倩所询,宝臣惭,武俊遂劝宝臣劫滔兵反,与承嗣合。新书删之,以此事已见于武俊传也。
  刘怦传:旧书怦本朱滔部将,先劝滔勿反,及滔举兵,败归,疑怦有异志,不敢入,怦乃具卒伍郊迎二十里,入之,人以为忠于所事。新书删之,以此事已见于怦传也。
  吕元膺传:旧书元膺为东都留守,李师道遣门察訾嘉珍至东都,结僧圆静纠约山棚民为变。新书亦删之,以此事已见李师道传也。
  韦谔传:旧书杨国忠、贵妃既死于马嵬,玄宗将发,从驾军士犹怀去就,陈元礼不能制,适益州贡春彩十万至,帝召六军散之,令各自择便,军士乃俯伏流涕曰「死生从陛下。」按此事应入元礼传,与谔何涉?新书于谔传删之,亦见其去取得当也。
  张茂宗传:德宗以公主字茂宗,茂宗丁母忧,诏起复成礼,谏官蒋乂疏言「非军中不宜墨缞从事。」旧书载其疏于茂宗传,新书删之,改入乂传,亦见其移置得宜也。
  浑瑊传:旧书记平凉之盟,瑊为吐蕃所劫,单骑脱归之事甚详。新书但云「为尚结赞所劫,副使以下皆陷,惟瑊得免。」
  陆贽传:旧书谓贽恶窦参,参之死,贽有力焉。新书删此数语,转于参传载贽救免之疏,似为瑊、贽讳者,以二人皆名臣也。
  李义府传:旧书御史王义方奏其初容貌为刘洎、马周所幸。此正见义府之无耻。
  魏少游传:旧书少游观察江西,有京吏贾明观恃鱼朝恩势肆恶,事败,元载受其赂,判往江西效力,少游以载故,优容之。及路嗣恭代少游,到日,即杖杀明观,人以是贤路而丑魏。此正见少游附势之无品。
  裴延龄传:旧书载陆贽劾延龄一疏甚详,此正见延龄之奸、贽之正。
  而新书皆不载,亦似为之讳者。然义府、延龄等人本卑劣,何必为之掩饰也?
  至如田悦传:朱滔方围悦之贝州,田绪杀悦,即以兵与王武俊、李抱真,大破滔于泾城。此事有关于三镇离合之故,而新书删之。
  王处存传:黄巢据长安,处存以兵五千,白繻为号,夜入京,贼惊遁去,而京师少年亦仿其白号劫掠坊市,贼觇知,复入京,召两市丁壮七八万杀之。此事见巢祸之惨,新书亦删之。
  此皆不当删而删者。
  而尤甚者:
  戴冑义仓为千古积贮之良法,旧书冑传载其疏甚详,而新书删之。
  张宏靖传:旧书刘总以幽镇归朝,欲尽革河朔承袭之弊,请以己镇分为三道,仍藉军中宿将送于朝,欲朝廷官之,使幽、蓟之人知慕朝廷官爵。及疏上,而宰臣崔植、杜元颖不知远计,时已命张宏靖节度幽、蓟,但欲崇重宏靖,以总所镇全畀之,其将校在京者悉令随归,故宏靖至镇,不数日复乱,自是再失河朔。此事大有关系,而新书亦删之。
  此则景文之率意裁汰,不及酌其轻重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廿二史札记卷一 史记 汉书卷二 史记 汉书卷三 史记 汉书
卷四 后汉书卷五 后汉书卷六 三国志卷七 三国志 晋书
卷八 晋书卷九 宋齐梁陈书卷十 宋齐梁陈书并南史卷十一 宋齐梁陈书并南史
卷十二 宋齐梁陈书并南史卷十三 魏齐周隋书并北史卷十四 魏齐周隋书并北史卷十五 魏齐周隋书并北史
卷十六 新旧唐书卷十七 新旧唐书卷十八 新旧唐书卷十九 新旧唐书
卷二十 新旧唐书卷二十一 五代史卷二十二 五代史卷二十三 宋辽金史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