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評說蘇東坡   》 第18節:三、大難臨頭(1)      康震 Kang Zhen

  三、大難臨頭
  (引語)此時此刻的蘇軾,神經也是高度緊張、高度敏感,其實即便曠達超邁如蘇軾,一旦面對死亡的威脅,又如何能做到心如止水?
  蘇軾為了躲避朝廷中圍繞變法的是是非非,主動申請到外地做官,八年當中連續擔任杭州、密州、徐州三個地方的行政首長,也取得了不錯的政績。宋神宗元豐二年(1049)四月,蘇軾又來到了湖州(今浙江吳興)擔任知府。新的環境,新的開端,蘇軾開始醖釀新的工作計劃,要為地方百姓多做些實實在在的好事。然而,這一切卻都不可能實現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徹底打碎了他的美好願望。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黑雲壓城 山雨欲來
  蘇軾在地方工作的這幾年,朝廷的政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年吵得熱火朝天的變法派、反對派的核心人物都已經先後離開了朝廷。強硬的變法派領袖王安石在三年中先後兩次被罷免宰相,後來衹好心灰意冷地閑居在南京。反對派的領袖人物司馬光則長年閉門著書,不問國事。
  當時的朝廷上,主要活躍着這麽幾類人物--
  一是宋神宗。他二十歲繼承皇位,在王安石的輔佐下大力推行變法改革。如今十多年過去了,神宗已經三十多歲,由一個銳氣十足的小夥子變成了一個成熟老辣的獨裁者。隨着改革進入攻堅階段,他迫切需要建立牢固的個人權威,因此對反對變法的傳統勢力采取越來越嚴厲的壓製態度。換句話說,熙寧年間變法剛剛起步的時候,反對派的聲音還衹是不同政見,不是什麽罪過;但是到了元豐年間,變法早已成為廟堂國是,誰再要抨擊新法、表達反對意見,那就是反對國策,就是反對神宗皇帝,就是犯罪。
  二是王安石的門生以及他提拔的新進之士,代表人物是御史中丞李定,權監察御史裏行舒亶、何正臣。他們的工作是負責監察、審理、審訊、監督朝廷官員,其職能大體類似於現在的國傢監察部。這些人都是依靠革新和變法的潮流走上朝廷高位的,根底較淺、聲望較低。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司馬光、蘇軾這樣反對變法的舊黨人物捲土重來,危及自身的利益。所以他們對於舊黨人物時刻保持高度警惕,衹要有適合的時機,便不遺餘力地予以抨擊、打擊。
  三是宰相王珪等人。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這些人沒有什麽一定的政治主張、政治原則,也沒有什麽實際的政治才幹。比如王珪,就是所謂著名的"三旨"宰相--請來聖旨,得到聖旨,傳達聖旨(事載《續資治通鑒長編》356)。他們既不是變法派,也不是反對派,之所以能夠在朝廷站住腳跟,靠的就是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固步守成,但這批人最大的危害就是心胸狹隘、嫉賢妒能。
  看起來,這三種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但是有一點可以促使他們擰成一股繩,那就是為了共同的利益所在,要拿吵嚷不休的反對派開刀,給舊黨人物一次強有力的打擊,藉以鞏固自身地位。前臺主刀的是李定、舒亶等人,王珪是個敲邊鼓的角色,至於宋神宗,則是那衹隱藏在幕後的看不見的手。
  前文曾說,由於種種原因,變法與反變法的爭論,最後已經逐步演變為排斥打擊異己分子的殘酷政治鬥爭。那麽,拿誰開這第一刀呢?他們把目標鎖定了蘇軾,認為他最合適。原因歸結起來,有這麽幾個:
  第一,蘇軾在反對變法的舊黨人物中,名氣比較大,聲望比較高。歐陽修去世後,蘇軾逐漸成為文壇與學界的領袖人物,身邊聚集了如"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等一大批著名的文人學者,在社會上具有很大影響力。如果扳倒了蘇軾,也就扳倒了擁護他的那些文人,扳倒了一大半反對派!
  第二,在反對派當中,蘇軾敢說敢為,反對新法的聲音比較高,抨擊力度較大。雖然這七八年他一直做地方官,但還是呈給皇帝不少反對新法的奏章,寫了不少抨擊新法、嘲弄新法人物的詩文,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他雖然距離朝廷遠,可是他聲音大,是個大喇叭。把蘇軾給扳倒了,等於就把這個喇叭給堵起來了。
  第三,宋神宗雖然不滿意蘇軾的反變法言論,但卻非常欣賞他的才華。皇宮裏的人都知道,神宗吃飯的時候,衹要停下筷子閱讀,那肯定是蘇軾的詩文或奏章(事見宋·王鞏《隨手雜錄》)。偏偏他這幾年在地方上幹得不錯,政績突出,深得百姓愛戴,還得到了宋神宗的嘉奬。保不準哪一天神宗會一聲令下,將蘇軾調回京城加以重用呢!對於李定等人來說,這是個極不穩定的危險信號。所以他們堅决不能讓蘇軾這樣的人再次回到朝廷,不但要把他扳倒,最好能置之於死地,這就會使得反對變法的舊黨人物失去一次東山再起的機會,起失掉一員大將,這對於鞏固自身的地位是非常有好處的。
  禍從口出 罪從天降
  但是究竟怎樣才能真正扳倒蘇軾,置蘇軾於死地呢?李定等幾個人一碰頭,想來想去,"譏訕朝政""愚弄朝廷""指斥乘輿"是比較適合蘇軾的致命罪行!說白了,就是蘇軾諷刺新法,藐視朝廷,訓斥皇帝--這麽嚴重的罪名,夠砍一百次頭了!但是你空口白牙地說人傢有罪,誰相信呢?所以,要想扳倒蘇軾,必須得點燃一根導火索,讓這股火苗一直燒到宋神宗頭上,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導火索終於找到了!蘇軾到達湖州之後,按照慣例,給皇帝寫了一封表示感謝的奏章,即《湖州謝上表》。這封奏章按慣例在朝廷的邸報(內部新聞通報)上發表,供群臣傳閱。李定等人反復細讀這份短短的三百多字的上表,終於從字裏行間挖出幾處刺眼的文字--
  蘇軾說湖州"風俗阜安,在東南號為無事;山水清遠,本朝廷所以優賢",即湖州風俗純樸,是東南地區平安悠閑的城市,山水清秀,是朝廷禮遇賢能的好地方。這分明是在埋怨朝廷不給他委以重任嘛!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第1節:康震評說蘇東坡序第2節:一、少年成名(1)第3節:一、少年成名(2)第4節:一、少年成名(3)
第5節:一、少年成名(4)第6節:一、少年成名(5)第7節:一、少年成名(6)第8節:二、步入仕途(1)
第9節:二、步入仕途(2)第10節:二、步入仕途(3)第11節:二、步入仕途(4)第12節:二、步入仕途(5)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第14節:二、步入仕途(7)第15節:二、步入仕途(8)第16節:二、步入仕途(9)
第17節:二、步入仕途(10)第18節:三、大難臨頭(1)第19節:三、大難臨頭(2)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第22節:三、大難臨頭(5)第23節:三、大難臨頭(6)第24節:三、大難臨頭(7)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